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市功能分区不清,道路接续不顺,已经成为制约齐州发展的重要因素。用费建国的话说:“这完全就是一大号的农村。”
齐州的领导大多对这一团乱麻的城建无处下手,历任领导也只是在小处修修补补,对城市整体规划的问题只能佯装视而不见,齐州城建的问题怎么都得不到解决。
本来张政禹是想再往后放放,等齐州经济再好一点再做打算,可是马上到12年换届,自己的位置没准哪天又会调整,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把齐州的城建问题解决掉,估计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齐州的城建还会是现在这个鬼样子。
既然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本着这样的理念,张政禹启动了旧城改造项目。
齐州市城建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城市内涝极其严重。只要是暴雨天气,吴城区一定全线淹水,仙辅区稍微好点,但也没好到哪去。滨江区因为靠近河流,排水还算顺畅。
二是道路建设严重过时。2011年,竟然还有地级市的城市主干道是双向四车道。齐州人民对迟到已经是毫不在意,因为路上随时都在堵车。由于道路过窄,标线不清,再加上车位紧张,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每天在马路上挤成一锅粥,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数不胜数。
三是房屋及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除了部分开发商新建楼盘外,齐州大部分的住宅和供电、供水和污水管网还是建自70年代,就连张政禹的宿舍也会时不时因为水管爆裂导致停水断电,更别说普通群众的房子了,而这样的房子在齐州占相当大的比例。
张政禹决心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为了搞好旧城改造工作,张政禹专门向各城区、市直各部门开了一次通气会,征求各城区和各部门意见。
张政禹指出,旧城改造工作,市财政负担60%,剩下的四成由各区县财政自行承担。
各城区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市里出的是大头,他们也没有不满意的理由。但是关键问题是,怎么规划,怎么改造。
滨江区是最早的老城区,巴不得把老旧建筑全部拆掉换成高楼大厦,理由是滨江区危旧房屋多,住房环境比较恶劣,不仅影响市容,群众的人居环境也确实不理想,建议以拆为主。拆出来的地再重新招拍挂,还能再增加财政收入。
吴城区也提了类似的意见。
张政禹却不太赞同。
“同志们,旧的难道就是不好的吗?咱们现在的房子,大多数有五十年的历史了,有些确实过于老旧的,我觉得该拆就拆。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就是扒掉旧的盖新的,再过五十年,一百年,还有历史建筑吗?”
“这也是我为什么提出叫旧城改造,而不是旧城拆迁。我认为,应该以改七分,拆三分为基本方针。”
“要按照三拆三不拆的原则来进行。三拆是危房要拆,阻碍交通道路扩建的房屋要拆,违建的房屋要拆。三不拆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不拆,近十五年新建的房屋不拆,公职单位的办公场所不拆。最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
张政禹表态了,几个城区也不好说什么,尤其是仙辅区,正准备把原来的区政府办公楼纳入拆迁,好盖新的办公大楼,结果张政禹直接说办公场所不拆,只好作罢。
但是不拆迁,怎么改造就成了难题,谁也没这方面经验。
张政禹道:“要把老旧的建筑焕发新活力,底下管网该挖的就挖,外墙该重做立面的就重做,也可以给旧楼房加装电梯和保温层,使其达到现在新房子的居住效果。有些居民小区,也可以重做景观,施划停车位。”
张政禹这么一说,建投公司总经理徐茂生马上心领神会:“市长,我们要不先找个规划设计公司先做一下总体规划?”
“当然要做,先把道路规划做出来,其他的项目改造都要跟着道路走。”
徐茂生最后找了南省大学做了一份城市规划方案,一共280张设计图,要价240万。
张政禹看着效果图是爱不释手。
全市的交通道路被划分成了4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主干道,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第二层级是次主干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第三层级是连接道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后双向两车道的,都是背街小巷。
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道路就科学合理多了,而且之前的几处断头路,在这次旧城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完全打通,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了。
就是这个价格张政禹很是心疼:“这一张纸就将近一万块,是真贵啊。茂生,你可把这规划图用好了,别浪费了。”
道路的规划图出来之后,各城区也根据道路规划的范围,基本确定了拆迁范围和改造范围,只等修路一动起来,各个区的改造工程就准备上马。
但是具体怎么搞道路改造问题上,徐茂生犯了难。
齐州的交通由于规划不合理,现在就像一个脑淤血病人的血管,不动是不行的,可哪条路都不能随便动,搞不好就会给其他路段交通带来更不便的影响。
还是张政禹给了他底气:“要我说,长痛不如短痛,一点一点的修十年,老百姓就要堵上十年。不如大干快上的修上两年,负面影响还小的多。你大胆的动工,尽全力把工期赶起来,老百姓骂也是骂我,不会骂你。”
徐茂生一咬牙,就这么干!
城投公司立刻联系交管部门,发通知、上围挡一气呵成,工程器械全部进场。
第一期城投公司封了四条路,为了避免应急情况,留了一条车道供车辆临时通行。结果还是不可避免的,滨江区半个区都堵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往吴城区方向的两条干道全部堵死,市交警支队不得不临时加派交警指挥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