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老师:“虽然这些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它们的细胞结构是类似的。大肠杆菌内,它的dNA明显没有核膜包被......”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之前说的对人很重要的蛋白质原来是这个核糖体合成的,看来无论是大型的人、动物,还是这些小小的细菌,都需要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应该是外界的物质进入细胞里面了,前面说的肉、蛋这些食物是高蛋白含量。人吃了这些东西确实能变得强壮。

东汉,华佗:后世把dNA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之为拟核,为什么叫拟核呢?是类似细胞核的意思吗?

唐朝,孙思邈:这小小一个细胞涉及到的东西还真多,虽然看不见,但是它居然有一个壁,和外界隔开来了。还有它里面的这个肽聚糖,不知道和我们概念里面的糖是否有很大差别?

何老师:“大多数细菌和大肠杆菌一样,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这种生活方式称为腐生。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素,这类生物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说到这里,很多人觉得这个画面感有点强,好像看到了某些生物分解的画面。

南宋,宋慈:分解者?好像有点理解了,把废弃物分解了,就像蛆一样,它们会出现在人的尸体上把尸体吃了,应该也属于腐生了吧?

明朝,李时珍:这个无机物具体指什么?没有生命特征的物体吗?是不是水、土这些东西?靠别的物质才能生活就是异养是吗?

何老师口中出现的一个个新名词萦绕在观看直播的人心里,不过一时半会儿是没法得到答案了,只能慢慢地听后面的课了。

何老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几种蓝细菌(旧称蓝藻)。这是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和颤蓝细菌。”

东晋,郭璞:这东西和衣藻一样,也是绿色的,内里是不是也有叶绿素呢?

何老师:“蓝细菌不仅有叶绿素,它的细胞内还有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家最初把它命名为蓝藻,认为它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但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人们逐渐发现它的细胞结构和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东晋,郭璞:原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东西不光有叶绿素,还有其它的东西。

唐朝,孙思邈:从蓝藻变成蓝细菌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是中途经历的事情太多了,研究的过程确实是曲折的。

何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蓝细胞的细胞结构模式图。

唐朝,孙思邈:我知道,这个蓝细菌的dNA也没有核膜包被,它集中分布的区域只能称为拟核。不过研究这些东西的人为什么这么看重核膜呢?

课堂上有学生也在问这个问题,何老师解释了原因:“因为核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对于dNA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维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明朝,李时珍:明白了,主要是起一个保护作用。

何老师:“大家可以继续观察蓝藻的细胞结构,看看它还有没有和藻类植物细胞不同的地方?”

明朝,李时珍:它好像没有之前说过的叶绿体,这些叶绿素是分布在周边的膜上面的。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观看直播的人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光合膜”。

何老师:“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它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吗?

东晋,郭璞:应该不是异养,它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

何老师:“蓝细菌虽然叫细菌,但它不像一般的细菌,它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东晋,郭璞:哈哈,答对了,自养就是自给自足的意思吧?我好像有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意思了。

何老师:“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吗?”

南宋,宋慈:明显不是了,它好像不用分解物质,我见过的藻类好像也没有会分解废弃物的。

何老师:“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它的生活方式可以称为自生。”

明朝,李时珍:腐生、自生,这些词经过这样的简单解释后其实还是可以理解一二的。

何老师:“单个的蓝细菌你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但蓝细菌的群体应该是有人见过的。比如说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比如图片里这样。”

明朝,李时珍:这东西我好像有见过,之前一个池塘里有鱼还有虾,后来这些藻类太多了,鱼都减少了。这就是说影响水生动物的意思了吧?应该是这些藻类夺取了鱼虾所需要的物质。

何老师:“再比如说发菜,也属于蓝细菌的群体,发菜呈黑蓝色,状如发丝,在我国多产于西北草地和荒漠。因发菜和‘发财’谐音,有人争相食之,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我国已经将发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生物了。”

战国时期,荀子:过度采挖必然造成物种消亡,之前的大熊猫也是。还是要有限度的,也不知道我们现在有的某些生物在后世还存不存在了?

秦朝,秦始皇:国家一级保护生物?这是快绝种了吗?

唐朝,李世民:哈哈,这个“发财”同音有点好笑嘛,真的有人因为这个原因会抢这个东西吃吗?应该是因为西北地区缺少食物吧。

有发菜的地区的人:这些常见的东西都被保护起来了,就是不能吃的意思吗?后世的某些行为是有点理解不了的。

接下来何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支原体的细胞结构。

这里,有人又学到了人类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物。

众人:人的体内到底存在了多少种生物啊?

讲完这些细胞结构,何老师列表比较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异同点。

唐朝,孙思邈:这种比较方式还是挺直观的,可以一眼看出两者的差异,以后可以学习一下。

明朝,李时珍: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我有点理解后世研究生物的手段和方法了,需要依靠海量的例证,而这些例证需要大量的实验。

在习题巩固的时间中,今天的课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