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八十一章 风起云涌(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八十一章 风起云涌(七)

“这场雪下得好、下得妙啊!”低矮的宽甸县城墙上,廖得功少校看着周围被漫天飞雪渐渐覆盖的世界,面有喜色地说道。??

是啊,没错,这场雪下得真的太是时候了,让原本正力进攻宽甸县城的清军不得不偃旗息鼓,缩回老窝歇着了。没办法,雪太大了,再打下去不但物资供给可能跟不上,这人也受不了,清军起家于白山黑水之间,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而东岸人呢,虽然同样在这个鬼天气下冷得不行,但毕竟有着城墙、房舍居住,有薪柴炭火取暖,有热汤热饭享用,生了病的也能得到妥善安置,这日子确实比清军好过多了,相应的士气也要高昂许多。

“长官,要不要让马队出城追击一下?”一名身穿土黄色军大衣的年轻军官爬上了城头,用希冀的目光问道。

“打个屁啊!”廖得功一把扇掉了年轻军官的帽子,笑骂道:“鞑子也是打老了仗的人了,怎么可能给你这个机会,就个我安分点吧,宽甸县里本来就没几个兵,别给我全在野地里浪没了,守城可全靠他们呢。”

话说清军在辽东动攻势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其攻势甚是凌厉,一度让东岸人顾此失彼、损失惨重。不过在挡住了敌人的前三板斧之后,在辽东兵力也算是雄厚的东岸人渐渐稳住了阵脚,然后依托坚固的攻势和充足的后勤,与清军打了个有来有往,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

清军统兵元帅康亲王杰书对此也很是无奈,丹东、宽甸、九连城以及一些大型粮库(同时也是堡垒,比如辽东新军第一师的师部就设在某处粮库内)就像钉子一样钉在这辽东大地上,始终屹立不倒,让他们这一万多大军无法尽得全功。

而战争从秋天打到冬天,原本储存甚多的粮秣开始渐渐见底,但新的补充却有些断断续续,清军的日子陡然间难过了起来,攻势也渐渐放缓,这又给了东岸人极大的喘息之机。其实,鞑子之所以搞得这么狼狈,主要还是怪康亲王了!

话说当初鞑子怀着一肚子坏水,趁着秋收突然杀来,想打东岸人一个措手不及,顺便因粮于敌,就地补充军粮。但他们的运气不好,当时辽东新军第一师主力(欠第三步兵团)正在野外拉练,因此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集结起来痛击了清军前锋一支人数约在两千上下的蒙古马队。

康亲王杰书无疑是个谨慎的人,在听闻前锋遭到黄衣贼迎头痛击、折损数百骑之后,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琢磨着难道自己这回运气不佳,这黄衣贼集结重兵要来咱这里打草谷?心里疑神疑鬼的杰书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下令放慢行军度,各部互相靠拢,齐头并进,以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向前进兵,不给黄衣贼各个击破的机会。

清军这样一搞,无疑极大放缓了自己的行军度,给了东岸人抢收地里麦子的机会,因此等他们到达地头时,麦田里已经空空荡荡,只剩一些麦茬在嘲笑着清军的胆小了。而且东岸人事情也做得比较绝,分散在各乡镇粮库内的粮食也日夜不停地往诸如丹东、宽甸、九连城一带的县城、粮库内转运,人丁、牲畜也在军官和干部的催促下,第一时间向后转移虽然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完全不够将所有村庄都通知到并转移完毕,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被转移到了鸭绿江畔的安全地带(甚至还有很多人被转移到朝鲜境内),为这两个垦殖大县保留了相当的元气,使其没有被清军掳掠或屠戮。

东岸人的坚壁清野行动无疑是进行得较为成功的他们甚至将很多来不及抢收或转运到后方的粮食直接烧毁,一粒也不留给鞑子清军大队在次第开来后,所获有效,只在一些来不及逃走的乡村内截获了一些粮食和牲畜,但这对数量高达一万五千多人的清军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接下来就是漫长而无聊的攻防战了,清军数量上占了极大优势,部队也是从各省拣选的精锐,比如河南藤牌手、陕甘绿营、山西劲兵、满蒙八旗等等,因此他们牢牢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将东岸人压缩到了位于鸭绿江右岸的一连串的堡垒内。

但压缩到了极致之后,清军却再也压不动了,因为东岸人需要防守的地方少了后,这兵力的密度自然就上去了,清军攻不动也就很寻常了比如去年11月份的时候,五千多清军猛攻新军第一师师部所在的丹东县粮库,结果在付出了近千人的死伤后,却连城头都没能登上,也是惨到了极致。从那之后,清军就一度放弃了对东岸人据守的主要据点的攻击,转而将目标放在一些小粮站上面,打算多多少少捞回些本。

不过在将周围能打的粮站都攻破、能劫掠的村子都抢杀一空后,清军就又陷入了两难境地,即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要知道,现在已经野无所掠了,一万五六千大军人吃马嚼的,这每日里的消耗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考虑到之前东岸人和清军对各自控制区平民村庄的屠戮和破坏,地方上能够提供的给养也十分有限,那除了吃预先储备的粮食之外,难不成靠打猎养活自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没奈何之下,清军不得不再度重启对东岸坚固据点的攻势,一方面打的是消耗东岸人弹药和兵员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自己的粮食压力。至于说强行攻城死伤较重的事情,这对人力资源丰富的清国来说,似乎完全不是事。这不,通州一带最近又有一支四千余人的绿营军队开拔出了,同时随军的还有大量夫子和役畜,他们携带了海量的粮草和军资,打算前来补充康亲王的大军这种远距离补充兵力和物资的成本,怕是也就清国能承受得起了吧,而且规模一定还不能太大,否则当年隋朝征高丽引民变的旧事恐怕就会生。

