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锜催促的可能性不大。
不全然是郤锜信任楼令的能力,跟郤锜决定要做什么很难意志更改的关系更大。
在离开之前,楼令跟郤锜畅谈了一整夜,详细说明了这一场战争对晋国的意义。
楼令对郤锜说得很露骨,直接表明就是要跟楚国进行消耗战,详细提到这一场消耗的重要性。
话题里面当然含括削弱列国实力,只是楼令所讲的是,晋国和楚国在消耗,不能让其他国家保存实力,免得出现渔翁得利的事情。
避免在跟楚国争霸过程中有哪个国家崛起这一件事情,只能说历代晋国君臣都在做,只不过是向列国收取上贡的方式。
楼令对曾经的方法做出一些改变,算是郤锜的理解范围之内。
让列国的军队填线,减少己方的损失,郤锜当然愿意这么做了。
因为是不同的交战模式,楼令还告知郤锜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能要打很久才分出胜负。
楼令提前给郤锜进行了那么多心理建设,了解郤锜是什么样的为人,怎么会担心郤锜催促呢?
讲实话,楼令认为由郤锜担任晋国的中军将是国家的幸运。
那是建立在郤氏足够强大的前提,并且郤锜愿意舍弃一部分家族利益来顾全国家利益。
从屡次国家有难,郤氏每每挺身而出,难道看不出郤锜的品德吗?
无论是之前的中军将,还是以后的继任者,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过郤锜了。
事实上,历史已经给出答案。
原有历史之中,郤氏被联合攻灭,吃掉郤氏遗产的所有家族,他们壮大之后在面临家族与国家进行抉择的时候,一概选择以自家的利益为重。
在那种现状下,看似强大的晋国,各个卿位家族互相提防,只愿意拿出很小的力量用在为国家服务上面,以至于晋国真没有一个超级强国该有的强势。
对内提防心过重,哪敢对外使用太大的力量?这样一搞,很难不出现国家明明很强大,对外却是一副软弱无力的模样。
所以历史上,晋军在“鄢陵之战”打得楚国元气大伤,后面竟然无力继续强势镇压楚国,乃至于需要一定程度上放任盟友做大,正是因为晋国各个家族都将注意力放在对内提防上面。
在楼令这个历史版本的郤氏没有被灭,晋国不止对外保持强势,并且是一种健康的趋势。
要是这么看,有没有郤氏对其余晋国的家族可能不重要,有郤氏则是对晋国显得无比重要了。
楼令万分清楚一点,郤氏不愿意付出,再加上没有郤氏镇压荀氏和范氏,不会形成当前的局势。
另一方面,楼令其实也知道有生之年见不到疆域大一统,能够做到的顶多就是推动兼并郑国、秦国和卫国。
真的,不是中原列国无力抵抗,便可以让晋国横扫中原再实施兼并。
一旦君子之战彻底不在,轮到进入生死存亡的时刻,谁还不会爆发最后的力气拼命?
晋国无力灭掉楚国,趁着中原列国没有反应过来吞并几个邻居,随后便是其余幸存国家抱团的时刻。
楚国与幸存的中原列国一旦抱团,真不是晋国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
到那个时候,晋国不止要面临西边和北边各种异族的袭扰,对上楚国与中原列国更是要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
不想多年成果一朝丧尽的晋国,只能是克制下来进行沉淀,等着外部的联盟自行瓦解。
唯一让楼令可以确认的事情是,晋国恐怕避免不了要分裂。
这是晋国存在卿位家族这种怪物就注定了的事情!
总不能让楼令想办法灭掉卿位家族吧?他可不会吃完就砸锅,也没有伟大到为了不确认的事情,将自己给搞得断子绝孙了。
晋国没有了卿位家族,不会有其他家族崛起吗?
或者说,晋国没有了卿位家族之后,那一帮公族就真的能将国家治理好?
所以怎么回事?楼令可以终结春秋时代,但是他无法避免战国时代的开启。
之前和现在,楼令在为国家考虑的同时,没有忘了家族利益。
楚君审派人来问,晋国与楚国进行大战,楼氏还有余力继续打击秦国吗?
别问,问就是有。
只不过,楼令不好在爆发这等超大规模国战期间,继续对秦国实施入侵而已。
晋国出动四个满编军团南下,每一位卿大夫出动两个“师”的兵力。
祁氏这个刚刚得到卿位的家族不用说。
真以为郤氏、楼氏、荀氏、范氏真的将封地的兵源抽调干净了吗?怎么可能的事情嘛!
