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事务交接完毕之后,高顺立即带上随身亲卫奔赴幽州!
虽然入冬之战未必开战,可无论如何,还是越早到达越好。
建安十四年,十一月初三,辽东郡。
公孙康带兵增援蓟县城,他走之后,以其弟公孙恭暂领辽东事务。
长史王烈、大将柳毅和韩忠等人,从旁辅助。
曹操关于楚军极有可能从辽东出兵的猜测,公孙康这边也是十分警觉,所以他迅速派人折返襄平城进行通报。
燕王宫,议事大殿之中。
公孙恭正高坐于最上首,率先开口道。
“诸位,今日之议,主要是讨论万一楚军从辽东登陆,应该如何防备。”
“王长史,你先给大家解说一下,眼下基本情况吧。”
公孙康投效朝廷之后,曹操代表天子封其为燕王。
虽然在王烈看来,不过是区区一个虚名罢了。
可对于公孙恭来说,自家兄长终于称王。
自己的身份地位,也跟着一起水涨船高了不是?
至于楚军兵马跨海远征,公孙恭还真没把他们放在眼中!
一是公速度和公孙康父子俩,经营辽东几十年,威压四方。
公孙恭在父兄庇佑之下长大,早就养成了目空一切的性子。
至于其二,从江东到辽东,这可不是陆地行军。
虽然入冬之后飓风减少,万一楚军倒霉碰上了呢?
到时候根本无需自己出手,老天爷就能把他们给收了!
所以公孙恭对于公孙康的提醒,其实并没有太在意。
可他不在意,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在意。
比如长史王烈,为了尽可能以策万全。
除了本部兵马调动之外,还以公孙康的名义,让扶余国出兵协助。
扶余王尉仇台,已经在名义上臣服于公孙康。
他见到王烈信使之后,自然不敢怠慢。
于是就让自己长子呼列台率骑兵一万,前来襄平城助力。
王烈拱手道:“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所以今日之议,咱们先说双方兵力情况。”
“主公带兵去往蓟县城之后,我军在后方还有兵马两万五千人。”
“这其中包括两万三千步卒,再加上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还有呼列台将军麾下骑兵一万。”
略一停顿之后,王烈继续道。
“江东之地到底有多少海船,我军并不知晓。”
“所以敌军具体能够出动多少兵马,也只能大致预估一番。”
“从之前敌军和我们互相贸易的货物吞吐量来看,老夫大致猜测,敌军出兵应该是在两万五到三万五千人之间!”
“因为大海之上淡水难寻的缘故,敌军此来,应该不会有太多骑兵,多半会以步卒为主!”
公孙恭笑道:“王长史,载兵跟运货可不一样。”
“楚军在江东和荆南之地的兵马虽多,可他们真能出动两三万人?”
王烈点头道:“楚军之前屡次前来贸易,最多时候有大型海船几十艘。”
“纵然如此,也未曾出尽全力。”
“如果我们把敌军数量往多了猜,两三万人,应该没问题!”
大将柳毅抱拳道:“王长史以为,我军应该如何布防?”
公孙恭草包一个,他父兄厉害,不代表他也厉害。
敌军马上都要想办法靠岸登陆了,公孙恭还是不当回事。
真要是让他安排布防事宜,谁知道楚军什么时候能打到襄平城下?
相对而言,还是长史王烈更靠谱!
王烈沉声道:“敌军此来,有两处地点可以登陆,分别是辽东和乐浪。”
“但是乐浪郡那边,距离襄平城太远,还有高句丽正处于内乱之中。”
“如果敌军不想被高句丽局势牵扯,又心急攻打我军,他们有九成以上可能会直接在辽东郡登陆。”
“所以我军布防,首先应该考虑辽东郡沿海之地!”
大将韩忠开口道:“王长史虽然有此论断,可万一敌军真从乐浪郡登陆,又当如何?”
“别忘了江东去往乐浪郡,要比前来辽东郡航程更近。”
王烈沉声道:“高句丽内乱正激,眼下之局,我军决不能介入其中。”
“假如敌军真从乐浪郡登陆,咱们也只能遣使往东,通知高句丽人。”
“告诉他们,楚军志在天下一统,肯定不会让他们继续割据一方。”
“等到高句丽人和楚军一番消耗之后,咱们再出兵收拾残局!”
韩忠点头道:“既如此,末将这就派人前去传信!”
公孙恭虽然自视甚高,可他心智手段和武艺都不行!
而且本人还患有严重疾病,根本不能生育。
公孙康让他坐镇襄平城,也无非是二子年幼,实在没有其他人了。
所以才让自家弟弟,挂个名号而已。
实际上辽东主事之人,还是长史王烈。
王烈手指桌案上辽东地形图继续道:“敌军从辽东郡登陆,一共有三个地点可用。”
“第一,就是辽东郡最南端的杳氏县。”
“此地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江东海船以前和我军互相贸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此处停靠。”
“所以我军第一道防卫,就是堆土入海,直接破坏杳氏县深水港,然后再把县城内外的百姓全部内迁。”
“以坚壁清野之法,防止敌军继续前来襄平城!”
辽东地图
其实堆土入海的做法,也没办法彻底阻止楚军登陆。
因为楚军此来除了大海船,肯定还会携带轻舟快艇。
就算港口被毁,顶多大船抛锚,再用小船慢慢把人送上去。
可如此一来,至少能够迟缓敌军登陆进度。
而迁徙百姓,坚壁清野。
从杳氏县到襄平城,这一路还有六百余里!
敌军没吃没喝,他们如何坚持?
大将柳毅抱拳道:“长史放心,末将这就安排人手毁掉港口迁徙百姓。”
看到王烈还在继续布置,公孙恭开口道。
“可杳氏县海港,是咱们好不容易才打造出来的。”
“堆土入海毁掉港口倒是简单,往后再想清淤,可就不容易了。”
“要不,只撤离百姓即可,就不必毁掉港口了?”
公孙恭这是典型的没事找事儿,因为以前公孙康在,辽东政务和军务基本上都轮不到他做决断。
这一回好不容易手中有权,当然要过把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