说起喜姐儿跟沅姐儿的肚子,还真是从成亲到现在都没动静过,所以家里人才那么烦心。
不过程大跟程二一直在军营了,所以姐妹俩要怀上也不容易。
如今好不容易怀上了,余老娘自然要过来亲自照顾着。
只是程三程四那两个儿媳妇那么难相处,以后还不定生出多少闹心事呢。
余老娘这回都想一直呆在这里看着她们了,不然她都不放心。
毕竟喜姐儿跟沅姐儿是一起怀的身孕,程夫人就算要照顾她们也顾不过来两个。
所以余老娘跟蒋氏她们商量一下,觉得她们还是待到喜姐儿她们生了之后再走比较好。
蒋氏觉得可以,叶氏也说好。
余大郎跟余二郎想了一下,觉得在京城混也行。
他们的儿子如今都是童生了,在京城其实也不错,对将来儿孙科考什么的都很方便。
于是一家人最后商量一下,就决定再京城安家了。
只是这里的物价不比州府,一切都比较贵,所以他们还得好好谋划谋划。
瑜姐儿听后也很开心,因为两家人若是能一直在一起,当然更好了。
就连余氏也很欢喜,心道老娘能在真好。
到了第二日,余老娘便去跟程夫人商量了一下,说是让她帮着看看附近一带的院子。
程夫人见她们有意要留下来,也很高兴有个伴儿。不日便出去帮她们看院子去了。
余大郎跟余二郎也一块去。
他们这次不仅在附近一带看房子,就连商铺也一并看了,也好赚钱花钱两手抓。
瑜姐儿她们这会都窝在喜姐儿的闺房里说着悄悄话。
她问两个表姐,“程大跟程二两个姐夫对你们好吗?”
喜姐儿跟沅姐儿皆是有点害羞的点点头,“你们姐夫对我们挺好的,就是没办法常回来,聚少离多的。”不过他们是武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瑜姐儿看两个表姐满脸幸福模样,也看的出程大程二对她们很好,这才放心。
她们说着说着,程三程四的媳妇居然还过来听墙角。
瑜姐儿看着窗户下的身影,也是无语。
喜姐儿白了那影子一眼,对瑜姐儿她们道,“别管这俩个傻缺,成天正经事不做,就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看着就让人烦。”
沅姐儿听后也笑,“你啊,以后少跟她们动手,肚子里还有孩子呢。”
喜姐儿听后哈哈一笑,还摸着肚子开玩笑道,“这孩子可真皮实。上回跟那八婆打架的时候,他踢的还蛮兴奋,估计随它爹了,爱练武。”
瑜姐儿听的汗颜,“就不能随你?二表姐的武功看着也不错啊。还能打人…”
喜姐儿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很自豪,“那有啥的,要不是顾忌着她娘家在这里,我早就把她的嘴给打歪咯。”
虽说那老三老四的媳妇也只是普通人家,但毕竟人家的娘家根基都在这里,若真对付起来,她跟沅姐儿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
而且程大程二都不在家,她们姐俩还是比较吃亏。
不过这次余老娘打算在这边安家,喜姐儿跟沅姐儿自然有了底气。
若将来她们的弟弟能考个一官半职的,看那老三老四的媳妇还嚣张个屁。
瑜姐儿这时候才不得不感慨,果然钱老太不想她嫁的远是有道理的。
不管哪个时代,娘家都是姑娘们最大的保障啊……
晚上钱明下休后,连忙赶来程府。
钱老太一看到许久不见的儿子,立马儿啊儿啊的叫起来。
钱明看到老娘也很高兴。
余氏则扶着大肚子一脸思念的看着钱明。
钱明看她挺着大肚子千里迢迢奔波来京城,顿时十分心疼,连忙过去扶着她。
“月娘。辛苦你了。”
余氏摇摇头,眼角有泪的靠在他身上,“无妨,能跟你团聚便好。”
他们虽是老夫老妻,感情却依然好。
瑜姐儿跟团姐儿在一旁看着也是觉得十分温馨。
晚上钱明就留在程家吃晚饭。
老三老四那两个媳妇虽然也嫌弃钱明是乡下来的,但人家钱明好歹是翰林院的,所以她们就算心里不满钱明来蹭饭,却也不敢当面说什么。
晚上钱明跟余氏留在屋里,也是说了许多贴心话。
余氏最近胎动频繁,她有预感自己要生了,还颇为紧张。
毕竟这是双胎,一开始她还有信心,如今真到了日子,她反倒害怕起来了。
钱明怕她胡思乱想,便每日早早过来陪着她。
本来他在翰林院做编修都要忙到很晚,几乎都是在翰林院书的房里直接趴着睡了。
但这几日他为了多陪余氏,连夜也是要赶回来的。
余氏有他作陪,这才安心一些。
余大郎跟余二郎这几日跑了许多的街道,几乎把京城都逛遍了,这才选了两处中等的院子。
他们的院子就选在离程府不远的对面街道。
这几天他们去了京城中心,才发现那边的院子十分的贵。
那边虽然繁华,但一个院子买下去,钱都去了大半,更别说那些家具什么的都还重新要买。
到时候家具虽然能买,但口袋也已经空空如也了。
所以余大郎跟余二郎最后直接弃了繁华地段,而且选了离京城中心远一点的普通街道。
像程府这边虽然比较安静,但一到节日人也很多,所以这里其实更适合中等人家居住。
余家虽然富裕,但到了京城明显不够看了。
余大郎跟余二郎合算了一下,便一起出钱买了一座三进三出的大院子。
钱老太她们也可以一起住进来,省的再浪费钱去买。
因为钱明以后很可能会外放任官,所以在这边买房子其实根本没必要,干脆跟他们一起住得了。
钱老太听后没什么意见,只说给他们单独划拉个小院子,衣食住行他们都自己解决。
余家一直都是住一起,但吃喝拉撒各付各的,所以也就同意钱老太的想法。
他们把后院的一处小院子分给钱老太她们,还单独给他们一个小厨房,算是让他们自己住。
剩下的两个大院子就余大郎一处,余二郎一处,然后厨房也是单独,所以住起来依然比较和谐。
只要钱不用充公,吃的也都是自己的,便没什么纠纷跟算计,这样一来就都满意。
不像程家,儿子们挣来的银子都上交,用的也都拿公中。
但有的人挣的多,有的人挣的少,心里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平衡。
像余家这种就很好。只要不沾上钱,倒还能和和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