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永恒家园 > 第44章 鸡肋一般的辽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远侯府尚在修葺中,赵元功已经带着兄弟们收拾出一个大院子,住进去了。二十多个人住在会馆,每天的费用也不少,没有那个必要。

“三哥,锦衣卫那边送来消息,三叔和三婶儿进京了”赵元柱进来报告。

“我爹我娘怎么进京了?不是让我大哥先来的吗?”

“是三叔和三婶儿自己要来的,有云长叔和云凤叔带着三百名护卫跟着,安全没有问题,元礼哥身上还有咱们侯府的腰牌和官凭,路上都住在驿站里,应该受不了什么苦!”

赵元功原来打算等全部安稳下来以后,再接爹娘进京来住一住。既然爹娘已经都在来的路上了,那还说啥。爹娘和家里人都不懂得这其中的利害,老爹老娘进了京,相当于给皇上做了人质。可是没办法!爹娘都喜欢住在大城市里,有能到北京城居住这样的好事儿,肯定是谁说什么也不好使!

“还有几天能到?”

“三叔三婶儿是从赵家庄子到海州那条路来的,能少走二百多里路,现在天气好,雨水少,再有二十天就能到。”赵元柱回答道。

赵元功瞅瞅赵元柱,原来的胖小子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经成了一个壮实精明的小伙子。

“小柱子,进步了,懂的这么多了!”

赵元柱憨了吧唧的咧嘴笑“是锦衣卫的宋大哥教的。”

“嗯,多跟他们学学,学到手了都是自己的本事!你去通知干活的工匠,十天时间把主院先整修好,其余的院子和花园不要求精细,加快速度就好。”

“是!”赵元柱转过身出去了。

又过了十多天,侯府的修葺基本结束了,赵元功该走的程序也走完了。按规矩该进宫谢恩了,明年的计划也需要向皇上透个底,空口白牙的说白话,谁也不会相信!

赵元功带着四个护卫,坐着一辆大马车向皇宫出发,不长的一段路,差点把赵元功的屁股颠两半!

这一路都是蹲在车上的。这回进宫不用在太阳底下晒了,小太监直接领着赵元功到了养心殿。

进了大殿,鞠躬行礼,赵元功最喜欢的就是这点好,不用下跪磕头!

皇帝招招手,“靖远侯,近前来坐!”

赵元功走过去,把屁股放在椅子上。

皇上问道:“朕听说你的父母要到京城了?”

“是,臣的父母仰慕京城已久,得知皇上赏赐给臣一个宅子,所以进京来看看”赵元功回答道。

“进京好啊,京城怎么也比辽东适合老人家居住。”

那可不咋滴,进了京,你就多了一个把柄。

“是,臣原本打算把赵家屯建成一个大城,臣的父母喜欢在城里居住,现在不用操心了”。

皇上笑笑,“赵家屯不用操心了,别的地方还需要你操心呢,说一说!”

“是,臣明年打算继续开荒,争取明年开出来五万亩地,人手准备从山东青州府招募,青州府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第一批招募五千人,应该没有问题。另外,臣打算在复州建一个盐场,如果人员充足,各方面条件配合好,两年之内,辽东就不会再缺盐,五年之后盐场的盐可以覆盖整个东北地区!”

“靖远侯!你是说辽东不但不缺盐,生产的盐还能满足整个北方!”皇帝很激动,盐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盐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暴利行业。看看江南的盐商富到了什么程度就知道了!

“复州靠海,海里的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臣明年会在复州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修建盐场,今年已经来不及了,冬天很快就到了!”

“好,好,好,靖远侯,如果五年后,辽东的盐能满足整个东北的需要,朕给你记一功!不过,朕要问问你,为什么辽东原来的盐户,产不出来那么多的盐呢?”

“回陛下!辽东原来的盐户也没有多少,一家一户的煮海熬盐,不但出不了多少盐,而且费时费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臣要用的是晒盐法,江南的盐场大多都是使用晒盐法,所以产量很大!”

