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这边,万历帝回宫后,召集内阁诸臣,兵部尚书邢玠,户部尚书赵世卿,到乾清宫御书房,商议琉球来使求救,大明要不要出兵之事。
吏部尚书空缺,由阁臣沈鲤暂代,礼部尚书由朱赓兼任,二人以双重身份出席。
要说大明君臣的骨头,那是真硬,听说倭寇在北边的朝鲜没占到便宜,又入侵大明南边的藩国,在场的重臣,个个义愤填膺,还讨论啥?没说的,揍他丫的!
一直同意出兵琉球,连紧紧捂住钱袋子的户部尚书赵世卿,在听说只派三十艘福船和两千名官兵后,也松了松手,表示这点钱粮,还是挤得出来的。
“琉球王尚宁继位,还没有得到大明的正式册封,”朱赓代表礼部发言,“此番琉球来使,也请求大明派使臣,前往琉球,为尚宁正式册封。”
首辅王锡爵提醒道:“工部杨尚书不在,要问一问他,建造一艘封舟,要几个月时间?”
封舟,是大明使臣出使南洋诸国时,乘坐的旗舰,船身比一号福船还大,建造得无比华丽,只为彰显宗主国的威武霸气。
不求跑得快,只求最气派。
朱赓道:“按往年惯例,建造封州,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也要六七个月的时间。”
邢玠摇摇头:“救兵如救火,水师官兵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况且,下个月,十月十一月,是出海的最佳时间。
如果等到封舟造好,得明年四五月份了,那时候刮南风,不利于往南行船。”
做为兵部尚书,他对用兵之道,还是懂一些的。
王衍爵对万历帝说:“陛下,事情紧急,依臣看,用一艘大号福船,代替封舟也是可行的,关键是把大明的册书,送到尚宁王的手上。”
一直低头喝茶,没有出声的次辅沈一贯,出言道:“那也要把尚宁王救出来才行,他还在倭人手里呢。”
阁臣沈鲤也提出一个问题:“派谁做册封使?”
在场的重臣都不出声了,最好的办法,是兵部派一位侍郎,既能领兵打仗,又兼做册封使,两件事情一起办了,省事儿。
邢玠苦笑道:“兵部的两位侍郎,年纪比本官还大,怎么出使?”
朱赓在礼部挑挑拣拣,也挑不出一位可以乘船出海之人,他也摇着头说:“礼部只有一位右侍郎,尚书还是老夫兼着,哪里有人?”
万历皇帝怠政,许多官位都空缺,朝臣们报上人选,他也不批,造成许多职位缺人手,现在要用人,却找不到合适的。
万历帝生气了,拿着琉球使臣上的折子,拍着书案说:“满朝文武,竟选不出一人,愿意出海?”
“领兵的人选,朕已有安排,诸位回去,推举几位适合做册封使的人选上来,朕在从中挑选一人,就这样,下去吧。”
过了几天,礼部和兵部商量后,选出来的册封使,把万历帝气笑了:“兵科给事中洪瞻祖?朕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人?”
又过了半个月,兵部的调兵的文书,还没到达福建,万历帝又受到一万点暴击:“什么?洪瞻祖病死了?谁给朕选的这人?叫他别做官了,回家种地去!”
这个倒霉的洪瞻祖,因为朝堂没人,考中进士后,就做了兵科给事中,谁知一做就是一辈子,眼看着就要换一份工作,可以公费出洋,见识见识岛国风光,竟生病去世了。
比在礼部苟了十来年的袁鸿禹还可悲可叹。
万历要追究推举人的责任,沈一贯慌了,他与朱赓交好,礼部找不到人。
他就给朱赓出主意,让邢玠在兵部找一位,没有靠山的官员出任册封使,并许诺人家,出使回来后,就为他升官两级。
重赏之下,才说动洪瞻祖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谁知才五十来岁的人,说病就病,说死就死了。
陛下生气了,他要是找不到一位得力的能臣,来接替洪瞻祖,陛下的怒火,就平熄不了,他这个阁臣,也别想干了。
思来想去不得法,这天,龙须沟棚户区改造工程,出事了。
回迁户们,嫌弃新建的房子,没有一期工程好,河道挖得不够深,两岸栽的是杂树,最可气的,是街道没有铺三合土,房子的地面,也没有铺三合土。
回迁户们没有加一倍面积的优惠,而售价却比一期工程的房子高两成。
回迁户们不干了,跑到京兆府闹事,把京兆府前面的大街,给堵了。
回迁户们强烈要求,让探花郎回来主持棚改。
府尹孙玮气得不行:三个部门一起做的事,怎么就单单只堵他的京兆府呢?
他跑到内阁,要求内阁出面,让工部和户部的人,一起出来解决问题。
正在满朝堂抓人的沈一贯,立即想起了上一科的探花郎袁秉哲,上次,他因为焦竑是王首辅的人,想试探一下,首辅一派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于是推举袁秉哲出面处置难民,结果,这年轻人不但用难民,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扫得干干净净。
还用改造棚户区赚来的钱,把京城的主要街道,挖了下水道,辅上三合土,建了公厕、澡堂。
到现在,他建在城外的砖厂和石灰厂,赚来的钱,还在被京兆府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城市改造中。
真真是以一己之力,生生改变了北京城的面貌,连他们这些官场老油条,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
他要是推荐这样一位能臣,出使琉球,陛下应该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了吧。
他也知道,袁秉哲背景强大,他要是上折子推举的话,在王首辅那里,就得给他打回来,根本到不了御前。
所以,他直接求见万历帝,先承认是自己失察,没有仔细了解情况,就批准了兵礼两部报上来的人选,以至人还未出洋,就病逝了。
万历帝见他态度诚恳,心里的怒气消也了一些,只把朱赓和邢玠一顿臭骂后,才问他:“爱卿此来,有何见教?”
“陛下,臣举荐翰林院编修袁秉哲,出任琉球册封使,袁编修年轻有为,风度翩翩,足以代表大明礼仪之帮的气度。
既然领兵之人,陛下已有人选,袁编修此去,只做监军,负责大军的粮草后勤。
看他在处置五千难民时的表现,臣以为,两千官兵的后勤供应,袁编修足以胜任。”
万历帝听了这话,盯着沈一贯看了良久。
直盯得他后背发凉,嗖嗖地冒冷汗,才听到万历帝一声:“知道了,你下去吧。”
沈一贯不知道万历帝究竟什么态度,他想,管他什么态度,他举荐了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应该抵得过病死的洪瞻祖了。
陛下同不同意,是陛下的事,他只求能脱身。
至于袁秉哲什么态度,沈一贯根本不在乎,反正又不是他的人。
当天晚上,这个消息,就送到了舜华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