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区政府再次拨付5000万项目建设资金,加上前期投资和市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小商品产业园项目先后投资金额已达1.4亿元。

这个数目距离两个亿的预算资金已经不远了。

张政禹感叹,还是这时候的钱值钱,这项目要是放在十五年后,没个十几个亿都做不完。

资金到位了,张政禹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施工进度,一个主题公园在城东区最东边,一个产业园在城东区最西边,张政禹每天几乎都在路上来回奔波。

刘宇轩看着也有些心疼,劝张政禹,这种事情就不要亲力亲为了,让镇办每三天报一次进度,一天一调度就行了。

张政禹却不放心,这两个项目,一个涉及大型游乐设施,一个涉及密集型加工业,建筑、消防、燃气、电力,有一点疏忽都可能在将来导致事故,因此万万不敢马虎。

而在现场的监督过程中,张政禹也不是走马观花,把现场的包工头狠批了几顿,尽管这些小工头都是关系户,但是张政禹严把质量关,任何一个领导也说不了他的不是。

在工程进度不断推进的同时,张政禹也要求区招商局,必须全员出动,到宁波、温州、义乌等地进行招商,只要愿意签约来产业园发展的,在税收、货运方面政府可以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

南省是中部地区小商品消费大省,江东市是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在江东市建厂,可以扎根中部地区,甚至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

招商工作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困难,特别是产业园区的选址,出门就是高速公路,十公里以内到火车站,再加上十公里以内就有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几乎可以实现无缝出货。再加上城东区的条件实在太有诚意,厂房、园区道路、水电气都是建好的,几乎没有额外的前期投资,而且可以免去两年的房租。

不少小老板当时就要求考察厂房。

一开始招商局对这些个体户小老板不甚重视,可是当了解到他们的产值时,个个都几乎惊掉了下巴。

在城区边缘的那些小作坊里,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携带大量现金来进货的零售商。

不少人直接把钞票一捆一捆放在丝袜里绑在腰上,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当地进货。而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里,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数百万,在一些大型车间里,他们一年可以生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货物。

毛巾、香皂、儿童玩具、光碟、洗化用品,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而张政禹的要求是,只要产能大、自带销路的,全部都可以引进来,不人为设置其他门槛。

这样一来,大批的商户要求到江东市考察小商品产业园。张政禹只提一个要求:所有入驻小商品产业园的厂商,必须将公司地址注册在城东区,把税收留在城东区。

为了接待好考察的客商,区政府接待办直接包下了一栋宾馆,解决客商考察期间的住宿问题,一开始是用区政府的大巴来往接送,后来人多了,实在忙不过来,又从市长途汽车站借了几辆新车。

城东区招商的诚意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在考察的一个月内,一百多家厂商达成了签约意向。

区工商分局现场办公,直接把电脑和公章带到了厂区,为有意在当地注册企业的公司办理营业执照。

平乡镇镇长吴思雨反复和马乐天对接,要求一定尽快启动入驻工作,一开始马乐天还想再等等,等园区建设工作扫尾时再推动厂商入驻。

但是还没等吴思雨等不及,部分厂商就已经等不及了,毕竟签了合同,早一天入驻就省一天的租金、税费,以及运费。

最后干脆变成了,建好一批厂房,入驻一批厂家。

这些入驻的厂商很快就发现,自己选择城东区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情。

因为江东市是老工业基地,最不缺的就是熟练工人。这些工人从前在化肥厂、车桥厂、洗衣粉厂等等各类工厂工作,对于加工机械的运用炉火纯青,而且工价相比起东南沿海要便宜不少。

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一百多个大小厂商,提供的是4000余个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谁还愿意跑到外地去?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本地和邻近省市的零售商户,以前抱着现金坐一天一夜火车去进货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进货途径远比之前要安全省心。

事实上,他们都还忽略了一个重大利好。

从前的零售商户进货,货品已经通过厂商、一级分销、二级分销层层加价,但是现在变成了商户直接到园区找工厂进货,园区厂家的利润提高了,零售商拿货的价格也降低了。

事实证明,张政禹的策略对了。

比起很多政府领导在原地凭空规划一个项目的做法,张政禹往往是在本地经济基础上,对既有业态进行调整和加强。

而这样的多重利好,马上在城东区形成了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商家希望在小商品市场谋一个车间,一开始陈静还担心入驻不满的小商品产业园,现在竟然有些不够用了。

张政禹趁热打铁,提出在原有基础上,再追加开发一百亩园区,对现有规划进行调整,引进更加丰富的商品业态,搞活园区经济。

经过一系列操作,产业园区的规模再次调整。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尽管十几年后的产业园几乎都是以五百亩、一千亩为单位,各地都争相把产业园做的像一个小镇,但是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城东区的产业规模已经不小了。

当然,项海凌也没有忘记张政禹的嘱托,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开发工厂,而是挨家挨户和每一家厂商谈长期拿货的价格。

他要做周边豫省、川省、湘省的集中代理商。

并且利用他家里多年从事物流运输的经验,实现了从下单到运输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