皇上很疑惑,“既然晒盐法可以生产更多的盐,那么辽东的官府为什么不用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方法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陛下,晒盐法由来已久,辽东的官府不可能不知道,应该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盐滩”赵元功本来是不想说盐滩这个事儿的,没想到皇上会刨根问底!

“你知道哪里有合适的盐滩?”皇上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应该有,辽东几千里海岸线呢,不可能只有江南有,辽东就没有!”

那你为什么就要在复州建盐场呢?皇上犹豫再三,还是没有问出这句话,再问下去,这小子就要撒谎了,撒荒这玩意儿一旦开了头,以后就会谎话连篇!这样也挺好,最起码他会主动说出来一半实话。

皇上拍拍手,身边伺候的大太监,拉开一块幕布,墙上挂着一幅辽东地图,沿着辽阳府进京的驿道分开,右边地图上写着辽东都督府,太监比划给赵元功看,包括整个辽东半岛在内,地图的右半部分都在辽东都督府管辖范围内。

“朕准备建立辽东都督府,全权掌管辽东民政事,你来担任都督。不受任何部门管辖,只对朕负责,辽东都督衙门设在海州,朕会给你派遣属官,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在流放的官员中挑选可用之人,在他们流放期满之后,朕可以让他们重新做官。”

“谢陛下!”虽然辽东都督府偌大的地盘内,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万人口,还没有关内一个州的人口多,但是,皇帝给的这个权力实打实的不算小!

回到侯府,赵元功就开始做详细规划,明年是自己上任的第一年,一定要拿出一个亮眼的成绩。

对于皇上封赵元功为靖远侯,并在辽东设立辽东都督这件事情,朝廷上的重臣们是乐见其成的。

本朝开国一百多年,辽东已经成了朝廷沉重的负担,辽东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不能自给自足,朝廷每年要给辽东驻军调拨大量钱粮,花在武器装备上的银钱更是天文数字。

朝廷一度想要放弃辽东,又怕关外鞑子坐大,威胁边关,而且放弃辽东与太祖皇帝固守辽东的国策相悖。

辽东已经成了鸡肋般的存在,丢又不敢丢,养又养不起。朝廷也曾经选拔精明干练的官员,意图开发辽东,前后投入了大量的钱粮,却无不铩羽而归。

如今只不过是拿出一个爵位,设立一个衙门,不动用朝廷一文钱,就要开发辽东,朝廷上下自然是喜闻乐见,成了更好,朝廷摆脱了一个大负担,败了,怎么给出去的,再怎么收回来就是!

九月中旬,老爹老娘一行人抵达京城,赵元功带着赵家的小子们在城门口迎接老爹老娘。四十多辆大车,三百名护卫,浩浩荡荡到了靖远侯府。

府门外,丫鬟仆俾分列两行,热烈欢迎老爷、老夫人到家!

进了大门,侯府内繁花似锦,老爹老娘不顾旅途辛劳,兴致勃勃的挨个地方巡逻。侯府里面大大小小二十几个院落,都修葺一新。花园里亭台楼阁,姹紫嫣红。

大哥二哥和大姐带着自己家人,去挑选自己家住的院子。

老爹老娘回到主院,院子宽敞明亮,雕梁画栋,老爹老娘眼底藏不住的笑意。

“小崽儿,这大院子可真好!娘做梦都想不到能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是当大官好啊!又能住在京城里,还能有这样的大院子”

“娘,喜欢住这里,你就随便住,住到什么时候都行,以后这里就是咱们家了!”

“嗯!娘就住在这里给你看家,哪也不去了。”

“老三,皇上怎么给你封个这么大的官?”老爹也积极加入唠嗑的队伍。

“你儿子我厉害呗!又能开荒种地,又能挖煤炼铁,皇上当然要给你儿子一个大官了”

“那倒也是,就凭你能挣那么多钱,一般人也比不了!”