主力战场之外,晋国上军和新军继续与楚军玩捉迷藏。
卫军填线之后,他们与楚军在战线上展开激烈的交锋,后面不得不向晋军求援,一部分晋军进驻战线之内参与防御。
到后面,晋军与列国的军队先后进行多次轮替,迎接楚军的挑战。
战线的侧翼,楼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仅是几次对防线上的楚军进行试探攻势。
正式攻打防线之前,采取多次试探性进攻是应有之意,冷兵器时代不用侦查火力点,起码要摸清楚敌军的兵力调动路线。
两个月之内只是小打小闹,郤锜并未对楼令的指挥有所干涉,倒是晋君周派人过来慰问了几次。
“君上几乎没有军事素养,再一次得到了证明。”楼令对楼小白不用藏着掖着:“我们的存在牵制了至少七万楚军,迫使他们无法在正面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只要达成这个目标,便是为整体战局做了极大贡献,几位卿大夫看得出来,一次过问都没有,君上倒是派人来了四次。”
楼小白当然知道晋君周没有系统化学过军事的知识。
“前后打了三个多月,应该是诸侯哀声哉道。”楼小白说道。
其它的战役,哪怕晋国要求列国出兵,由于不信任列国军队的战斗力,晋军从未给予什么重要的任务,一般是让列国的军队充当啦啦队。
这一次不一样,出兵再少的国家,他们的军队一样被拉进去填线。
即便晋军都没有打过这样的交战,死伤方面显得很严重,何况是战斗力更差的列国军队呢?
不是所有国家高层都有齐国君臣的格局,更多的国家在伤亡率超过三成之后,撒泼滚打不愿意再填线,搞得晋君周很是尴尬。
晋君周一开始小日子过得挺舒服,每一天接受来自诸侯的吹捧。
等列国军队死伤惨重,变成晋君周每一次见到诸侯都要聆听哭诉,不敢用强硬的手段干涉战事进展,派人慰问这种比较委婉的手段被使用出来了。
“打造了多少器械?”楼令手头有数据,还是进行提问。
楼小白脑子里有详细的数据,说道:“盾车三百,各种大弩二百五十,投石车七十。”
“还不够。打造更多的投石车,再收集更多的火油。”楼令吩咐道。
在这一边,楼令麾下是两个“师”的不满编自家私军,另有魏氏的两个“旅”、狐氏的一个“旅”和来自几个国家约四万五千部队。
一共六万多军队,光陆军就占了一半以上,问为什么不展开强攻,摆明就是不了解鲁军战斗力的人,才能将那种话问得出口。
信不信让鲁军去强攻,次数不用太多,只要两三次的次数,鲁军的伤亡率超过一成,他们会立刻原地瘫痪。
即便是晋军攻下防线,轮到鲁军驻守的时候,超大概率就是没有多久就会让楚军将防线夺回去。
其实,不是鲁国没有勇士,只能说是他们的贵族阶层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
军队啊,知道一支由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的人组成的军队,究竟会烂到何等程度吗?
谁都太聪明,有太强的自我意志,比的不会是谁作战最勇猛,一定是比拼谁干最少的活去占更大的便宜。
要是这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一个赛一个觉得自己才是聪明人,他们会更加权衡利弊,吃一点小亏都会像是要了自己的老命,更加乐意看到别人倒霉。
以为是在开玩笑?
翻开史书去看,明中期和后期沿海倭患那么严重,南方那些聪明的老爷是怎么应对的。
避战和花钱消灾都还算正常,假装倭寇或与倭寇合谋抢劫的人更多。
在当时,连五十三个倭寇转战数千里杀入金陵肆虐的事情都能发生。
明朝的倭寇肆虐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为了逼迫朝廷禁海,不禁海某些人还怎么发大财。
在楼令移师到战线侧翼的第三个月,楚军主动从第一道防线全面撤离了。
因为发生了那一件事情,楼令被召唤回去开会。
“这一场战役将要进入新的阶段。我离开之后你们严格把守营盘,无论敌军怎么挑衅,做了什么离谱的举动,决不能主动出击。”楼令知道很多人早就按耐不住,不得不进行严厉的警告。
一众将校无论理解或是不理解,看到楼令满脸的严肃,齐声应:“唯!”
