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心栽柳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心栽柳上

看着报道上自己的“伟岸”、不拘小节的形象,还有那两行标题,谢琳琅是真的很无语,取出这个外号的人也是个牛人。

也不知道是那位女记者撰稿的,还是其他人写的。

标题和图片夺眼球是夺眼球了,但是外号……

算了,不计较这个了,还是赶紧的在工作上多提升吧,别到时候没做出什么成绩,被抨击德不配位啥的就没意思了。

有时候被捧得高了,未必是好事。

谢琳琅的第二份采访报纸被卖断货加印了两次,那热度才消停下来,随着报纸的大卖,谢琳琅的名气也是水涨船高。

这时候问题来了。

谢琳琅的丈夫和她的认识过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民众们压抑了十来年,那种压抑从身上挪开之后,就显得特别的八卦,一点小事都非常的关注非常的好奇。

就连那个丁主任,都变着法的打探沈固,跟谢琳琅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难道下乡的时候,他也跟谢琳琅一起喂猪不成?看着也不像啊。

要是问谢琳琅的枕边人有什么感慨,那无非是:没关系,这个场面我也见过,当年还直面猪屎的吐着吐着就吐习惯了,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报纸是肯定要传回去给家里人看的,不过谢琳琅没顾得上听家里是个什么反应。

因为幼托班那边出了点问题。

事情不小,虽说没害人吧,但是挺膈应人的。

因为学校食堂的吃饭问题被曝出,有人给孩子们很少的饭菜量,故意制造很多的剩饭,带回家喂养家里的牲畜。

这一出算是恶心到家长们了,孩子们送去幼托班可是给了钱的。

不管是给老师的辛苦费还是吃饭另外交钱,都给得足足的。

住在这附近的可基本都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没办法时刻看着,一般都交给了幼托班,就能轻松很多,给钱自然也给得爽快。

可谁知道他们交钱给孩子吃饭的,结果还有人算计孩子那没几口的饭菜去喂猪!

最后查来查去,人家找到谢琳琅这边来了。

因为这个动手脚的妇人家,是刘姐的一个远房亲戚,她弄的饲养点还是刘姐批准的,说是试验点,产出的收益基本是自己的。

作为现管的农业局领导,谢琳琅也只能捏着鼻子来负责这件事,没想到刘姐还有这种亲戚,她调查后,确定试验点绝对是刘姐利用职权包庇亲属随便滥用公家资源够,亲自找了人,将试验点的名目和补贴全部取消掉。

刘姐的亲属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种好差事,还想闹,却被谢琳琅直接没收了养殖的所有东西,毕竟补贴金是从农业局出的,这下别说差事没了,就连养了半年的东西,都归了公家。

谢琳琅在内部开了一个小会,将其继续换肉票,捐赠给福利院。

虽然处理结果被张贴出来,处理的速度也够快,但是经过这个事情,家长们不再相信幼托班的食堂,纷纷带饭加热,还有个家长亲自去食堂做工,监督热饭。

秀兰有时间,中午会给小新年接回家吃饱饱,小新年倒是快乐,秀兰也不觉得麻烦,两相宜。

除了接回家吃饭的,还有热饭的,一时间,幼托班里各种气味满天飞,而且每个家长送餐的时间不定,有的人送的特别的晚,一旦看管的老师说了什么,家长就会回一句总比孩子吃不饱好。

怎么说呢,两边人马的心态都有点不舒服,闹来闹去一个礼拜,幼托班的领导想办法联系上谢琳琅,这件事又莫名其妙的降落到谢琳琅的头上。

“哎,行吧,这件事我会想个主意,你们先带好孩子。”

谢琳琅自己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还特别喜欢幼托班的氛围,她就算有秀兰姨帮着带孩子,也不可能在孩子习惯幼托班的生活之后又把孩子拘束在家里,只能将这件事接过来。

沈固问:“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

实在不行,他费点功夫,改良一下厨具?

“算了,这件事我能办好,你专心上你的班。”谢琳琅也觉得这事繁琐,可睡觉这些事跟前一任领导留下来的烂摊子给扯上关系了呢,她还就要接手。

“有问题随时找我。”沈固开口道。

“嗯,我知道的。”

说解决就解决,谢琳琅决定从三个步骤来调节这一次的矛盾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整改幼托班的食堂,开展专人管理,也就是食堂不能再是独立出来的一个小天地,必须接受幼托班的管理,她从老师口中得知家长中有国营饭馆的管理,就将整个人的名字圈起来,到时候就让这位家长来请一位厨子加入食堂的运营里。

家长亲自选出来的,总不可能害了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必须要做,要不然再这么下去,每个家庭多抛费不说,时间一长送餐的矛盾更多,必须解决掉。

第二,谢琳琅设立了一个幼托班的内部员工意见箱,只要是对幼托班有好处的可行的靠谱的建议,都可以匿名写信扔进意见箱里,每周进行一次拆信,能及时有效的避免新的问题的产生,让孩子们在里面呆着家长能更放心。

第一,谢琳琅前世也知道幼儿园的一些流程操作,就出来几个对孩子更有利的点,最关键的是设立一个家委会,主要是让家长感受到安心,表示老师们和家长和家委会,会一起合作改善幼托班的环境。

那些个家长看谢琳琅初来乍到就上了两次报纸也很给面子,愿意跟谢琳琅谈。

谢琳琅写了一张纸,表明会议在幼托班的举行,时间是这周末的晚上七点,来往的家长都能看得见。

这个时间,大多数家长都下班了,偶尔加班的,另外一个也下班了,所以来的人还是比较齐全的。

会议上,谢琳琅言简意赅,几句话就将自己的几个建议给列出来,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三个点,都说中了家长们的心思,再说了,谢琳琅自己的闺女都还继续放在幼托班,大家只觉得将心比心,谢琳琅不可能不做好这一块的管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处在不舒服的圈里。

