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恐怖灵异 > 观火 > 第四十章 刘李氏微词颇多 老人家记性很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章 刘李氏微词颇多 老人家记性很好

“行,全听您的。”

“这就对了吗?”

曹所长只字不提案子的事情,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答应刘李氏,如果再找她了解情况一定在夜幕降临之后。

刘李氏曾经答应过王洪宝的爷爷和父母不把双生子的事情说出去,王家之所有把这件事情交给她,也是出于对她的信任。

如果不是曹所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她是不会跟曹所长说的。所以,昨天晚上,曹所长离开老人家的时候,老人特别叮嘱,如果再找她了解情况,千万不要让别人看见,也不能在她老伴跟前提这件事情。

曹所长在洪河镇一家有名的饭店“燕子楼”热情款待了赵子蒙一行,之后,他又领着赵子蒙一行去了一家名叫“一鸣堂”的浴室泡了一把澡。

从池子里面上来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半钟左右。

大家麻利地穿好衣服,然后随曹所长去刘李氏家走去。

刘李氏的家住在一个祠堂里面,祠堂就是王家的祠堂,刘李氏的丈夫刘老柱给王家看了一辈子的祠堂,一家人住在祠堂后面的一个角落里面。

夫妻俩育有两个女儿,早已经远嫁他乡,就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好在夫妻俩没病没灾,身体很好。

洪和镇和成都一样,老百姓过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夜幕降临之后,大街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大概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风俗习惯的缘故,这里人的生活节奏比其他城市要慢许多,就连人们走路的速度都是不紧不慢、从容淡定的。

大街上有不少店铺,但大部分店铺都早早地关了门,既然街上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那就用不着苦等零零星星的顾客上门了。

曹所长带着大家七拐八绕,二十分钟左右,曹所长在一个建筑物前停住脚步:“这就是王家祠堂。”

曹所长所说的祠堂,是一个古老的建筑,既宽又高的门楣,翘起的屋檐透露出历史的信息,除了既高又宽的门楣和翘起的屋檐,其它部分全是阴影。

曹所长并没有敲祠堂的门。

在祠堂的旁边有一个仄仄的巷子,曹所长走进小巷。

整条街上,看不到一盏路灯,如果不是沿街店铺的门缝和窗户里面露出来的光亮的话,整个小镇如同地狱一般。

巷子里面伸手不见五指。

走到巷子的尽头——巷子原来是一条死巷子。在巷子的尽头处,有一扇小门。

“这是祠堂的后门,刘家人进出都走这道门。”

曹所长在小门上敲了三下。

不一会,小门里面传来一个老者粗哑的声音:“来了——来了。”

接着是缓慢而无力的脚步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

不一会,门开了,门内站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刘老爹。”

“你——你是谁啊?”老人试图认出对方,但由于光线太暗,很难看清曹所长的脸。

“刘老爹,我是派出所的老曹啊!”

“是曹所长啊!你——你一定是来找老太婆的。”

“大娘——她在家吗?”

“老太婆吃饭前出去的,很快就要回来了。走,到屋子里面坐下说话。前街一个姓王的人家生孩子,把老太婆请去了。”

“大娘这么大年纪,还给人接生啊!”

“她是想歇歇了,可人家就想请她接生,人家都想图个顺当吉利——老太婆给人接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乡里乡亲的,不好伤人家的脸面。曹所长,你是不是还想问王家双生子的事情啊!老太婆一辈子不说假话,她说没有双生子的事情,那就是没有双生子的事情。”

曹所长望了望庞飞腾和赵子蒙;庞飞腾和赵子蒙也互相对视片刻。

刘李氏当老伴的面矢口否认王家双生子的事情——她曾经答应王家不和任何人说的。在将曹所长送出巷子的时候,刘李氏才把真相告诉了曹所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所长才在刘老爹的跟前提双生子的事情,由此可见刘李氏的口风有多紧——她连自己的老伴都瞒着。

“刘老爹,这次来,我们是想了解一些其它事情,前街生孩子的是哪个王家?”

