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剑斩春秋 > 第11章 英灵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郑剑锋从盘龙殿出来后,直奔太子府。

郑剑锋回归的消息,郑广隆早就派人通知了太子府,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让太子府的人先不要进宫,安心的在太子府等候。

郑剑锋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潜进了太子府。

郑剑锋和众女久别重逢,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等和众女叙完旧后,郑剑锋来到演武厅,和三千宫女见面。

三千宫女见郑剑锋重新回归,也是一阵兴奋,郑剑锋查看了一下她们的修炼进度,发现她们虽然依然还是在入门阶段,但好像也进步了不少。

有不少人已然能举起一座假山了。

当天晚上,郑剑锋带着三千宫女,和赵芸她们悄悄往边城的方向进发。

戍绒城外,郭开看着城上一脸紧张的天乾国士兵,问柴荣道:“将军,此次我联军携大势而来,天乾国士气大落,我等只要抓紧攻城,天乾国的士兵必是一触即溃,这戍绒城我们便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还不攻城?”

柴荣道:“不急,让宋国做先锋,先探探对方的底,顺带消耗一下宋国和天乾国的实力。”

岳鹏他们自然知道晋国的打算,但没办法,谁叫自己的实力不如人家呢。

岳鹏下令攻城,在经过一番不算激烈的对抗后,天乾国的士兵弃城而逃,丢下了一座空城给岳鹏,所有戍绒城的居民都已经提前搬走了。

从种种迹象表明,天乾国早就料到戍绒城是守不住的,为了减少伤亡便提前把居民和物资撤走,但岳鹏觉得这一切太顺利了,有点不合常理。

虽然柴荣和郭开也觉得太顺利了,但没有想那么多,在他们看来,之前天乾国能夺回戍绒城,全靠郑剑锋,现在郑剑锋下落不明,生死成迷,而双方又是实力悬殊,根本就守不住戍绒城,还不如把兵力全部集中在戍绒城后面的斩仙台上。

陈苍、廉贞、勾镰等边城也是一样,提前把百姓撤到后方的勾陈、紫薇、万龙城里,把一座空城留给联军。

齐国大将田单对天乾国的举动也感到疑惑,但又想不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只能带着疑惑进入了勾镰城。

次日,戍绒、陈苍、勾镰、廉贞等城沦陷的消息,被边关守将以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到京城,朝野上下闻之一片愤慨,满朝皆是主战之声,就连一向以教化蛮夷为主张的文官,此时也是一片喊杀之声。

当然了,这是郑广隆提前沟通好的,他们都看出来了,郑广隆是想找借口攻打六国,以完成他一统神州的心愿,谁要是在他统一的路上使绊子,就等着被抄家灭族吧。

于是,在朝野上下一片的主战声中,郑广隆向晋国、齐国、宋国递出了战书,正式宣战。

民间,也有不少的青少年,纷纷涌入设置在各地的募兵处,誓要参军保家卫国。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参军的原因,因为军户家属可以免税。

天乾国建立将近百年,一些王朝没落的通病也开始显现出苗头了,比如土地兼并开始日益严重,比如气候变化,导致有些地方不是大旱,就是大涝。

后者郑广隆可以用赈灾来解决,前者郑广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毕竟,有本事兼并土地的,都是一些门阀世家,这些人都是抱团的,动了其中一个,其他的家族都会群起而攻之。

内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郑广隆就只能通过战争来缓解。

一来,可以消耗一些人口压力,二来就是通过军功来让老百姓看到晋升的希望。

当郑剑锋到达斩仙台的时候,在斩仙台城外,已经聚集了晋、宋、齐三国兵马,雍国、吴国、韩国见戍绒、陈苍、廉贞、勾镰四城接连陷落,都不见郑剑锋出现,也怀疑郑剑锋是否已经身死,便也派出小股部队出来试探,混杂在晋、宋、齐三国的军队中。

