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爵也端起茶碗,优雅地喝了一口,这才慢悠悠地说:“晚辈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晚辈人微言轻,既无本事将工厂的订单排满,也无那么多银钱用来囤货。”
在座的人都松了口气,只听他又说:“朝鲜在打仗,也有可能是工部收购的,用来给前线将士做棉衣嘛。”
大的心又提了起来,要是南方的棉花都被朝廷买走了,这棉纱价格,能降得下来吗?
没有原材料,他们的工厂,岂不是要停工?
汪伯彦和杨应焘对视一眼,对王衍爵的话将信将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杨应焘问:“贤侄,你今年不出海吗?你买不到棉布,怎么办?”
王衍爵嘴角上扬,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好叫诸位前辈知晓,四月份,晚辈听说前辈们将今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只好转向外地,在江阴徐家老孺人那里,下了订单。”
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合着,他们围追堵截了半天,这条小泥鳅,早就从南京溜了出去,到江阴下了订单。
南京的棉业行会,管不到江阴去。
江阴的徐老孺人,也不是他们这帮人,能随便拿捏的。
徐家的祖上,官职显赫,还曾为朝廷捐助粮草,而受到正统皇帝的嘉奖。
后来,徐氏家族还出了一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经,就是跟唐伯虎一起卷入科举舞弊案的那个。
从那之后,徐家对官场有了戒心,子孙多耕田经商,传到万历朝,徐家还是江阴巨富。
后世网络上,有人徐家说是江南首富,不管怎么说,就是有钱。
徐家之所以被后世人频繁提起,是因为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徐霞客。
这时候,徐家的当家主母,就是徐霞客的母亲,她开着一家有上千张织机的织布厂,在南直隶的纺织行业,声名远播。
舜华是从后世的网络上,知道这位大明女强人的,来到这时代,也一直以她为心目中的偶像,决心要向她学习,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天地。
四月初,听说南京的棉业行会,联手打压南洋公司后,她就提出,跳出南京,到其他地区下单。
当时,她忙着回乡操持秉哲的婚事,就把这事,委托给了周掌柜,嘱咐他去江阴,找徐家的织布厂下订单。
如果徐家需要原材料,就把南洋公司手上的棉花和棉纱,全部运过去。
结果,凭借太仓王家的名声,顺利下到了订单,而且,徐家并不缺原材料。
这才有了,南洋公司拉高出货的戏码。
如今,南洋公司的原材料存货也卖完了,在马尼拉签下的订单,也能按时交货,王衍爵一身轻松,可以打上门来跟这帮老头子斗斗嘴,还能坐下来悠闲地喝喝茶。
嗯,杨家的茶,味道就是不一般。
但是,刚才他一句话,噎得众位前辈做不得声,连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汪伯彦,也感到深深的挫败。
“前辈还有问题么?没有的话,晚辈就要告辞了。”王衍爵说完话,还故意等了一会儿,喝了一口茶。
他淡淡的目光扫过众人,见汪伯彦沉着脸不出声,杨应焘则满脸的尴尬,他二叔王鹤寿,眼神复杂,望着他欲言又止。
他站起身,对着众人一拱手:“晚辈告辞!”
正要转身,又踢了地上的凉帽男一脚:“以后,有话直接说,不要派这种白痴来恶心人。”
众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一转身,天青色的衣袍被江风吹起,飘起阵阵兰香,然后,他的身影渐渐从楼梯口消失。
汪伯彦说:“咱们都被这小子骗了,他让老谢头高调买货,就是要给咱们制造他在抢货的假象,诱使咱们高价买货!”
哼,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
杨应焘一拍脑门:“刚才忘了问那小子,他频繁出入织机市场,该不会是要自己开织布厂吧?”
王衍爵回到润龙里,舜华不在办公室,他走到后院,听见舜华正在西边的一间厢房里,啪嗒啪嗒地织布。
这是一个半成品的飞梭织布机,没有动力,靠人工踩动踏板,来控制两层经线的的交差运动,同时牵动飞梭往返运动一次,织两根纬线。
机上的其他配件,是请钟二来帮着安装的,只有最后的飞梭装置,是舜华亲手安装上去的。
就算这样的四不像,因为省去了抛梭子的流程,织布速度,也比普通织机快了两倍,只要不停地踩,就能织出布来。
王衍爵想起在袁家村经常看到的,男耕女织的情景,听着厢房里传来的织布声,不由得痴了。
他多么想,就这样,与袁丫头回归乡野,筑几间茅屋,一个家,两个人,三餐四季,伴明月清风,相守到老!
他在廊檐下站了许久,才推门走进去。
这间厢房,只有王衍爵和舜华能出入,雷七娘、立春和小满,都被挡在了门外。
舜华把她改造的织布机,当成了玩具,用红、白、蓝三色纱线,整齐排列,织出了格子布。
王衍爵进来的时候,舜华正玩得高兴,两只没被缠过的大脚,正有力地踩动踏板,一边还不顾形象地用袖子擦汗。
王衍爵站在旁边看她玩,满眼都是宠溺,高门大户的女孩子,玩的是琴棋书画,这袁丫头,连喜欢的玩具都这么……特别。
他递上一杯茶,柔声说道:“别太累了,咱也不靠你织布养家……”
舜华瞪了他一眼:“谁跟你一家了?”
然后,又指着她织出来的棉布,笑咪咪地问:“这个配色,漂亮不?”
“漂亮漂亮!”王衍爵很狗腿地赞扬道,半点也没有在鸥鹭亭上的霸气。
“这织出来的布,让雷七娘给孩子们缝制秋衣。”舜华抚摸着已织好的格子布,摇头说道,“力道不均匀,织出来的布,不够平整,赶不上松江布。”
“这么说,还是要建水坝,利用水力?”
舜华点点头:“要想织出超过松江布那样的布匹,就需要获得稳定的动力,单靠人踩,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