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南宋不咳嗽 > 017章 药不能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我有点担心,这么多火枪被蒙古人拿到,会不会很快就被仿制出来,哪怕没有我们制造的好,如果数量足够多,也会大大消弱我们的优势。”文南确实考虑得很全面,不光看到了战场上、国家间的问题,还想到了技术层面。虽然他不是个技术人员,连懂都谈不上。

“大可不必,火枪不像火炮,只要找到合适的金属配方和火药配方,就能做出来。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更高、更精细,就算是大宋朝廷想仿制火枪也很难,勉强搞出来了,过低成品率也会让他们承受不了高昂的制造价格。至于说被缴获的那些枪支会不会被蒙古军队利用起来,我觉得他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试试,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他们连合格的铅弹与发\射\药都造不好、更没有用于更换的簧片,那些火枪很快就会变成废物的,还不如拎着一支短矛管用。”

对于文南的担忧,洪涛觉得是多余的。文南不了解火枪的优劣,但是自己很明白。成建制的火枪兵,非常依赖后勤补给和阵型,这也是为什么火枪兵不能过于突前和追击敌人的原因。没有足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严格的训练,拿着火枪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至于说蒙古帝国能不能仿制出这种燧发前装滑膛枪,答案是肯定的。这玩意并不是太高端的技术,只是古人没有这种成熟的思路,现在亲眼见到了火枪兵的犀利,又获得了火枪的样品,只要想仿造,一点都不难。但是造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形成战斗力,靠手工打造枪管,速度太慢了、成品率太低了,于是成本就被人为抬高了,高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程度。

这样弄出来的火枪兵,不仅提高不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还会拖后腿,极大浪费他们有限的资源。在失去了掠夺这个主要财政来源之后,蒙古帝国没有资本再和南宋来一次装备竞赛,不管火枪如何好用,他们也得放弃。

就像民国时期的军阀们一样,很多枪炮国内也能仿制,但是枪管、炮管必须进口,再加上工艺不够精细,还得大批量从国外进口成品,能自己修理修理,就算很会过日子、很有战略眼光的军阀了。据其原因,只有一个,基础工业、化工不给力。在这种情况下,给你先进的武器,不是帮你,而是害你。

当然了,缴获了这么多火枪,也不是一点用没有。这些火枪可以让蒙古军队更熟悉它的具体性能,从而为以后的战斗提供足够的参照。很快蒙古军队就会找出对付火枪兵的办法,火枪兵也就不再是一种可以出奇制胜的武器了,战争也就会更难打。

其实更该担心的是那十几门改装成陆战炮的甲板炮,只要蒙古军队塞上火药就能打响。由于发\射\药的质量问题,顶多是装填慢一些、射程和威力小一些,不适用于骑兵快速作战,但是用于守城还是管用的。至少以后南宋军队就不能依靠这些小炮去远程压制敌人了,双方都有,互相喷呗。

同样,也不用担心蒙古人会大量仿制这种甲板炮,因为它是用熟铁外壳包裹着钢芯铸造的,不管是钢芯还是熟铁外壳的冶炼、热处理技术,都不是蒙古帝国的能玩的转的,想仿造没有可能,连大概像的可能都没有。如果蒙古帝国高层脑袋抽抽了,想大量复制这种小炮,洪涛就太高兴了。这又等于一次装备竞赛,别看熟铁比铜便宜,照样能让蒙古帝国吃不消。

而且陆战炮不像舰炮,多几百斤少几百斤无所谓,只要能装上船就可以。陆战炮是要跟着部队一起移动的,超过五百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按照这个年代的路况,就算装上后世的橡胶轮胎,照样随时随地趴窝。也就是南宋这样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可以勉强带着这些大家伙慢慢走,换成蒙古骑兵,能把他们急死。

“这样我就放心了,先让郑清之着急去吧,我先休息两个月再说。他们怎能出尔反尔,原本说好的指挥新军作战要依靠咱们的参谋,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是在坚持两个月,说不定已经把汴京攻下来了!”听了洪涛的解释,文南彻底放心了。既然不会对帝国造成什么影响,那就不着急了,拖一拖也是外交手段中很重要的一环,现在该是大宋朝廷着急。