老爹这是抓住重点了,皇上也是看中了赵元功能为朝廷开发财源这个优点。

一家三口唠了一会儿,老爹老娘疲态尽显,这个交通条件,长途跋涉一个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丫鬟伺候老娘沐浴更衣,上床睡觉。

老爹也跟着小厮到外院沐浴更衣,然后回来睡觉。

这个时代大多数富贵人家,家里的老爷子和老夫人都有单独的院子,赵元功家不行!爹娘必须在一起住!

老爹老娘一觉睡到掌灯时分,大厅里接风宴已经摆好了,儿女们也都带着自己家的大人孩子到齐了,爹娘打起精神陪着孩子们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接风宴。

老爹老娘休息了三天。第四天早晨,老爹老娘坐在主院的大厅里召见侯府的下人们,侯府已经有五十多个下人了,都召集过来认认人,家里的主子也有将近二十个人,都得记清楚!

老娘掌管家里的所有事务,该立规矩就得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皇上还给老娘送来了两个宫嬷嬷,这两个人不仅是皇上的眼线,还是给老娘撑腰的底牌,宫嬷嬷在皇宫外面,代表着皇家的脸面!没有人敢轻易招惹!两个嬷嬷参加过多次宫斗战争,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绝对是老娘的好帮手。

还有四十个丫鬟婆子,仆役小厮,也是皇上送的,其中特务眼线也不能少了。

赵元功能在乎这个吗?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自己一个小举人,又是封侯,又是辽东都督的,皇上不放几个眼线,心里岂能放心?

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赵元功就得返回辽东了。辽东的秋收已经开始了,现在快马加鞭跑回去还能赶上个尾巴。

护送爹娘进京的三百护卫,全都是赵家子弟,都是准备跟着赵元功博个前程的,赵家屯剩下的留守人员,大都是老弱妇孺,大伯已经开始加固作坊,把作坊修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等赵元功返回去就好办了,赵元功会在赵家子弟中实行轮换制度,坐等赵家慢慢成长!

留下云长大伯带领四十名护卫,看家护院,赵元功就带着剩下的二百六十个护卫返回辽东!

赵家庄的秋收已经结束了,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偌大的场地上,翻晒粮食的人群,干得热火朝天。

庄子上的家奴们都在热切的盼望少爷归来!少爷已经是侯爷了,老爷老夫人进京的时候,路过了赵家庄,十几个在府里做丫鬟小厮的孩子,都穿戴一新回家看望爹娘,以前差点死在路上的孩子,如今吃的好,穿的好,还能给爹娘带回来银钱,家奴们的心是火热的!不要以为奴仆就没有理想,大环境下,除了皇帝,每一个人都是奴仆!

“少爷,这是今年的收支情况,粮食的具体数字,还得等几天”

赵富,赵贵,赵欢,赵喜,赵家庄四个村子的管事,捧着账册来见少爷。这几个人很有心思,跟着流放的官吏们学习,已经能够认识日常使用的基本文字了。

赵元功在庄子上逗留了几天,粮食晒干了,过秤,归仓!

海州的辽东都督衙门已经建设完成,从各地征调的官吏已经到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吏员,到了衙门,自动按着任命的职务,履行公务。

“恭迎大人!”整齐划一的声音,显然事先排练过。赵元功进了大堂,在正中落座,“威武!威武!威武!”伴随三班衙役喝堂威武的声音,水火棍当当当当猛往地上杵。今天是赵元功做为辽东都督第一次升衙!

“下官都督府长史齐昭见过大人!”

“下官都督府主簿周正济见过大人”

“下官吏漕…………”

六部司漕,三班班头一一上前拜见都督大人并做自我介绍。

全是八九品的吏员,一个正式官员没有!皇上认为赵元功不需要有功名的官员,赵元功也是这么认为的,有正经出身的举人,进士肯来辽东做官的,肯定是事儿逼一类被排挤出来的。需要举人进士,流放的官员中,一抓一大把。

锦衣卫已经给赵元功提供了二十多个举人进士出身的流放官员,这些人都是自己没犯罪,是被家里或者是上官牵连进来的,属于可以使用的那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