此时,六国的军队正在奋力攻城,想要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拿下斩仙台。

在他们看来,区区斩仙台,在军队的军事实力下,是绝对不会撑得过一天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六国军队的轮番进攻下,斩仙台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随时都有城破人亡的危险。

就在斩仙台快要被攻破的时候,从他们的后方、左右三面各杀出一支军队。

这几支军队皆是一身赤甲,血甲覆面,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清冷的幽眸,仿佛是三支从地狱归来的修罗军队。

她们的人数并不多,每支军队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但她们的战斗力极其强悍,一路纵马过来,没有半分的停留,所过之处,人马具亡,无一合之将。

六国的军队,加起来有上百万人,要真杀起来,短时间内,是杀不了多少的,但当这三支军队出现时,六国的军队马上出现了恐慌。

由于郑剑锋单人独骑斩杀十万余胡羯人太过震撼,世人皆知郑剑锋是个恐怖的地狱杀神,而忽略了郑剑锋所带的军队也是同样的恐怖。

所以当这支军队再次出现时,人们才想起了她们的恐怖之处。

尤其是郑剑锋一手提着赤血剑,一手扛着郑字大旗出现时,这种恐慌的情绪在六国军队中已经到达了极点。

没等主帅下令鸣金收兵,六国的军队四散逃窜,督战对的将军带领督战队连杀数百人也喝止不住他们,甚至还有急眼的士兵,红着眼睛对督战队举起屠刀,片刻之后,数千人的督战队被斩杀殆尽,就连督战将军也未能幸免,死于混乱之中。

由于突如其来的混乱,六国士兵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郑剑锋不管其他的人,手持郑字大旗朝六国的主帅帅旗的方向杀了过去。

六国的主帅在郑字大旗出现的那一刻,眼里就充满了震撼之色,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连帅旗都顾不得带走,在数百名亲兵的护送下仓惶逃离。

至于军队,他们也懒得下令撤退,正好让他们拖住郑剑锋,好为他们争取逃命的时间。

当郑剑锋到达帅旗下方时,发现这里早已经是人去营空,由于战场人数众多,痕迹凌乱,郑剑锋一时之间也判断不出主帅是朝哪个方向跑的,便放弃了继续追击的打算,转身汇合其他人一起清剿残余敌军。

这一战,六国军士战死二十多万人,俘虏六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战死的是由郑剑锋等人斩杀的。

而斩仙台的士兵共有五万人,只剩两千多人还活着,其中有五千重伤,七千多轻伤员,剩余的人也各自受了一些不同程度的伤,但并不严重。

郑剑锋的三千女兵零伤亡,这也在郑剑锋的意料之中。

郑剑锋暂时在斩仙台留了下来,并没有趁势带着三千女兵杀向六国联军。

如果郑剑锋愿意的话,带着这三千女兵,可以在六国杀个七进七出,而不会有任何伤亡。

但郑剑锋并不打算这么做,一是因为大家同为神州子民,自相残杀没什么意思,二是因为这三千女兵起的只是震慑作用,如果用得太频繁的话,反倒会激起六国奋死抵抗的决心。

六国何其大,就算三千女兵再牛,也无法兼顾所有战场。

就算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啊,别到时候天乾国深陷战争泥潭里出不来,最后像苏联一样,崩分离析的解体了。

郑剑锋不是没想过再打造一支无敌的部队,但却遭到了玲珑圣姑的反对。

她认为这样的军队根本就不属于人间,如果数量太多的话,难免会在人间留下什么隐患。

郑剑锋见她这么说,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斩仙台的士兵们开始打扫战场,掩埋尸体,清点收缴的物资。

郑剑锋看着被抬下去的天乾国士兵,基本都是年轻的面孔,年纪大约都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心里不禁一阵没由来的悲戚。