“恐怕还休息不了,大宋朝庭是比较糊涂,但北伐还得进行下去,如果这次再失败,他们今后几十年恐怕都鼓不起勇气再试一次了。我有个建议,你先听听,如果觉得合适,就拿到部长会议上和大家商量商量。”洪涛虽然还没得到详细战报,也没亲自和大宋朝廷有过什么接触,但是他更理解大宋朝廷里那些人的思维模式。

这些人与其说是在北伐,不如说是在拿北伐当政治斗争的延续。如果这次主战派失败了,肯定会在朝廷里失势,接替他们的肯定是主和派,这些人肯定会想办法去和蒙古帝国和谈,这不符合金河帝国的利益。

如果这个时候南宋朝廷向蒙古帝国摇起了橄榄枝,蒙古帝国肯定不会装看不见,他们自己内部也正乱着呢,根本不想和南宋打仗。先不说南宋和蒙古帝国和谈能获得什么结果,让它们这两个大国和平发展了,帝国的武器卖给谁去?周边的小国有几个能用得起这么贵的装备?

除去军火销售问题之外,让蒙古帝国长期占据黄河流域也不符合金河帝国的利益。蒙古帝国是只狼,现在只不过是受了重伤,千万不能给他们养好伤的时间,不能说趁它病要它命吧,也得趁机把它赶回老家去,别占据中原这块好地方,想养伤就去北方苦寒之地慢慢养。

但是想把蒙古人赶回去,金河帝国做不到,没那么多兵,就算有也犯不着举倾国之力去做这个赔本买卖。帮忙归帮忙,除了情谊之外,主要还是利益,没有利益就算洪涛愿意帮、文南愿意帮,别人都愿意帮吗?靠行政命令强迫帝国自己出血去帮大宋?让帝国人民拿自己的钱去帮助别的国家?他们乐意不?

所以还得哄着大宋朝廷继续北伐,让他们出兵出人。受到挫折了没事儿,帝国帮你解决困难。有点害怕也没关系,帝国给你撑腰!就这么仗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自己的事情不能指望别人代替,战胜敌人可以让一个懦弱的朝廷多几分勇气,也能给这种懦弱的文化注入一些血性。

“陛下请说!”文南又拿出了小本子,用膝盖垫着,准备记录。

“我建议帝国为大宋朝廷提供一笔借款,不过不能直接给他们钱,这笔钱摸都不能让他们摸到,否则给多少没多少。直接用这笔钱帮他们购买三千套火枪和二十门陆战炮,弹药振州的火药厂不是自己能生产了吗?那就省了!我听说原来还有几千新军训练好了但没有武器装备,正好,把火枪和火炮都给他们,连训练新兵都省了,搞几次实弹演习就能拉上去了。”

“另外加派二十名军官负责帮他们指挥新军作战,再提供几百匹驮马,我估计经过这么一次大败,大宋朝廷里那些人得消停一段时间,不会再插手新军的指挥,现在新军是个烫手山芋,他们都等着看郑清之的笑话呢。不能让郑清之一派受到的打击太大,和其他人比起来,这些主战派的底线还稍微高那么一点点,留着他们在大宋朝廷里对帝国有好处。”

“这次新军虽然败了,但我觉得他们虽败犹荣,至少没有全军投降,在被全军包围的情况下,还坚持了十多天,非常难得。这件事儿必须要大力宣传,不是在帝国宣传,而是去大宋宣传。要让每个宋人都知道,前线的军人并不是白吃饭的,他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没有当逃兵,他们是国家的英雄,理应受到尊敬。失败不是他们的责任,也不是火枪无能,而是朝廷里有人瞎指挥。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人民有权利知道原因是什么。”

“这次不用顾忌大宋朝廷的脸面,监察部和宣传部可以发动手中控制的一切资源造声势。就算因此有损失也没关系,这两个部门就是做这个用的,损失了我们再重建,我倒想看看大宋朝廷这次又该罢免谁了。对了,孟珙一定要保住,战败不是他的责任,换一个人指挥还不如他呢。”洪涛准备要对大宋下手了,前几年的海商罢市证明自己对大宋的影响确实有,而且是根本性的,这次他要再检验检验这些年对大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不是仅停留在海商这一个阶层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