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02章 年代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鲲“学习机”比“游戏机”升级换代的点,除了CPU和向下兼容的配套电路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关键、但技术难度同样不大的调整。

比如加入外接键盘接口、以便使用专用键盘打字。

还有一律加装索尼最新款式的软驱,便于作为学习机时的录入数据存储——83年上市的第一代游戏机,连软驱都是锁死在只读状态的,不能写入数据。而当时的卡带机也没有记录电池,技术也不支持开发“可以存档的游戏”。

如今已经86年了,行业的CPU水平普遍从英特尔的级升到了级,其他配套技术也跟上了。所以游戏的可存档化问题,也应该考虑起来了。

卡带机固然只有通过开发新一代的可存储卡带来解决,而软驱机就要靠换装新的外接式软驱。

顾骜前世记忆里,在任天堂的八位级游戏机上,后期也是出现过一些可以存档的游戏的,比如光荣公司的《三国志2》,因为是在任天堂第二代游戏机SFC诞生前1年开发的,所以只能在初代FC机器的框架下修修补补,靠卡带本身处理能力的提升弥补机器落后的短板,但依然倔强地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

一言以蔽之,顾骜对天鲲学习机的要求,就是能练打字学外语、能存储学习数据和游戏数据、外接设备灵活。而这也必然带来成本的提高,大约会从旧版软驱机的168美元提升到198美元一台(升级CPU和多一个键盘、调整外部电路,一共增加的成本)。

这个价格其实已经很克制了,刚上市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不赚钱的,甚至于可以说:如果按照摩托罗拉原先主要靠自己开厂生产CPU、用德州仪器的技术外协,光CPU的成本增幅就要让顾骜亏本。

顾骜唯一能指望的,是这次他用的摩托罗拉,会是他自家的香积电代工的。而香积电一定可以从最源头把成本打下来,这样他才勉强可以指望有点毛利来摊销掉营销成本。

未来几年么,就要指望香积电的工艺、效率进一步提升,把CPU的内部实际成本进一步降下来,198美元一台的价格才能有得比较可观的赚头。

同时,随着新品的上市,届时天鲲也会把已经卖了三周年的初代机型做一个小幅度的降价。原先128美元的卡带机,预计降价到110美元出货;原价168美元的软驱机,降价到150美元出货。

至于给消费者的解释么,当然是“因摩尔定律周期,元器件成本有所下降”。

稍微降点价,才有可能在第三世界国家稍微卖得出去一点,而且天鲲的这个价格策略,未来还有别的妙用。

……

关于天鲲学习机的规划,暂且不再多提。

且说米娜跟着顾骜,在钱塘渡过了一个温馨惬意的新年。

随着除夕和春节一过,新年假期的最后几天,钱塘这座城市也渐渐复苏起来,人们除了走亲戚之外,娱乐活动渐渐丰富起来。

顾骜也就带着米娜,在年初三的时候,去湖滨路附近、那家距离米娜即将开业的肯塔基家乡鸡不远的新影院、胜利剧院,看《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在内地的首播。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首播,是好多城市一起开播的,并不是什么首映式。毕竟这两部片子都是分别在美国已经上映了5年和3年的老片了。

只是拿到了首批拷贝的一二线城市影院,几乎都不约而同选择年初三上映——中国人的习惯,年初一是要给本家长辈拜年的,年初二是要给岳家的长辈拜年的,80年代过年的氛围还很重,这两天基本上都是宅家拜年啃干果,不会出去玩的,影院就算开门也没生意。

年初三开始,才是拜年之外,抽点时间搞搞出门的娱乐活动。

与后世大城市里一过年就人口暴减的情况截然相反,86年因为民工潮规模很小,大城市都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反而更加热闹,百货商店和电影院、庙会、夜市都是生意爆棚。因为过年时留在市里的人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大家都空下来有时间买买买和玩。

当时或许只有特区和粤州两座城市,能享受“过年流出百万人口”的待遇,连京城和沪江都不行。

不过,虽然人流量方面很有优势,电影的宣传工作却几乎忽略不计。

顾骜和米娜都是看惯了美国那边铺天盖地的电影上映前宣发工作,所以乍一看国内引进之后,只是在影院门口贴贴海报、最多粉刷一个外立墙面广告,其余再无任何宣传手段时,都觉得心里微微有些不踏实。

哪有电影上映前完全不做广告的?