清军的这一波攻势从去年(1672年)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年1月下旬,并最终在漫天大雪之中戛然而止。廖得功少校作为辽东地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其实对此也是松了一口气的,他虽然不惧清军能够攻下这些坚固要塞,但能够避免一些死伤总是好的,毕竟他们的兵力真的不是很富余,只有区区六七千人罢了,守则有余,攻却不足。

不过,虽然目前不怕清军,但廖得功心底却还有着隐忧,即清军到底能在这辽东大地上和东岸人耗多久。如果他们硬挺到明年开春气温回升后还不走的话,那么东岸人可就要误了农时了,一年的粮食收成将成泡影,这对辽东大地上大几万屯垦居民的生存,无疑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威胁,到时候总不能全靠“朝鲜提款机”来接济吧。

“入他娘的,我就不信你们还能在这住着不走了。”廖得功看着野地里大群身穿棉甲、正缓缓退去的鞑子军队,有些狠地骂道:“沈阳、铁岭、开原、辽阳、复州、盖州这些辽东、辽西州县能提供多少吃食?养活一两万关外八旗兵将就顶天了,别说这多出来的一两万人。更别说这粮食军资转运于途,损耗亦是不小,我倒要看看你能坚持到几时!除非你们那个麻子皇帝不要脸了,大肆动员直隶、山西一带的百姓扛着粮食进辽东,否则咱就这么耗下去吧,老子大不了不种地了,去勒索朝鲜人过活,看咱谁耗得过谁!”

在城头泄了一通郁闷之气候,廖得功也懒得继续在上面吹冷风了,而是在随从的护卫下,去了一趟城里的卫生所,慰问了一下伤兵,一直忙活到了午饭时分才匆匆返回了县衙。这个时候,一位据说来自黑水地区的使者在十数位朝鲜军士得陪同下,渡过鸭绿江来到了宽甸县,向廖得功这位辽东地区事实上的最高军政长官通报了一下黑水地区的情况。

使者的汇报令廖得功有些惊讶,因为他没想到这次满清这么时髦,居然与俄罗斯人玩了一把协同攻击,这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了。使者提到,朝鲜咸镜道地方官府在接到东岸使者后,第一时间就派人护送到了釜山县,一路上好吃好喝招待着,可谓是恭敬已极。目前,抵达釜山的使者大概已经搭乘船只前往胶州港了,相信不日即可将消息传递至烟台。

廖得功对黑水地区传递消息如此费劲深感同情,因为他们辽东如今与登莱取得联系也非常困难,同样必须借道朝鲜,原因就是辽海已经大面积封冻了,船只无法通航。

使者另外还提到了一件事情,就是黑水地区目前已经在全面筹备对俄罗斯人的反击,但兵员、物资都有些不足,尤其是前者。因此刘建国刘司令同样派使者经鞑靼海峡前往了库页岛,希望能从那里取得一些物资和兵员,要知道这个岛东岸人经营多年,远东三藩仅有的一些工厂也分布在那儿,家底还是很丰厚的,人数也较多。

廖得功听了后有些羡慕。因为他也知道,外东北大6与库页岛之间最窄处仅有七公里,如果海面冻得通透的话,还是可以通行重型雪橇运输物资和人员的,这在以往也不是没有过的事情。甚至于他还依稀记得,上一次瑞典和丹麦爆战争时,波罗的海冰封,瑞典国王与他的无敌大军就是踏过结冰的松德海峡奇袭丹麦成功的当然那次国王比较幸运,他因为长时间乘坐雪橇有些气闷,因此决定下来走走,结果就在他离开他的豪华雪橇没多久,冰面就突然开裂了,雪橇连带着护卫国王的数百骑兵全都掉进了冰冷刺骨的海里,不过国王本人倒幸免于难,并且接下来还继续踏过海峡攻入了丹麦王国,运气也是相当不错的。

“黑水地区要反击俄罗斯人,也就只能从库页岛五县征兵了,不过这几个县经营日久,人口众多,经济实力较强。如果狠狠榨一些的话,也是能够凑出两三千大军以及支应他们作战的物资的。”廖得功曾经在黑水地区战斗过多年,对当地的情况还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出言支招道:“岛上南库、皮城、大泊三县有大量编户的鄂伦春人、鄂温克人、阿依努人,战斗力都还可以,三个县可抽丁一千以上,以他们的人口基数,这并不是多繁重的兵役。另外黑水、大泊二县亦可出汉兵一千五百到两千,基本不会影响生产。将这些人马组织好了,并投入到黑龙江流域,可就能做很多事情了。而如果你们能够等到明年五月份鄂霍次克海解冻的话,那么也许可以从魏博秋的虾夷地岛上再取得一两千援兵,甚至还可以问问松前藩愿不愿意将箱馆组新军借给我们。呵呵,这潜在兵力还是很多的嘛,所以你们完全不必担心,俄罗斯人也就这会能蹦跶一下,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越不利,我们堆物资、堆人力也堆死他们了,那些哥萨克们拿什么和我们比?”

“不过说到借兵,我这辽东战区也得想想办法了。”说到后来,这廖得功又将话题扯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只听他说道:“我已经给烟台的廖总司令去信了,请求他派人督促汉阳城的朝鲜君臣,让他们将去年撤回去的御营厅军士再派过来。嗯,至少派五千人,一万最好了!这些人虽然不怎么能打,但作为辅助兵力壮壮声势、守御一下城池还是可以的,那样我们就可以将分散在各堡寨的兵力收拢起来,然后集中兵力给清军来一次狠的,让他们涨涨记性。唉,就是不知道这事什么时候能办成,这天寒地冻的,传递起消息来效率也忒低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