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的会试在一月开春举办,所以也称春闱。
由于新皇登基已经开了一次恩科,本次前来参加会试的考生只有五千余人,正月二十五开考,二十六入夜就开始查验进场了。
正月开春本就还偏冷,偏偏今日天公不作美,天色暗沉不见一丝光亮,淅沥沥的春雨寒刺骨,夜风直钻入学子们的衣襟,寒意摧人。
考院前灯火通明,只见考生们的眼眸里,与夜色一样暗沉沉。
年纪轻的还好,像林春生,宋清泉和杨泽三人,看上去精神头还不错。毕竟第一次参加会试,心里更多是期待,雀跃和激动。
而好些年岁大些的考生怅然踌躇。好多都是参加过几次的考生了,考院里的条件他们太清楚了,这么冷的天还遇下雨,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先输其一。
春雨润如酥,一场不合时宜的春雨,让这场本就煎熬的考试变得更为艰难。
林春生同其他人一般背着包袱,一手提着考篮,一手撑着伞,排在队伍等候点验,唱名入场。
看着前面瑟瑟发抖的一些高龄考生,心道,天公弄人,科考除了最基本的学识还往往需要运气。
林春生一行人来得比较早,站在队伍靠前位置,一开始点名,很快便轮到他们。
不知是不是连续几个都是国子监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倒是对他们的搜查松了许多,搜检官没有捏碎干粮,也没有让他们拆下发冠,只简单确认了他们衣服、包袱中里没有纸条夹带,便让他们进第二道检查了。
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举人功名,又在京城的会试,徇私舞弊者革除功名外,还牵连全家族。大兴举人已有入仕为官资格,顶着全家族流放或砍头的风险搞这些低级的行当,实在不值得。
唱名后,都拿到空白的折卷,上头已经盖好贡院大印,检查无误后,将折卷用蜡布包好防止被淋到雨,按号码几个人分散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号舍。
号舍都偏狭窄,因为今日下午下了雨,还有些许潮湿,林春生赶紧先将半湿的外袍脱了下来,先引燃炭火盆好驱去号舍内的寒气,又赶紧打开包袱披上被子,让身子缓缓回暖。
炭火盆丝丝火光,不时炸出几颗火星,旁边的号舍传来稀稀疏疏的声响,林春生倒没搭理,一直在炭火盆前烤火,等到身子回暖了,林春生才起身开始收拾号舍。
考生们陆陆续续进场的声响不断,持续一整夜,林春生将案板与长椅并排放到一起,又铺上了一层布,又披上被子半躺着,看看能不能赶紧入睡。闭上双眼,为了忽略耳边传来的各种杂音,林春生开始想些旅途中轻松的事,浅浅睡了一觉。
会考的九天里,每场考三日,总分为三场。
相较于乡试时的忐忑,林春生多积淀了三年,又多了与宋清泉在大兴到处游历的经历,其间经历了不少大事,心态较乡试时平和了许多,心中也更有数。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
掌卷官和弥封官,加上监守官,三官一并收卷,逐一弥封盖章,最后收入箱中,送到内帘。
林春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出号房,先伸展了一下筋骨,回头放眼望去,能坚持到最后的考生陆陆续续从号舍中走出,等到见到宋清泉和小舅舅都陆续走出来,春生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毕竟比起他们二人,自己从小练武锻炼,身体条件比他们好太多了,这几日在号舍中,也偶有听到附近号舍不时传出咳嗽声。更有坚持不了被抬出去的考生,总是引起一阵阵的关注。
如今不管考试结果如何,能坚持到考完已经不错了,对得起三年的努力和平日坚持不懈的锻炼了。
每年会试取三百人,比起往年将近万人的会考人数,今年只有五千余人,本届的录取率因为前年开了恩科大大提升。
三人出了考院,相视一笑。
很快又都让各自府里等着的人接走了。
林荣带着老方,自己来接儿子,要不在家,杨梅一直担心,恨不得自己挤到考院来。
杨泽是让阿宏接走的,毕竟府里的下人都是相府带来的,杨泽本就没有专门服侍他的下人,在京城除了姐夫,也就阿宏最相熟了。
而宋清泉的书童早就等在门口,背起了宋清泉就走,只留下一个匆匆的背影。
回到国公府,见到儿子虽稍显疲倦,但林春生双眼清澈,自信的笑容从嘴角溢出,倒让杨梅觉得心安了。
林春生胃口不错,杨梅却不敢让他吃得太多太杂,只让他吃了些菜汤白粥,就让他去睡了。
回到熟悉的地方,春生沉沉睡了一觉,一觉睡到大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