“唉,买断的电影就是这样——你连人家的发行环节都介入不了,人家不宣传你也只能干着急。”拿到票后,米娜远远站在外面围观人群,不无担忧地吐槽了一句。

米娜当然是穿着很长的立领大风衣、把整个人包裹起来那种,还戴了帽子和墨镜。顾骜也是一样的打扮,这样微服体察民情就不怕被认出来了。

他们买的票也是比较后排的,而且一次性买了一堆票,周围还有一圈保镖的位置,确保两人的安全。

面对米娜的吐槽,顾骜只能想措辞排遣:“虽然广告宣传工作是烂了点儿,但你想当年《少林寺》不也是这样毫无宣传就卖出了超高票房么。”

米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少林寺》毕竟是6年前的电影,电视机普及量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内的电视机存量,起码比6年前多了三四倍,自从83年央视有春晚起,有电视的人家每年都多好几成。”

“你要对美国大片的质量和口口相传的口碑有信心嘛,走。”顾骜最后鼓舞了一下妹子,就此打住这个话题。

这还是顾骜第一次带米娜在钱塘这种小城市看电影,之前几年,尤其是在外交学院念书的时代,他们都是在京城看的电影。

所以小城市的设施,很快让习惯了京城小影厅乃至大学里放映室的米娜,大吃一惊。

剧院里最大的一间影厅,居然有两千个位置之多。

米娜惊讶地问:“怎么钱塘的影厅比京城的还大?我们去工人俱乐部之类的地方看电影时,也没那么大呀。”

顾骜却深知其中原委:“其实,越是二线城市,最大的剧院影厅越大,反而比京城还大——真要到三线以下城市,反而会小起来。

因为制作拷贝也是要钱的呀,一个厅一台放映机就要占用一个拷贝。大城市当然希望一个拷贝一次放映就能卖好几千张票。京城是因为设施太完备,影院太多,所以摊薄了。”

这一点跟后世数码时代是截然不同的,数码时代电影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加密文件发过去就行了。又或者是后世电影票价贵了之后,制作一个胶片拷贝的成本摊下去忽略不计,那也就可以多弄小影厅、提升观影体验。

可86年还是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价,工业成本却反而比后世更高,拷贝的成本就得精打细算了。

顾骜带米娜来胜利剧院,这还不算钱塘当时最大的影厅呢——一直到90年代初,省人民(和谐)大会堂的主会议厅,在没有会务任务的时候,都要兼做电影放映厅的生意,回收一些场地维护成本呢。那场子一个厅就能坐三四千人、还分上下两层楼,电影荧幕的大小更是比后世所有所谓的“巨幕”更加巨好多倍。

“难怪我没见过这么大的厅,原先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外国,要不就是回我老家那种一个镇上同时几百号人看电影都凑不齐的。唉,出国这么些年,有点不接地气了。”米娜叹道。

顾骜他们来得还算比较早的,两人聊着聊着,就看到两千人的厅居然坐满了。

灯光暗了下来,影厅里居然还很嘈杂,所有人都在那儿高谈阔论、或预测剧情,貌似都没看电影,已经被“听说这是最近几年的美国大片”这个噱头给吸引到五体投地了。

正片还没开始之前,先播放了一分钟的“佳得乐”运动果汁饮料广告,也没有丝毫人反感,反而是在广告词里提到“历史悠久的美国名牌”时,觉得共鸣了一下,对那种喝了就象征有钱人的高端消费品艳羡不已。

顾骜也不得不在内心感慨,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度确实是低。

单说文化自信度,这时的70后年轻人,可能还真不如后世00后的天不怕地不怕熊孩子。

至少00后熊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国人好歹普遍有几个臭钱了,腰板就硬了。

钱壮穷人胆。

不过,既然暂时还改变不了什么,顾骜能做的,只是把国民的这种崇拜产生的商业价值,吸到自己身上,免得让真洋人占走了便宜。

反正总要被人占便宜的,那就便宜我好了。

“噔噔噔~噔噔~”恢弘低沉、回响深远的电子乐响起时,所有人都被震了一下,然后所有窃窃私语一下子停了。

“哗……这……这音乐就太有未来感了。”

“高科技呦。”

“到底是美国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