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哪来的酒鬼?”
山鸡哥这边空耳听着,完全不知道李出尘在指代什么。
实际上这九鬼抬棺,是当年老吕头带着李出尘下墓的时候,在一块墓砖上看到的叙事图腾。
老吕头说,他实际上也没见过九鬼抬棺。
只在一个云游方士的口中听说过。
所谓九鬼抬棺,是十二种阴兵借道中的一种八仙过海的变种。
阴阳道士中常云,红白撞煞伤天合,螺卷黑棺鬼八仙。
除开红白撞煞之外,就属这黑棺鬼八仙最邪了。
正棺即正官,是为正八仙,这棺材要是倒着的,即为逆官,是为鬼八仙。
有一些想走旁门左道的阴阳道士会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中,寻来八个不要命的死士抬棺,各自饮下泡过尸油的符水。
而那个主持仪式的阴阳道士同样也加入抬棺的行列,最终合为九鬼。
整个仪式就是吸收命魂气血的过程。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自己的道行,也有人说是可以有逆天延寿之效。
然而那些还都是世俗凡尘之流。
李出尘也没想到在这修真界还能看到这九鬼抬棺。
当然了,世俗界和修真界本身就是在一方天地之中。
世俗界的很多阴阳玄门之法,都是修真界简化过来的。
所以能在修真界找到一些类似的情况,倒也是合理的。
不过由于世俗界并没有像修真界那般丰富的神鬼志怪,所以很多东西都进行了妥协和简化,其效用自然也都打折扣,或是早已风马牛不相及。
世俗界的那个只是邯郸学步的模仿,而眼前的这个怕是真货了。
李出尘趴在掩体的背后仔细观看了一番,在那倒立黑棺的周围,九只通体乌黑的恶鬼胸口上都有一个明晃晃的纹路。
李出尘大抵都认得,正是代表九曜的九曜鬼印。
他在炼尸宗的时候,十天有九天都是泡在藏经阁的。
没办法,在武青眸的压榨下,出门恨不得喘口气都得花灵石。
只有在藏经阁刷武青眸的长老权限,可以免费白嫖里面的典籍。
所以关于尸鬼精怪的知识,李出尘的掌握程度不比炼尸宗的任何一个长老差。
而且炼尸宗作为拥有千年底蕴的道门,所收集的典籍门类也是颇为广泛。
修真界之间修士相互流动,所以即使在这种低等级的修真界面中,同样可以掌握到一些不属于这个界面的见闻知识。
这九鬼是鬼怪之流中一个较为特殊的体系,全名叫九曜道鬼。
分别对应着五行、太阴、太阳、计都、罗喉。
出现便是九只,一直都是共同行动。
是少有可以自身演化出独立意识的鬼怪。
只不过这九曜道鬼传闻极难出现,因为影响他们降临的因素实在太多。
哪怕差一毫一厘也会失败。
而在那个典籍上明确写的九曜道鬼无法后天炼制,是为数不多的几种纯先天炼尸。
一旦出现,其单体实力都在真仙水准之上。
由于九曜道鬼共进退,所以在综合实力上,一直是个谜。
虽然此前提到过世俗界也有九鬼抬棺,但这两个东西只是在表面形式上类似,但本质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
世俗界的九鬼抬棺,那棺材里面压的是镇物。
目的是防止阴气太盛,以至于参与九鬼抬棺的人进行到一半就暴毙把自己炼成煞尸。
而在这修真界中的九鬼抬棺,这棺材里面又会是什么东西?
和活人不同,无法通过望气来判断对方的具体境界,李出尘一直眉头紧皱。
如果这九个是货真价实的九曜道鬼,别说是千佛城了。
大焦热界域六十四城都会被他们闭着眼睛平推。
这也让李出尘开始怀疑这背后到底是仙盟在推动,还是有什么其他的隐情?
如果是仙盟的话,都做到这种地步了,那还用得着这种稀罕玩意儿?
直接派几个真仙也能做到。
九曜道鬼的出现,肯定会引起整个修真界的注意。
毕竟这玩意儿太稀少了。
而更让李出尘在意的是,九曜道鬼是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据记载是那种天生反骨的存在,不会受制于任何人。
眼下的情况,显然和典籍中记载的又不尽相同。
好像要呆板许多。
想要压制住这些存在,那背后操控之人的实力只能更为的恐怖。
如果真的都是这样的话,那还玩个屁呀。
即使隔壁界域派来再多的兵也都是送死。
动用远高于这个界面的力量,妥妥的就是降维打击。
这也是让李出尘最狐疑的地方,难道又把仙盟想错了?
这么做无疑是会提前引爆修真界大劫,让整个修真界乱成一锅粥。
不管怎么讲,都对仙盟有害无益。
一旦他们这么做了,潜伏在修真界其他界面的反抗势力怕是睡觉都能笑醒。
从天上掉下来一面替天行道的王旗,到时候拉拢摇摆不定的中间派,一呼百应,揭竿而起。
本就将力量分散在修真界各个地方的仙盟,将更加难以招架这种掀桌子式的反抗。
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李出尘对眼前的情况就更加怀疑了。
“是九鬼抬棺……仙盟这是打算明牌了吗?”
此时站在城头上的宋长老眉头紧皱,这可和预期的完全不一样。
在场的其他长老同样是面面相觑。
如果是这样的话,反抗就没有任何意义。
仙盟若是真要把事情给做绝做死,别说是大焦热界域六十四城,就是整个九幽冥界也将被彻底接管。
“不会,这么做不符合仙盟的利益,如果他们早就打算这么做,就不会只是大焦热界域一家的事情了。”
殷无月脸色阴沉,她清楚仙盟不会做出这种不顾自身利益的事情。
不过她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安排九鬼抬棺出现。
“不对劲儿啊,你看那口黑棺材,是不是很眼熟?”
山鸡哥盯着那口棺材看了半天,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
听到这个,李出尘也仔细看了看那口棺材,也总觉得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