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宫里

嬴政坐在上方,悠悠的抿着茶水。

而眼角余光,还停留在桌上摊开的奏折上。

始皇帝的勤勉,在历代皇帝中也能名列前茅。

曾经每日批阅竹简一百二十斤,不但是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

就勤勉来说,恐怕只有后世的老朱皇帝能拼一拼!

忽然

赵高拢着手垂头走了进来,恭敬的汇报:“陛下,公子扶苏求见。”

嬴政神情一怔,皱起眉头道:“让他进来。”

只是心中还是有些许意外和失望。

本来,他以为来的人会是将闾。

毕竟,朝廷之上的争斗让他折损两名投效的大臣。

作为主上,这时候怎么也要来一趟。

就算是来请安的,也要把面子做足,让外面的人以为是来求情的。

免得落下一个薄情寡义的名声。

一旦名声坏了,以后再想让他人效死力就难了!

朝堂上的大臣就只有那么多,这批追随的人若是最后没落到好下场,以后谁还敢来投效。

将闾只是公子,而不是皇帝!

皇帝只有一个,公子却有很多。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哪一个不是聪明狡猾之辈。

有了谏大夫和吏中丞的例子在前,以后耍滑躲在后面只吆喝是必然的。

而那些还在左右摇摆的,在储君之位公布之前都不敢再投效了。

毕竟,没有从龙之功,将来顶多不受重用。

等年龄上去了,衣锦还乡也是能落个善终。

若是投效一个薄情寡义的主人,像吏中丞和谏大夫一样被当做可以随意牺牲的马前卒,那才悲催!

他们是要捞好处,而不是去送死的!

但将闾今日只要来了,宫里人多眼杂,消息肯定会传出去。

传到那些大臣的耳朵里,至少也会认为公子尽力了。

不会背上薄情寡义的名头!

可惜,嬴政等了一个时辰,来得却不是预料的人……。

很快,一名儒雅青年走了进来,恭敬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嬴政微微颔首,询问道:“你怎么来了?”

按照规矩,在批阅奏折的时候是不喜欢被人打扰的。

儿子们也熟知这一点,所以即便是请安也不会在这个时间过来。

但扶苏依旧是来了,那么肯定是有什么事。

嬴政看着下方的儿子,心念急转。

片刻,心中便隐隐有了猜测。

应该是为今日诏命之事而来!

心底不由好奇:难道他不愿随军出征?

或者,想当主将?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眉头皱得就更深了。

当主将,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前有赵国临阵换帅,把老将廉颇换掉,让熟读兵书的赵括代替,结果一举坑掉了赵国的主力!

扶苏的情况,算起来也和赵括类似。

都是熟读兵书,却没有独自领兵作战的经验。

有了赵括的教训在前,又怎么可能答应让其为主将呢!

嬴政对于大军的领兵之人,可是严格审核控制的!

哪怕是当初的秦轩,也是在展现出了一些才能之后才得到领兵的机会。

即便如此,在第一次统兵的时候也安排了征伐经验丰富的名将王贲为副将。

虽然王贲是副将,手中却有皇帝密旨。

如果秦轩的大方略出现问题,王贲是可以临机决断取而代之的!

嬴政对于扶苏的性格,那是太了解了。

优柔寡断还心慈手软,根本就无法独立主持大局。

此次前来,若真不知天高地厚想要主将的位置,那肯定免不了要一番训斥了!

果然

扶苏抬起头,恭敬的说道:“儿臣是为父皇任命一事而来。”

嬴政深深看了一眼下方的儿子,开口道:“讲!”

扶苏立刻说道:“启禀父皇,扶苏自知领兵经验尚缺,恐难担任副将一职!”

嬴政眉头一挑,脸上了露出诧异之色。

开始还以为这个儿子是为争夺主帅而来。

若真是如此不知轻重,那就免不得斥责一番了!

没想到,他竟然不是为了争夺兵权而来,眼中不由闪过一抹欣慰之色。

能够知道自己的短柄,主动提出让贤的话,倒是识大体!

不过作为皇帝的儿子,没有经验可以学。

多带几次兵,自然就熟悉了。

而且此次任命扶苏为副将,那是有深意的!

胶东郡船坞经过数月的努力,甚至嬴政为了加快进度征召了两万民夫!

在同时开工建造下,已经建好了六艘战船,第七艘也在建造中!

就差最大的旗舰完成之后就可以出海远征了!

对于大海之外,可是抱着幻想的!

虽然秦轩已经说了所谓的瀛洲仙山就是一座火山地震频发的岛屿。

仙人肯定是没有,衣不遮体的土猴子倒是有不少!

但嬴政随着年龄增长,对长生越发的渴望。

即便是认同了这个说法,但心中隐隐还抱有一丝期盼。

希望这一次儿子是错的。

希望瀛洲之上真有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丹药归来!

只要大军没有抵达,他终究还抱有一丝幻想。

只有让使者真真切切亲眼确认了才会死心!

所以,在对长生的期盼和渴望之下才会主动征召民夫前往胶东郡造船。

而此次征伐东瀛的主事人,就是扶苏了。

当爹的自然清楚儿子是什么秉性。

说白了,根本不是领兵的料,才特意安排历练。

所以才特意安排了一个副将的职务让其领兵,也算是一种磨砺。

就算真有个差池,上面还有个大哥替他收拾烂摊子。

嬴政对于扶苏的教导磨砺,可谓是用心良苦。

在原轨迹中,即便被这个儿子气到吐血,依旧让他去了上郡。

而且上郡的主将是和他关系甚密的蒙恬,等于是把三十万大军交到了扶苏的手上!

可惜,纵然千古一帝用心良苦,也想不到这个儿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被儒家忽悠瘸了的脑子里只有忠君,哪怕猜到有猫腻依然按照诏书自刎。

三十万大军愣是没有起到作用!

但凡有那么一丁点的血性脾气,也不会落得身死的下场!

自己死还不够,连蒙恬都成了陪葬!

毕竟,公子都自刎了,作为忠于大秦的将门之后又怎么有胆量造反呢?

落得身死的下场,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