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33章 经济措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益州百姓为了生存而战,那份勇气与血性自然是令人无话可说。

然而莫名其妙的到街亭血战,作为主将的马谡就无法理解了。

马谡应该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他的排兵布阵,严格的遵循了孙子兵法的用兵之要。根据战后统计,街亭战败,益州兵主力仍在。

诸葛亮想要借助街亭之战消耗益州兵的战略意图落空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换上了王平。后面的几次大战,不仅没有达到消耗益州兵的战略目标,反而让文聘麾下的南阳老卒损失殆尽。

蜀汉没有了汉中之后,其处境日益艰难。

面对实力雄厚的兴汉军和曹魏大军,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只得转变思想,由昔日的开疆拓土转变为扩大内需。

既然战争手段无法解决益州的民生问题,那就只能在益州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安抚百姓,宣示仪轨;约束职官,依从权制;先开诚心,又布公道。从制度上确定了相应的规矩,达到有法可依的程度。

这就给蜀汉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重视经济,却又对干扰市场者重罚。特别是修通了成都至南郑的粮道。不仅加快了蜀汉的对外交流,还引入了中原地区的水利灌溉技术。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壮举。

兴汉军进驻汉中,也只是在诸葛亮施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诸葛亮虽然说退回了成都,但是他在汉中积累的工程经验,倒成了继任者的教科书。

董允在诸葛亮的执政理念上添加了依法治蜀的内容。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这就让益州世家积极投入到蜀汉的经济建设中了。毕竟赏善不避仇,罚恶不问亲。这让益州百姓心安神定,做事情的积极性很高。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蜀汉官员的务实态度,让益州世家放下了地域成见,转而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有了益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大环境。

益州百姓对于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辈也难以匹敌。

董允之举,更壮诸葛亮之感。廉政务实,益州归心。蜀汉新帝刘禅垂拱而治三十年,皆得益于此。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法不兴!”诸葛亮说道:“农是根本,商是沟渠;工是水源,法是开关。”

法制约束才是关键。商人重利过甚,容易失却本心。大利当前,极有可能铤而走险。长此以往,一定会破坏商业的根本,削弱商业的价值;损害商人的名誉,卑贱商人的地位。

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粥!若是一锅老鼠屎,即便是锅里有好米,还能吃吗?

想当初春秋时期有陶朱公,战国末年更是有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到了现在,无奸不商渐渐的成了主流。

前些年的诸侯争霸,归根结底就是商人世家向传统世家发起的挑战。

兴汉国可以迅速的形成燎原之势,也得益于甄、糜、张、刘四大商人世家的鼎力支持。

商人为诸侯的乱世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从物资调运,还是后勤保障,商人都是经脉一般的存在。

兴汉国情报力量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寄生于商业力量。商人的存在已经到了可以左右一国兴亡的地步。

然而士农工商的排序,再加上生产力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商人的努力很难得到正统力量的认可。商人喜欢用钱解决问题,这正是诸侯们的大忌。

试问天下,有几个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呢?

凡事有利有弊,反之亦然!诸侯们畏商如虎,用之又防之。以一己喜好决定商人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商道亦是人间大道,谁轻慢了商人必受其害!

刘正掌握百科全书,当然知道商人在这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世家大族贱商用商,商人的反击也很犀利。

秦相吕不韦开启了政治投资的先河,后世商人将这一理念继承并发扬光大。士农工商,其实乱世的士人才是最尴尬的。

缺吃少喝,再加上朝不保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士人改弦易辙的团结商人。商人代表着金钱,金钱意味着资源。

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是却精于计算,对成本控制更是得心应手。国家大了,千里不运粮,也不敢轻启战端。

为什么商人运粮入边城就有利可图呢?

这就涉及到了腐败的问题!千里运粮,沿途官员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粮食运到前线的时候,十停折了三停。

兴汉国把后勤保障转化为商业模式,除了降低损耗,还能有效的避免贪腐。梅园政事堂只需要限定好利润空间,剩下的事情就由商人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商人的威信,还可以提升商人的地位。

无论是官商联合,还是商人抱团,都可以让沿途的世家不敢随便伸手。有人拿国家的东西,押运的人很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监守自盗。倘若有人盗取商人的货物,押运的人绝对会拼命的。

“商人为了利益,可以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刘正说道:“可是真的变成了官方行为之后,负责管理的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定会中饱私囊。即便是其中有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揭盖子。”

“是的!商人为了利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刘庄主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诸葛亮赞同的说道:“谁都不想做赔本的买卖,商人对于伸手的人肯定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诸葛亮谈到启用益州商人替蜀汉大军转运粮草,更是对益州世家深恶痛绝。本来属于世家的蛋糕,却被人为的撬走一大块分给商人。这简直就是割世家的肉哪?

诸葛亮手中的资金有限,无法兼顾世家的利益,商人获得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益州世家坐地起价把商人逼上了绝路。蜀汉的战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到了打板子的时候,诸葛亮作为世家子弟,对于商人的重利轻义大加斥责。商人劳而无功,对于蜀汉大军的胜败就漠不关心了。

诸葛亮的重商举措,几乎掏空了益州商人的家底。这才有了蜀汉的三十年安宁。商人没有能力搞事情,益州世家只想闷声发大财。

商人的政治冒险,才是祸国殃民的根源。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商人的钱从兜里拿走。喝西北风的商人也就没有能力折腾了。

商人为了政治地位肯花钱,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诸葛亮给商人的地位是临时的,随时都准备好了杀猪吃肉。

直到最后商人学乖了,对诸葛亮敬而远之。蜀汉的伐魏大业,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孔明,商人不可欺,否则必受其害!”刘正说道:“你以谋士的标准衡量商人,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