他们就在楚军当面,楼令没有可能只带一些人出发,足足带了两个“旅”骑马代步。
季孙行父一样需要参加会议,选择与楼令一起出发,只是不愿意做单骑走马的行为。
在当代人来看,骑马而不乘车,贵族干起来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
楼令无法拒绝季孙行父同路,搞得楼令都放弃骑马。
沿途有小股楚军干扰,总得来说就是有惊无险。
一个多时辰之后,他们回到主力营寨。
回来的楼令当然会借机观察一下全军的士气,只能说因为楚军撤到第二条防线,无论晋军或其他国家的军队,看上去士气十分高昂。
楼令进入举行会议的大帐,没有看到智罃、郤至和士匄、祁午,列国的诸侯倒是齐了。
“有几位诸侯认为赢了,再加上秋收在即,纷纷请求撤军回国。”中行偃等楼令坐下,凑上来讲了那么一句。
全面夺占第一条防线就叫赢了?
应该是,他们明确知道不算赢,接下来的交战会更残酷,不想再蹚这一趟浑水。
楼令问道:“齐君、宋君和卫君什么态度?”
主要也是看这三个国家的态度,其余国家的态度属于可有可无。
“君上以及诸位同僚,有什么意见?”楼令又问道。
这是有两次前科,明明按照既定计划发展会很有利,结果答应得好好的人却是反悔了。
中行偃看了一眼郤锜,视线重新转回到与楼令对视,说道:“中军将的态度比较坚决,不允许诸侯退兵。”
那么就是说,晋君周扛不住来自诸侯的压力,包括中行偃在内的好多晋国贵族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这样的战争,我们付出的伤亡代价极高,打赢所能够取得的收获也相当有限。”中行偃将自己的态度说得比较委婉。
其实,中行偃知道谁才是最想继续打下去的人,想要尝试跟楼令讲道理。
需要问一问,楼令有将相关的战略意图跟中行偃讲过吗?答案是有。
知道这一场战役有什么意义的中行偃,他可以认为那是楼令的一厢情愿,也能够认为那样的进展对荀氏没有好处,只是看到郤氏和楼氏意志一致的时候,选择隐藏了自己的想法。
到现在,不是有诸侯率先吹响号角了吗?可以让中行偃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再试图给予楼令施加压力了。
“据我所知,宋君和齐君并未请求撤军,乃至于两国愿意增派军队。”楼令说道。
他们是晋国的卿大夫,可以不拿列国的态度当回事。
完全是中行偃先抬出诸侯要撤兵当借口,搞得楼令需要拿齐君和宋君当挡箭牌。
宋国当然希望战争可以继续。
楚军在这一场战役死伤越多,后面更没有余力找宋国的麻烦,有晋军以及其他盟友一块承担来自楚国的压力,压根就是宋国求之不得的事情。
齐国的情况比较复杂。
首先,齐国君臣知道死伤情况很严重,可是他们收获了一支经过实战考验的强军。曾经当过天下霸主的齐国,他们在衰弱下去之后,比谁都渴望再次拥有一支强军。
然后,齐国君臣一样看到晋军死伤惨重,不完全是晋国高层在坑来自列国的军队。
知道齐国对晋国和楚军的打生打死有多么盼望吗?他们一直在等着晋国和楚国两败俱伤,好找到机会让齐国再次称霸。
齐国君臣希望晋国和楚国可以继续拼命,他们也明确知道锻炼出了一支强军,想着保存这一支强军,调来新的军队历经血与火的考验。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一点,齐国不愧是称霸过的国家,轮到该做出抉择的时候,君臣可以狠下心来。
中行偃一次试探,看出楼令的态度很坚决,转而说道:“纳赋的部队基本历经过血战,是不是应该进行轮换?”
对于这一点,楼令倒是没有反对意见,说道:“只要楚军不主动撤离,我们需要一直打下去,确实可以从国内征召新的部队过来轮换。”
晋国还有余力,没有必要让同一批人不顾身心疲惫一直坚持,也能借机让更多的将士历经考验。
中行偃达成了一部分目的,没有闲聊的心思,回去自己的座位了。
需要参与会议的人到齐,晋君周讲了开场白,随后将控场权利交给了郤锜。
在那之前,楼令过去跟郤锜聊了一会,一些话说得郤锜频频注视中行偃,能够看得出中行偃被郤锜频频注视搞得有些心里发毛。
轮到郤锜主持会议,他还没有开始讲话,有列国的大臣进行诉苦。
说来说去就是那些话,什么死伤惨重,再也无以为继,核心就是想要撤军回国。
郤锜等想表达意见的人说完,面无表情地说道:“要么调来新的部队轮换,不然一个都别想走!”
