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念弟心疼的看了一眼丈夫,原来他也有童年阴影,看似什么都不缺的高门大户,也有看不见的不幸。
至于救命之恩,她昨天夜里听丈夫说了。
丈夫为了让李家人答应他们的婚事,这才捏造的救命之恩。
她很感激丈夫,丈夫这样说,省了她好多事。
当初丈夫提出入赘,她还犹豫过,如今一切她都明白了。
李夫人掩面哭泣,瘫在丈夫怀里。
“老五,娘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娘当初只是担心你四哥的身体,没想那么多。”
李夫人还想往下说,被李大人打断,
“好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以后莫要再提,你不准再给念弟摆婆婆的谱,就像寒枫说的,他如今是江家人,你要摆谱去找其他几个儿媳妇。”
丈夫发话,李夫人哪怕再不愿意也只能点头答应,丈夫很少管家里的事,一旦发话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李家兄弟眼神哀怨的看了五弟一眼,他们能想象得到,以他们亲娘的性格,以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了。
五弟当初被他们娘强行塞进马车里的事,他们也听说过,四弟因在娘胎里被府里小妾所害,身子有些弱。
再加上四弟嘴甜,会讨娘开心,一直稳占娘心尖尖的位置。
“爷爷,念弟知道您喜欢喝野鸡熬的鸡汤,特意一大早就去了山里,捉了许多活的野鸡,剪了翅膀,装在笼子里,让下人在路上熬给您喝。”
李寒枫说起妻子,脸上全是得意的神情,那嘚瑟的样子,让几个兄长简直没眼看。
几人面面相觑,这显眼包是他们那个从小臭屁黑脸的五弟?
五弟每年过年都会回去住一段时间,除了面对爷爷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卿离表弟,脸色会好一些。
对于他们这些兄长,以及爹娘,都是黑脸毒舌的样子,活脱脱一副债主的样子。
可能是血缘亲情,他们兄弟特别喜欢这个最小的弟弟,久而久之下来,兄弟的关系倒也不错。
李夫人一脸愤恨的看着江念弟,心里暗暗记下一笔,都怪这个贱人,要是她一开始就说清楚,不就没有后来的事。
李夫人的神情,在场的人都能猜到几分,不过都没有吭声,纷纷当做没看到,不愿破坏老人家大好的心情。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爷爷谢谢你们的记挂。”
被孙媳妇惦记的李老爷子,笑的合不拢嘴,嘴里连说三个好字,看向江念弟和张清雪,眼里全是慈爱的目光。
“爷爷在京城等着你们回来,我们再次团聚。”
短暂的相聚,李家人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
这场婚礼,让石头村的村民们见到了乌县的县令大人,黎州城的知府大人,以及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们。
一个个对李家人,卑躬屈膝,阿谀奉承。
让他们大开眼界,原来他们看不起的上门女婿,来头居然这么大?
而那个当初差点被江二牛掐死,丢在深山里被张家捡回去的女娃娃,更是攀上了皇子皇孙。
哪怕只是个妾室,也不是他们能高攀起的。
这下江,张,两家怕是要起来了。
可惜江二牛夫妇没福气,看不到这一幕了。
当然也有人盼着张清雪被顾卿离甩了,他们好看张家的笑话。
毕竟当初张家可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兄弟三人,只有一人娶妻生子。
两个弟弟二十好几,都没媒人上门,只因穷的拿不出彩礼钱。
如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他们好像不在一条线上了。
可惜他们等啊等!
等啊等!
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消息,却等来了宫里的赐婚圣旨。
此时他们才知道,张家女娃不是给皇子做小。
而是明媒正娶的正室王妃娘娘。
真正的皇亲国戚,皇上正儿八经的儿媳妇。
……
大梁国,天喜二十八年,冬月十八。
一道赐婚圣旨从宣政殿流出。
大总管的干儿子赵弃,亲自带着几十名侍卫,从京城赶往黎州城乌县。
马不停蹄赶了二十多天,终于在腊月十五这天傍晚,一行人进了乌县县衙。
张家这几天,喜鹊不停的在院里的大树上叫着,张奶奶坚信有喜事要来到。
果不其然,当天傍晚周县令让人送来喜讯,宫里的赐婚圣旨到了,明天一早就会送来。
张家人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张全贵更是坐在张老爹的坟前,絮絮叨叨说了大半个晚上的心里话,黎明前才回到家里,沐浴更衣,准备迎接圣旨。
这一年多,他们家听过太多的闲言碎语,阿谀奉承的讨好,恶毒的诅咒,幸灾乐祸的嘲笑,以及等着看他们家笑话的村民们。
他们家人为此跟人争过,吵过,悄悄抹过眼泪。
但面对闺女(孙女,妹妹)时,他们不敢露出分毫,就怕闺女(孙女,妹妹)伤心。
如今,他们的清雪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熬出头了。
大清早,由侍卫开道,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就进了张家村。
张村长得到消息,早就在张家门口等候着,村民们更是将张家围的水泄不通。
赵弃赵公公下了马车,目光扫了一圈,落在张清雪身上,心里点点头,这姑娘模样不比京城那些贵女差。
眼神清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不愧能入离王的眼。
虽然离王是在白云观长大,但该学的东西,一点都未落下。
赵公公收回视线,打开圣旨,“张家之女张清雪接旨。”
张清雪带着张家人双膝跪地接旨,“民女张清雪领旨。”
侍卫们,周县令,以及旁边看热闹的村民们,哗啦啦的跪了一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家张全贵之女张清雪,娴熟大方,温良敦厚,品貌出众,……,特将张家之女张清雪许配离王为离王妃,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共同操办,择良辰完婚,钦此!”
张清雪磕头谢恩,“民女张清雪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双手高过头顶,接过圣旨。
众人准备起身时,赵弃又掏出一道圣旨,“张全贵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