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清梦醒 > 第51章 捡废纸的小孩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塔尔玛的建议,道末在先知楼开了两期“建筑运势学”的加强班,培养了一批建筑设计助手,然后把任务派发给这些充满阳光热情的小伙子。

其实道末也很年轻,也充满力量,可是他就是不喜欢花很多时间去点灯熬油的做事,他在生命深处就慵懒惯了。

于是,在和翁同龢商议后,道末把“建筑运势学”作为一个新学课加给了光统帝和其他学生们,而且,这个学课还是个“公开课”,不仅皇帝和正式伴读们可以学,还可以特许那些普通宗室子弟来学习。

年龄还没有上限。

道末为什么这么干呢?原因很简单,他想把监理验收的活儿也包出去。

这个任务肯定不能随便给什么人,但是这些伴读们可都是宗室子弟,如果把他们教会了,等他们长大的时候,估计工程也差不多该全面验收了,那时候让他们办这个差事,不是又省了一份儿嘛。

道末的想法很好,可是讲了几次,结果却很不理想。

先知楼的学员们都是有基础也有方向的,所以很快就上道了。

但是这些宗室子弟们,普遍对于建筑和运势都没什么基础,学起来特别费劲。

首先是光统帝就对这个课目没兴趣,然后他的死对头,大喜子居然难得的也跟他一样讨厌这门课程。他俩一带头儿,其他同学纷纷要求退出。于是课程上了几堂,就因为学员不足而取消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居然从中发现了两个人才。其中一个是泰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孟古觉罗·胤禵的五世孙孟古觉罗·载穆的长女,孟古觉罗·淑仲。

还有一个居然是淑仲在家庭学校的伴读——英华。

道末万没想到的是,年仅八岁的淑仲,居然会有兴趣把建筑和运势这些大多数孩子觉得非常无趣而无聊的东西学得津津有味儿。细问之下,原来淑仲平时在家里也是要读书的,载穆并没有送淑仲去宗室学校读书,而是她六岁的时候在家里立了个家塾,为她请了位先生在家里教她读书。

而这位先生来的时候带了个书童,这书童比淑仲大两岁,非常聪明好学,而且待人谦和有礼。两个孩子年龄相仿,一来二去就成了小伙伴。

载穆打听了一下,原来那孩子名叫英华。家世倒也清白,本身孩子又好学上进,只是家里条件不太好,一直没机会正经的读书学习。载穆也不知怎么回事儿,特别喜欢这孩子,就让这孩子给淑仲当伴读了。

而自从毓庆宫设立了“开放课”,载穆觉得是个机会。要在平时他这种末流宗室是没机会送淑仲进皇学当伴读的,但现在有机会参加学习。于是,在原本家学不停的情况下,载穆上下打点,走了很多门路让淑仲获得了旁听的机会。

而淑仲每在学完,回家还要再开家课,她总是会把自己在皇学里学的东西再讲给英华听。英华对这些课程非常有兴趣,也因此对淑仲非常尊重。淑仲非常享受这种感觉,所以在开放课上学的也就特别认真。一来二去,两个孩子居然都轻松入门。

其实,英华出身于固山赫赫有名的世家,赫舍里氏。

赫舍里家族在黛青王朝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皇后,两位宰相,三位妃子,其余大小官将更是不可胜数,妥妥的顶级豪门望族。

然而英华本人的情况,就比较惨了。英华的祖父那代就已经是个破落户了。作为一个旁支的旁支的旁支,不仅继承不到祖上的爵位,连差事也没捞着个正经的。没什么营生的手段,吃喝玩乐的本事倒是一样不差,所以分得点儿家业早早就败光了。

没法子,英华的父亲就只能自己养活自己,干起了摇煤球的营生。

所谓摇煤球,就是把煤窑附近的煤灰收集起来,混上黄土,在一起摇成球状。冬天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生火取暖。固山子弟里没有正经差事又不甘心无所事事的人,经常会做煤球去卖用以贴补生计。英华的父亲就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原本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地位是很低的,甚至比抬轿子的轿夫还要低一些。可是毕竟固山子弟多少还是有一点待遇的,比如遇着年、节,或者皇家有什么大事儿,还能额外发点红包,朝廷官府有时候有差事,也会优待照顾这些破落的固山子弟。所以比起普通的底层,固山底层还是多少要强上那么一丢丢的。

这强出来的一丢丢,不是收入多,而是骨子里有一种自尊,更有一份希望。固山子弟即便混得再差,也不会推动盼望,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不会永远受穷,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能翻身。

英华不仅家道衰落,而且本身非嫡非长,除了希望和勤奋的精神,家里就算有点好处也照顾不到他头上。于是这孩子索性自由闯荡,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满京城的瞎溜达。

别看英华没人管,可是他自己心里倒是很有规划。英华知道,对于没有爵位和世职的固山子弟来说,最好的出路只有两条,第一条是参军入伍,建立功勋,再就是读书写文章,参加科举考试。而英华的想法是,两样都不能放过。虽然英华的家里没有给英华受教育的机会,可是英华自己经常跑到京城各处找地方“蹭课”。如果哪个学校门窗没关,他就在外面偷听,如果哪个书场、戏园允许,他就会过去帮忙,目的不在收小费,纯是为了听听书,学点见识。

而且,英华还特别喜欢到处捡有字儿的纸张,如果是有字儿的,就照着学上面的文字。如果是不认识的字,就记下来,以后找机会问识的人学。如果是没有字的干净纸,那就更好了,留下来以后用来练字。

这样杂乱无章的学法,当然是学不到什么系统的知识的,就算他再怎么努力,如果没有好的机遇也只能是比普通人略微好一点而已。但是机会还是早早的来了。

这一天,小英华跑到一家茶馆附近捡废纸。

这些纸是茶客拥下的原本用于包茶叶的纸张,干干净净,还留有茶香。英华收集了这些废纸之后,回家用来练习书法。当然,纸是捡的,笔和墨也都是英华不花钱自己制作的。

而这一举动,被一个来喝茶的叫玄吉的道士看到了。道士见英华聪明可爱,却又举止奇怪,便唤他过来询问。听说英华捡纸是为了练字,不禁大为感动,当下要了英华写过的字来看,虽然不成大家,却也看得出认真和灵气。

玄吉当即决定,要收英华为徒,想带回观中用心培养。

玄吉当时就对英华说:“孩子,你这样练字,太辛苦了。我看你挺爱学习,想收你当个徒弟,你跟我到道观里去。我教你识字,给你提供纸张笔墨练习。你要是愿意习武,我还可以教你武艺。你将来如果学成了,也可以‘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博取一官半职,你看好不好?”

英华见有人要收自己为徒,当然高兴,可是他一来觉得家里不会出给自己自己找老师,二来他也没见到玄吉的本事,所以还是有点犹豫的。如果是一般孩子,这个时候很自然的要回家找父母商量,可是英华没有,因为他很清楚,他的父母根本不会替他拿什么主意。一切都得告诉自己。

英华就说:“这位道长,你收徒弟收钱吗?”

玄吉一听笑了,心想这孩子是怕我收学费啊,就说:“我收徒弟不收钱。”

英华一听就说,:“可是我听人说,‘便宜没好货’你不收钱,那你的本事怎么样呢?要是你没啥本事我,我跟你学又能学出什么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