其实,话可以说得更委婉一些,抬出维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必要性,再强调己方是正义的一方,必须打击邪恶的楚国,等等之类。
曾经的管夷吾,他一样是在干强压列国的事情,话却是每一次都能够说得很漂亮。
以为当时的诸侯真心愿意配合齐国吗?他们只是被架了起来,不好意思开口拒绝。
郤锜有自己的风格,认定要做一件事情,强摁着头也会让其他人照办。
多数人不是第一次与郤锜接触,早就知道郤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知道违逆会得到什么下场,有再大的不满也不敢提反对意见。
那么不了解郤锜的人,他们却不是没有脑子,看到比自己聪明或强大的人闭嘴,哪敢开口瞎哔哔。
喜欢哔哔的鲁人,他们顶多就是用蚊子声,念叨郤锜行事风格太霸道了。
卫君衎像是后知后觉那般,问道:“这么说,今年不会撤兵?”
孙林父来不及阻止卫君衎,赶紧进行补救,站起来说道:“寡君的意思是,愿意配合伯国的一切行动。”
“啊?”卫君衎扭身看向身后的孙林父,脸上的表情却是有些懵。
孙林父凑上去,压低声音说道:“君上还想不想从郑国获得城池和土地了?”
这个还用问的?
尽管还是有不少困惑,卫君衎可算是闭嘴当起了听众。
郤锜后面一再进行强调,希望各国可以坚持再坚持,直至迫使楚军主动认输撤离。
最喜欢捣乱的齐国,他们这一次比谁都配合,整得知道齐国君臣尿性的好些人看不懂。
“听说晋卿(郤锜)威胁齐国,一旦齐国敢捣乱,无论这一次战役胜负,晋国一定会讨伐齐国。”季孙宿为鲁君午解惑。
鲁君午眨巴着眼睛,迷糊地说道:“晋国一直威胁要惩戒齐国,好几代齐国君臣不一样肆意妄为?”
季孙宿可是季孙氏的宗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近几代的鲁国储君都是接受快乐教育,笑眯眯地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得到晋国下军将的优待,暂时没有多少损失。”
“唔!唔!你们可要在《春秋》上多给楼氏之主润色。”鲁君午知道本国的军队确实是保持了最完整的建制。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
本该铁笔录史的鲁国,他们的史官家族倒是秉承节操,奈何典藏室的馆长可以修改,图书馆的管理员又会受到三桓的干涉,导致《春秋》到后面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
拿到了孔丘当鲁国典藏室管理员的那会来说,他甚至都敢对《春秋》进行全篇修改,整了不少的“春秋笔法”例子,甚至按照自己的好恶去删减《诗经》。
谁给孔丘的权力?那必须是三桓留下的老惯例给的。
秦国进行疆域大一统之后,收集并焚烧了列国的史书,当代人想了解春秋时期发生了什么,只能从秦国的史书版本去看。
后面,项羽有样学样焚烧秦国的典籍,更后面的人想了解历史全靠司马迁的着作以及陆陆续续的考古发现。
理所当然的事情,司马迁的着作是查访考证下来所写,有鉴于改朝换代的因素,恐怕对秦国的评价会有那么点那什么。
不得不提的事情是,有人保存了完整的《春秋》,以及《左传》的流传度比较广,可是人们看《春秋》和《左传》有太多矛盾的地方,迷糊到底哪一本所写才是史实。
论真实程度,那肯定是《春秋》了。
毕竟《左传》不是正经的史书,属于一种“编年体系”,杜撰的含量更高。
楼令要是听到鲁君午对季孙宿的吩咐,大概率就是会哭笑不得。
会议上,几乎全程就是郤锜在训导,没有人敢于叽叽歪歪。
这一次的会议确认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谁都别特么想溜号,要不然就会遭到晋国的雷霆报复。
“这事大概就郤锜干得出来?真庆幸他是中军将,也衷心希望他能再坚持个一二十年啊!”楼令对郤锜的佩服一点不掺假。
当然了,那是取决于郤氏对待楼氏的宽仁,并且两个家族在当前显得非常合拍。
如果换成中行偃当了中军将?哪怕楼令不知道原历史上的情况,仅仅从中行偃一系列的举动去判断,怎么可能看不出所期盼的发展方向相左。
只是……,郤锜的年岁已经大了,不知道还能在岗位上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