少数觉得没必要成立什么家委会的,也在谢琳琅许诺会定制大型玩具一套,分别是跷跷板,滑滑梯,软垫十二条后,牢牢闭上了嘴巴。

有权有名气有钱有理,谢琳琅全部都占了,会议顺利的召开也顺利的结束,要捐一套大型玩具这个操作倒是阴差阳错的得到了所谓家委会最高的监管的权利,成了幼托班的家委会会长。

不是什么官职,却一下子成了周边所有双职工家庭一起成立的组织的头头。

可以说,周边工厂、各行业职工,以及部分领导,在这次的事件后,都成为了谢琳琅的人脉圈子。

其实谢琳琅是有私心的,她只是觉得自己见过也体验过后世的那些个玩具带来的愉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希望能给孩子也享受到。

兴许这是所有做母亲的的通病吧。

大型玩具的定制一共花了五百多块钱,因为国内还没有多少早教类机构会定这种大型玩具,所以玩具里的每一样是精心造的,设计人当然是谢琳琅和沈固,滑滑梯和摇椅,都是用钢材打造的,跷跷板和秋千,支柱也是钢铁,但是坐垫的位置是坚固的木头做的,还精心打磨,配了皮沙发的零件和帆布,一起做出来的。

软垫更是直接找之前那位棉纺厂的林厂长定制。

玩具在十一月的时候进驻了幼托班,几十个孩子本来就分成了三个班,都有固定的时间轮流玩,孩子们哪见过这种玩具,这些大型玩具刚进驻幼托班的第一个月,每天都能看到家长来接了,孩子却死活不走的场景。

谢琳琅失笑,牵着孩子走了。

她家小新年不会这么做,因为她家门外圈了一块地方,也放了两架秋千和一个小型跷跷板。

沈固宠闺女,顺便做了一套小孩小自行车,小新年回去玩哪个都成。

邻居几个孩子也想玩,谢琳琅没阻止,全看小新年的意见。

毕竟是给她做的玩具。

小新年想了想,小自行车绝对不让,其他的自己不玩的时候他们可以玩,别玩坏了就行。

几个邻居家的孩子连连保证,嘻嘻哈哈的玩了起来。

……

随着冬季的来临,红旗大队的队员们,都换上了比较厚实的衣服,不过有些人的心,却比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外面跑几圈还要冰寒。

因为,前两个月,谢队长同志大家家里收起来的粮食,暂时不要售卖,有人……没听。

那时候隔壁省的减产和灾害的消息,只掌握在几个有收音机的人手里,大部分是没有青儿听到的,所以还是有些人存了侥幸心理,觉得兴许是消息搞错了呢,而且隔壁省市灾害,也不会对他们影响那么大吧,加之镇上粮站收购粮食的价格比往年高一些,很多人都拿去换钱了,寻思着今年过个肥年。

谢家的试验点的猪和家禽也好,谢国居夫妻两人养属于两人的猪也罢,年关的时候会留几头在大队里售卖,价格还比上交给门市和收购站便宜,那些卖了粮食得了钱的还提早去嘚瑟,说要谢国居给他们留什么部位的肉,留多少多少,到时候自己直接掏钱拿肉。

谢国居听得多了,就问过谢队长是不是有人还是不听劝告卖粮了。

谢队长生气,也无可奈何,毕竟粮食别人种的别人收的,现在也不属于生产队了,他最多就是提醒,个别人非要这样,他也没有其他办法。

总不能拿刀逼着别人叫他不许卖粮吧。

“嗐,都是自己选择的。”谢队长说道。“我有预留一部分的粮食在咱们大队,就算那几乎有困难,到时候让他们拿钱来换!还要卖得跟镇上一样!好好给他们涨涨记性。”

谢队长都这么说了,谢国居也就安心了,他有做准备就好。

要是到时候没有准备,又遇到更差的结果,也有个退路。

他也就专心弄自己的大棚蔬菜和草莓了。

结果还不到两个月,他跟谢队长担心的问题就发生了,镇上城里进行了粮食限购。

最开始,有些警觉的人察觉不对金,就下乡用东西换粮,有些跟大队上人家有亲戚关系的比如嫁出去的闺女,在外工作发展的后辈,这些人过来换粮,大家多少看在交情上都换了。

再后来,有些尝试联系隔壁省亲朋询问情况的,都得到了一个消息,这次的灾害,好几个城市受波及,隔壁省的内部粮食完全不够,已经申请外面调粮,但是收到的粮食数量并不足够,经常缩减着发售。

有些乡下还好,起码肚子能填饱,但是城里可没人种地,一缩减发售,就更多人担心了,隔壁省,也就是红旗大队所在的省,首当其冲,直接掉了很大一个数量的粮食过去,就对本地进行了冲击。

可就算能从外地调粮,也不是一下子就从天而降的,这么一出,就导致了本省的城市也开始限购。

之前听了谢队长的建议,不卖粮食的人家中比较善心手也松的,看着亲朋那么可怜,在省下自家人吃三四个月的粮食后,其他的都换出去了。

有些比较顾全自己小家庭,胆子小的,只能帮个一两百斤出去,其余的都得收得紧紧的。

连存了粮食的人都开始紧张了,那些个前段时间还在炫耀赚了钱今年能多买肉的队员嘚瑟不起来了。

哥哥面对亲朋的求助,只能严词拒绝,一斤都帮不了,反而看着家里最多吃两个月的粮食瑟瑟发抖,既得罪了所有求上门的城里亲戚,还要担心这次的事情两个月解决不了,没地方买粮食去。

对此,谢队长也没办法,而且没到最苦难的时候,他还要捂着那些个救命粮不能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