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多鱼和赵政一起走出廉府,将出征前最后的一晚上留给廉府自家人。

“囚吾,你也要去长平吗?”一进村落,许多鱼就见囚吾在屋里屋外转悠。

囚吾高高举起一个大包袱,粗糙的脸上布满喜意:“正是如此。女君,若我在战场上缴获新奇玩意,便带来献给你。”

“囚吾叔父,还有我!”狐崽在囚吾面前蹦跳着。

囚吾腾出一只手抱起狐崽:“少不了你的份。”

许多鱼戏谑道:“这般有信心?”

囚吾不假思索地说:“主君战绩彪炳,即便我战死,家人亦能得到抚恤,后顾无忧。”

狐崽一听,眼泪哗啦啦直流:“囚吾叔父,你不要死。我已经没有阿翁了,不想再没有你。”

囚吾将狐崽放下地:“人固有一死,我们出生卑贱,能以战功换家人的好日子,这就是大好事。”

“女君,你可以让叔父不要死吗?”狐崽期待地望着许多鱼。

许多鱼对上狐崽清澈信赖的眼神,微微偏头:“这个……”

“女君,休要搭理他。”囚吾得意地给女君展示一件袄子,“见我没有冬袄,伍长将他的旧袄赠于我。我重新换了新的干草,这样冬日便好过了。”

这身旧袄子由麻布包裹着干草制成,衣服被穿得太久,麻布都变薄许多,看上去,一旦动作幅度大点就会开裂。

但囚吾却十分开心,嘴里哼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是秦军最爱的诗歌,但秦赵交战多年,诗歌传到赵国后,也受到一部分民众的喜爱。

这个夜晚,整个赵国火光通明,家家都有被征召的男丁。

有的恐惧害怕,有的雄心壮志,有的习以为常……

当秋日的太阳从东边露出一丝金光,廉颇已经全副武装,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威严如高山。

旌旗展展,口号震天。

在蒙蒙曦光中,一列或高或矮的身影,自山上蜿蜒而下。

廉颇眯眼远眺,那领头的五短身材,不正是自家那泼猴?

许多鱼来到廉颇面前,仰头望着高大威猛的廉颇。

朝阳自廉颇身后缓缓升起,廉颇的神色在背光处看不清晰。

“师傅,这里是十石土豆。若是遇上意外,可食之。若一番风顺,待到来年春天,将土豆种下,亦能为军士们添道菜。”

许行和农家子弟们抬着十石土豆,轻轻放在路旁。

廉颇的亲卫们齐齐吸口气,渴望地看着廉颇,这可是土豆!

“善!”廉颇说完,脚轻踢马腹,头也不回地向着长平进发。

行进许久,亲卫这才回头,绵绵大山阻隔了看向家乡的视线。

“将军,女郎如此珍爱土豆,一个都舍不得多吃。这次竟大方地拿出十石。”

“女君孝顺将军,与你何干?”

“若是来年土豆丰收,我们岂不是可以带几颗归家去?”

“这事,你得问过将军才行。”

亲卫们夸张地偷看廉颇,生怕廉颇听不到他们的“私谈”。

廉颇勾起嘴角,大方道:“这次若能击败秦军,土豆均分给有功之士。若是战败,这些土豆就全部毁掉,一个不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将军且看我们如何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时光如流水,距离廉颇出征已过半旬。

封地被征召走大半的壮劳力,往常热闹的集市萧条了许多。

好在秋收已过,征兵没有影响到秋收。

封地北方的牧场,牧草渐渐枯黄,牛马成群的场景不复存在。

“阿政,正旦安好!”许多鱼一大早就守在赵政门口,只为对他说这一句话。

赵政茫然四顾,正旦?自己这一觉,竟是睡了好几个月吗?

院中门上新挂上两块长条形桃木板,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时人认为这样能压邪,尤其是秦人,特别相信这一套。

后世会在桃符上贴对联,也就是后来的春联。

“多鱼,今天是什么日子?你是不是记错日子了?”赵政感受一下微凉的天气,这不似寒冬腊月呀。

许多鱼将一块玉佩系在赵政腰间:“今天是十月初一,秦国以十月为岁首,故而今日便是秦国的正旦。”

中国古代有六大历法,分别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

而秦朝采用的是颛顼历,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是秦国比较早的历法。

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以十月为岁首。

而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朝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朝以十一月为岁首。

赵政摸摸腰间的玉佩,手感温润,纹饰灵动飘逸。

这是一块双龙形玉佩,有胎有骨,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蹲有跳,有卧有腾,灵活飞动,尽其灵而足其神。一看便知价格不菲。

赵政紧锁眉头,欲将玉佩摘下来:“这礼物太过贵重。”

许多鱼拦住赵政:“当日落入山谷中,是阿政你用玉佩,换来一碗栗米,一席歇身之地。恰逢岁首,辞旧迎新,这玉佩代表我诚挚的祝福。”

赵政低垂着头,那玉佩本是赵姬所赠,即便不换粮食,自己亦不想再留:“多鱼,谢谢。正旦安好。”

许多鱼拉着赵政来到廉老夫人院中,廉老夫人和廉小夫人笑意盈盈地看着两人。

赵政见到琳琅满目的吃食,目瞪口呆。

自廉颇走后,廉府闭门谢客,伙食简朴,不曾设宴。

“政,速来坐下。这个好日子,虽不便祭祀,我们一家人小聚一下。”廉老夫人慈祥和蔼地拉着赵政坐下。

赵政眼眶通红,在邯郸的那几年,家贫困苦,饱尝人情冷落。

赵姬娘家害怕引祸上身,只敢偶尔救济一二。赵姬心情不美时,对赵政非打即骂。

可以说,赵政自出生起,除了许多鱼,再也没感受过赵人的善意。

如今决心离赵归秦,处处皆是善意。何其讽刺?

由于赵政爱吃鱼,廉老夫人这一餐准备的全是鱼鲜。

考虑到赵政不会吐鱼刺,廉老夫人特意让庖厨将新鲜的鱼去掉鱼刺,做成鱼羹。

就连烤鱼,也是去骨的。

肉多刺少的鱼,则被片成鱼片,烫熟后,沾酱吃。

“快尝尝,这是狐崽带着村中孩童捉来的小鱼仔,还有村民们捕捞的虾子。他们听闻你要过节,一大早就下河去捉,还不肯要银钱。”廉老夫人笑呵呵地看着赵政大快朵颐。

廉小夫人命仆从递上一全套新衣:“他们将鱼虾送到门口,一溜烟地就跑了。可见阿政深得大家喜爱呀。嫂嫂没什么可拿出手的,这一套新衣乃我亲手所制,莫要嫌弃。”

赵政双手接过新衣,这衣服用料虽不华贵,但针脚密实。

衣服里饱含的情义,沉重得让赵政几乎难以托举。

赵姬都不曾亲手为自己动过一针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