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午的地理课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郭老师:“我们现在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干洁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郭老师讲了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的概念等,以及这些气体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听完后,各朝代的人对自己周围看不见的气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原来空气里面的成分如此丰富。

讲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一部分。

郭老师:“在过去八十万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相对平缓。开始有很大变化是1740年到2011年这段时期。”

郭老师边说边展示了一张图片,这段时间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图。

战国时期。

荀子看着课件上的曲线图,喃喃:“八十万年的时间都没有发生大变化,从1740年开始,短短三百年时间不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就激增了40%。”

这变化实在惊人,他好奇这段时间的世界出现了什么特殊事情。

这是不是就是后世的社会科技如此发达的原因?可是这样发展的代价也太大了点。

他觉得后世的发展就像是给病人下猛药,短时间内病人是好了,身体机能承受的也更多了,甚至留下了一些危害。

荀子摇摇头,这样的发展对于人类甚至其它生命来说,过于短视了点,已经都没考虑到遥远的子孙后代了。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啊!

秦朝。

秦始皇的关注点主要在这种显示数据的方式上面。

他觉得这种展示数据的方式太好用了,他已经看过好几个老师用曲线图、柱状图了。

这样的方法看起来十分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秦始皇想着如果国家财政数据、人数增长情况等和数字有关的政事都用这种方式展示的话,这对于看的人来说要省下不少时间的。

这可比看一大堆数据要方便多了。

他现在只有一个感觉,数学一定要好好学。

清朝。

乾隆听到这个年份一愣,1740年不就是自己这个时期吗?

他敢说大清的二氧化碳和前面朝代比并没有太大变化,这么看的话,二氧化碳激增的主要原因应该在西方国家吧?

乾隆若有所思:所以说现在西方在做的事对于空气的影响有点大?

而变化最大的是1960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那个时候后世已经没有在打仗了,哪些因素导致的二氧化碳增加呢?

郭老师:“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里的土地利用主要是毁林。”

“关于森林减少带来的危害,相信华北地区的同胞们深有体会。那就是沙尘暴,这几年还稍微好一点。”

“早些年华北很多地区每年都要经历一次黄沙洗礼,除了地理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周边的土地荒漠化严重,而这和乱砍滥伐是有关系的。”

郭老师还放了几张大面积毁坏森林的照片,国内、国外的都有,还有几张沙尘暴的图片。

西周。

姬昌看着森林被大量砍伐的图片,不赞同地摇摇头:“怎么可以毁林呢?”

人依赖于自然,森林就是很重要的一项。

就算后人现在不打猎、不从森林里寻找吃食了,但也不能这么破坏林区啊!

他们这些离后世这么久远的古人已经早早就告诫后人了,结果后人还明知故犯。

姬昌不解,他颁布的《伐崇令》是不是一点都没传到后世啊?

明朝。

想到北京城每年春天都要被黄沙漫天一次,朱棣、朱见深、朱厚照等人一时有点心虚:不会真是因为砍树砍多了吧?

朱由检看着那几张沙尘暴图片,有点无言。

原来京师这些年发生的这种黄沙漫天的境况在后世也有啊!

他们每年都要经历一次“黄尘蔽天,日色晦冥,咫尺莫辨”,竟然是因为树太少了。

这要怎么搞?从成祖开始,后面很多祖宗们为了建宫殿、修陵墓,已经砍了周边很多树了。

这,砍树容易种树难啊!

朱由检:“哎!祖宗留下来的锅怎么这么多啊!”

郭老师:“我们都知道氧气对于人体十分重要,含氧量的高低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会危及安全,但并不是说氧气浓度越高越好。”

“经常到各地旅游的人可能就有感悟,低海拔地区的人到高海拔地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人到低海拔地区又容易低原反应......”

郭老师顺便对两种反应的症状简单地做了一点科普,提醒同学外出旅游的时候要注意。

唐朝。

李世民一脸“难怪”的表情。

怪不得之前吐蕃派来的使臣到了长安后一副疲惫、无力又心不在焉的模样,原来是有低原反应。

当时他还以为是吐蕃目中无人,对他这个大唐皇帝不敬呢。

差点想直接把他们赶出大唐的地界了,还好大臣劝住了。

没想到一个看不见的氧气对人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另一个时空的唐朝。

刚到吐蕃不久的文成公主刚缓过来一点。

自己进入吐蕃境内时因为身体状况在路上停了几次,原因竟是高原上氧气稀薄?

难怪御医看了好几次都没查出来问题,自己的症状不就是郭老师说的那些吗?

不仅仅是她,陪着她来和亲的好几个侍女和侍卫也是同样的情况。

文成公主差点以为是吐蕃人给她下马威,做了什么手脚呢。

可是,增加氧气浓度的方式她暂时也不懂啊,后世的氧气罐他们也没有,看来这几天只能减少大动作,慢慢地适应了。

不知道这边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得让御医研究一下供氧的方式了。

郭老师:“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是......”

明朝。

宋应星:“之前看着后世的火箭视频,以为火箭上天后在靠近地球的这些区域里面运行都差不多呢,原来是穿越了这么多气层啊?”

他想到火箭的各种脱轨、变速设备,原来这些设备都是根据气层的不同状态来控制速度的。

宋应星有点好奇,地球以外是否也如地球一样分了这么气层?后世的人有没有研究到这些了?

讲完正课,郭老师给大家扩充了一点自学内容。

郭老师:“二十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比之前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臭氧空洞’......”

她讲了臭氧空洞对地球的影响,放了一些在臭氧层破坏后,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还给大家看了北极熊的惨状。

图片上的北极熊看得大家触目惊心,虽然古代很多人捕猎,对于杀害动物在心理上没有什么障碍。

但看到这种受环境影响的死亡和猎杀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战国时期。

庄子:“这么说来的话,这个问题有点严峻啊!”

虽然臭氧的影响离他很远,但庄子有点忧心。

他想到之前说过的地球物种大灭绝事件,觉得要是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以后的人类和地球上的部分生物说不定真的面临灭绝的风险呢。

要说他所在的时期哪里需要这么忧心这些事,后世虽然科技发达,需要面对的事情也更多了。

郭老师:“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向全人类呼吁并缔结了《保护臭氧层公约》,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

北宋。

赵匡胤点点头:“这是整个地球的事,确实得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才能解决。”

他有点庆幸,自己这个时期还不用面对这些问题。

“哎!”叹了一口气,赵匡胤一时不知道发展得过快是好是坏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本来大家以为既然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了,这个保护臭氧层的计划应该进展得很顺利才对。

接下来的时间,郭老师的话让大家知道,有时候人类要团结起来做一件事还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