“就是前街开烟酒店的王福庆家。”

“行,那我们就不坐了,我们直接到王福庆家去。”

一行人告别刘老爹,走出巷子,右拐,沿着大街走了三百多米的样子,然后穿过一个弯弯曲曲的巷子。

两分钟以后,一条大街横在巷口前面。

曹所长左拐,向东走了五六百米的样子,赵子蒙便看见一个烟酒店,烟酒店的门板还没有上,里面亮着灯光,柜台里面没有人。但能听到人说话声和嘈杂声,从声音来判断,院子里面有些忙乱。

曹所长走到柜台跟前,大声道:“有人吗?”

“来了!”

不一会,从柜台里面的一道门帘里面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来,他脚步匆匆,一脸的兴奋:“哟,是曹所长啊!买烟啊!”

“王福庆,刘大娘在你家接生吗?”

“你们是来找刘姥姥的,在——她在我家。”

“孩子生下来了吗?”

“生下来了,是一个男孩。”难怪王福庆一脸兴奋呢。

“福庆,恭喜你喜得贵子啊!”

“谢谢,你们稍微等一下,刘姥姥一会就出来,我就不请你们到家里坐了,我这就去催一催。”王福庆一边说,一边钻进了门帘。

按照习俗,人家生孩子,外人确实不方便到家里坐的。

三分钟左右的样子,从门帘里面走出一个八十几岁的老太太来,此人就是刘李氏。老人一边走出柜台,一边用衣襟擦拭手上的水,她的头上还有些许汗珠。满头银丝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额头和下巴上满是皱纹。

“曹所长,你们一定是为那件事情来的,走,找一个地方说去。”老人非常爽快,她说话的声音非常洪亮,难怪她的身子骨如此硬朗。

“大娘,我们到派出所去谈吧!这几位是特地从京西赶来的。”

“大娘,谢谢您啊!这么晚了,我们还来打搅您老人家。”赵子蒙道。

“没啥子好客气的。”老人道。

洪河镇派出所在洪河大桥的西边,距离桥头只有四五百米的样子。

曹所长将大娘领进了他的办公室,大家围坐在大娘的身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给大家泡好了茶之后走出办公室,关上办公室的门。

大娘将茶杯抱在手中,但并不喝:“曹所长,你们想问什么——问吧!”

“赵队长,你把案情跟大娘大概说一下。”曹所长道。

赵子蒙明白曹所长的意思,只有让大娘大概了解案情之后,她才会高度重视起来,高度重视起来,她才会将储存在记忆里面的东西全部抖落出来。

于是,赵子蒙将案情提纲挈领地说了一下。

听完赵子蒙的叙述之后,大娘神情果然严肃凝重了许多,她说的第一句话,再次证明曹所长的想法是正确的:“人命关天,这件事情,我老婆子还真要好好想一想。王家人有恩于我,我一定知道什么就说什么,绝不敢有半句隐瞒。”

“想当年,老爷太太让我把那孩子送走的时候,我打心眼里就一万个不愿意,如果不是王家在生活上经常接济帮助我们一家老小,我是不会答应做这种事情的。”

“我做了大半辈子的接生婆,横生倒养的孩子也见过不少,未出娘胎的孩子,他知道什么呢?怎么就变成了克父母、祸家族的孽障逆子了。这有文化的人家名堂就是多,依我看,越是有文化的人家就更应该通人情,知天理。”

老人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她显然是对王家人将孩子送人的行为意见很大。从某种角度讲,她是对某些所谓的文化意见很大。

事实是,我们的文化中确实有不少错误的东西。文化并非生活在真空里面,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如果用错误的文化来指导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其结果可想而知。

“老人家,请您好好回忆一下,您送走的那个孩子的身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标记呢?”

“有啊!只要是我接生的孩子,我都要全身上下,仔仔细细地看个明白。送给别人家养的孩子,我更得看仔细了。万一主家想看看——或者领回孩子孩子,我上哪去找呢?”

“两个孩子,您都看了吗?”

“都看了。”

“请您回忆一下,两个孩子的身上各有什么特别的标记?”

“我先说说抱走的那个孩子吧,那个孩子的咯吱窝——在右咯吱窝下有一个蝴蝶模样的胎记——非常清楚;在他的小屁屁——在左边小屁屁上有三颗黑痣——也非常清楚——三颗黑痣是并排在一起的。”

“三颗黑痣在沟腚子上方。中间一颗黑痣在沟腚子口,左右两边各有一颗黑痣。”

这两个标记太重要了,有这两个非常明显的标记,赵子蒙就不怕“王洪宝”不现出原形来。

“老人家,请您再说说留下来的那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