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哇!呜哇!”
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在内殿里响起。
“恭喜娘娘,是个小皇子!娘娘,第二个孩子的头能看到了,娘娘再加.......”
“呜哇!呜哇!”
稳婆话还没说完,孩子又水灵灵地被生出来了。
速度之迅速,稳婆都有些发愣。
“恭喜娘娘,是个小公主!”
稳婆麻溜地把一对龙凤胎包好,抱到应惜惜面前给她看了看。
应惜惜仍然是面色红润,脸上也没有什么汗珠,更没有疲惫,看着一点不像刚生了孩子的人。
殿外,萧邪允和三个儿子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就连忙进去了外殿。
父子四人肉眼可见的紧张。
“恭喜陛下,恭喜三位殿下,皇后娘娘诞下了小皇子和小公主。”
两个稳婆抱着两个小婴孩从内殿里出来报喜。
父子四人闻言都很惊喜。
“皇后如何了?”
萧邪允依然先问应惜惜的情况。
“陛下放心,皇后娘娘身体不错,生产也很顺利,待会儿陛下就可以进去看皇后娘娘了。”
萧邪允这才放心下来,目光落在了小儿子小女儿脸上。
两个小家伙虽是龙凤胎,但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俩长得并不是一模一样的。
甚至萧邪允父子四人都能一眼看出来谁是弟弟谁是妹妹。
“弟弟妹妹好小,好可爱啊,我都不敢碰他们。”
小红糖小心翼翼的,好几次想伸出手摸摸弟弟妹妹的小脸,但都不太敢。
“父皇,您敢抱抱弟弟妹妹们吗?”
小红糖睁着大眼睛看向他父皇。
萧邪允:“........”
“你敢?”
小红糖老老实实摇头,“儿子不敢,弟弟妹妹看着软软的,不敢碰。”
萧邪允嗯了一声。
“你们不敢是正常的,你们当年才出生的时候也是这么小一个,浑身很软。
你们可以摸摸弟弟妹妹的小手。”
小红糖跃跃欲试地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妹妹肉呼呼的脸颊,顿时惊呼起来。
“好软!”
萧邪允见儿子这么大惊小怪,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也差不多是这模样。
他等了一会儿进去了内殿。
“惜惜,你感觉怎么样?”
萧邪允心疼地给应惜惜擦着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
“感觉还好,阿允,你看到孩子了吗?他们真可爱。”
应惜惜笑容中散发着母爱的光辉。
“看到了,他们长的不太像,惜惜,两个孩子的小名还是交给你。
这个孕期你喜欢的食物挺多的,你可想好要挑哪两个食物给两个孩子当小名?”
萧邪允眼眸含笑,预判了应惜惜的打算。
应惜惜笑得更甜了,“这个啊,我可得好好想想,阿允,你说男孩子叫炸串好听,还是馍馍好听?”
萧邪允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进来看望母亲的三个小少年刚好听到了母亲的问话。
小红糖脱口而出,“母后,炸串和馍馍都不好听。”
应惜惜瞳孔一震,“真的吗?”
小红糖煞有其事地点点头,“母后,馍馍这个词儿,我们知道的,知道是个食物的名字。
但宫里的嬷嬷也叫馍馍啊。
弟弟还是别叫这么个名字吧。
至于炸串.......母后,您要不再想想别的?”
应惜惜闻言,觉得也是,嬷嬷也是叫馍馍的。
她这个孕期喜欢吃的就是炸串,馍馍,烧饼,糖葫芦还有烤鸭这些。
总不能让孩子叫烤鸭吧?
“那烧饼,炸串和烤鸭,你们觉得哪个适合你们弟弟?”
应惜惜神情认真。
兄弟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目光,腹诽,完了,母后是来真的!
他们为了自家弟弟考虑,最后选了烧饼。
虽然烧饼和炸串比起来半斤八两吧。
“好,那弟弟的小名就叫烧饼,妹妹的呢?
叫糖葫芦怎么样?”
应惜惜眼眸亮亮的,糖葫芦可是她特意留下来给女儿的小名!
小红糖没忍住,“母后,要不叫妹妹糖糖吧。
糖糖比起糖葫芦好听多啦。
妹妹一个小姑娘,叫葫芦有点奇怪,叫糖糖就不奇怪了。”
应惜惜觉得也是,“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至于龙凤胎的大名,萧邪允一开始已经决定好了。
弟弟叫萧于远,妹妹叫萧灵悦。
他希望他和惜惜的女儿能聪明伶俐,开心愉悦。
皇后诞下龙凤胎的消息传出宫外后,百姓们羡慕皇后,也羡慕那唯一的小公主。
小公主上面有四个亲哥哥,母后也是父皇唯一的宠妃,小公主这是从出生就开始享受荣华富贵了!
真会投胎!
应惜惜这次仍然是坐两个月的月子。
她本来只想坐一个月,但这次萧邪允难得强制地给她定下了坐两个月月子的决定。
好在这两个月刚好是秋天,不冷不热的,也不会不舒服。
生完这两个孩子后,应惜惜暂时打算不生了。
五个孩子也够了。
以后不管是谁继承皇位,担着扶风国的江山都可以。
她和萧邪允的孩子一母同胞,绝对绝对不会出现互相算计互相残杀的局面!
........
应惜惜在结束月子后,继续着手京城中福利院和养老院的事儿。
她一开始是想先在京城里搞试点看看情况。
确定国库充盈还有其他一切情况都能顺利的话,就以京城为起点,向周边地方继续建立福利院和养老院。
手里有了要忙的事,应惜惜的生活开始变忙了,也更充实了。
她还带上了太后当帮手。
有时候萧邪允都觉得,应惜惜比他这个皇帝都忙。
不过忙归忙,应惜惜和萧邪允都没有减少对孩子们的陪伴。
三胞胎十五年的时候,龙凤胎已经五岁了。
两个小不点成天屁颠屁颠地跟在三个哥哥身后,奶声奶气地喊着哥哥。
让三胞胎心软软,恨不得走哪儿都把弟弟妹妹带上。
对于孩子们的关系这么好,萧邪允和应惜惜乐见其成,也非常欣慰。
在三胞胎十六岁那年,刚好孤儿院和养老院即将在江南地区建立,萧邪允和应惜惜便想带着五个孩子出门游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也是要在路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