在现代,这个年纪的人,大多都还在学校念书呢,而他们,在这青葱岁月的年纪,却要被掩埋在冰冷的土地里。

能记住他们的,也只有他们的亲人,或者是寥寥的几个亲朋好友,几十年后,他们留在这世上的所有印记,都会被岁月所抚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郑剑锋找到了斩仙台的副将张秋平,斩仙台的主将孙桂英已经战死,斩仙台现在由张秋平主事。

郑剑锋吩咐他把战死的天乾国士兵的名字登记好,其实这个不用郑剑锋吩咐,张秋平已经在做了。

毕竟,战死的士兵都要发放抚恤金给他们的家属。

但郑剑锋吩咐他还要收集战死的士兵的一些遗物,还有他们的生平事迹,这就让他感到非常的费解。

太子殿下要干嘛?

看到张秋平疑惑的目光,郑剑锋跟他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郑剑锋想上奏皇上,为战死的士兵修建一座烈士纪念堂,用来供奉战死沙场的将士。

郑剑锋觉得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不应该被世人所遗忘。

张秋平见郑剑锋如此厚待战死的士兵,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并和郑剑锋联名上书,请求朝廷为战死的将士修建烈士纪念堂。

这一提议在朝廷上被一致认可,当然了,有那么一些为了找存在感的人,为了反对而反对,结果被文武百官联合起来臭骂一顿,又被一些脾气比较火爆的文臣武将一顿毒打,郑广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着,要不是郑广隆不想闹出人命,在最后关头出声喝止众人,他们就要被活活打死在朝堂之上了。

郑广隆本来想下旨,在太庙左侧修建一座英灵塔,用来纪念在统一战争战死的将士们,结果众人都觉得这个礼遇太高了,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郑广隆只能退而求其次,下令在武圣庙附近盖一座英灵塔。

武圣关侯,神龙帝国中期的一名武将,擅使青龙刀,武艺高超,一生鲜有败绩,并且为人忠厚,对待兄弟战友,一向都是义字当头,所以在当时不但军人对他十分敬重,就连江湖上的绿林好汉对他也倍加推崇。

后来关侯的年纪大了,虽说身子还算健朗,到终究是不如年轻人,在一次与胡羯人的作战中,因为援兵没能及时驰援,在斩杀一百多个胡羯人后,力竭而亡,所率部队,全部战死。

当支援部队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头颅已被砍去,到尸身在青龙刀的支撑下,仍旧屹立不倒,而且是面向大漠而立,像是死后仍旧要与敌人作战!

朝廷感念他的勇武,下旨敕封他为关武侯,到了神龙延平帝四年,朝廷又追封他为关帝。

天乾国高宗隆武十年,隆武帝再次追等他为关圣帝,尊其为武圣,武圣之名,由此传开。

神州大陆,以左为尊,朝廷在武圣的左边建英灵塔,算是对战死沙场的将士最高的礼遇了。

朝廷此举,甚得民心,军人这个职业,也因此在世人的心中显得神圣无比。

当人们得知这英灵塔是太子提议修建的时候,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对郑剑锋发自内心的尊敬,一时之间,郑剑锋的人气威望到达了顶点。

当然,这些郑剑锋都不关心,郑剑锋目前留在斩仙台镇守,待大部队到达之后,再随军队出发,重新夺回戍绒等边城。

天乾国也以晋国、宋国、齐国擅开兵戈为由,正式对三国宣战。

三国纷纷派出使者求和,但好不容易才找到开战的理由,郑广隆又怎会答应他们和谈呢。

于是,郑广隆让人给三国罗织了上百条罪名,当着三国使臣的面宣读了出来,并且随后派人把使者驱逐出境。

总结起来,天乾国就表达了一个意思,老子不想和谈,就想打你们。

三国无奈,只能被迫应战。

郑剑锋率领三千女兵随军队出发,但不会轻易出手,只有在天乾国士兵出现颓势的时候,才会率军支援。

也许有人会问了,这样的话,天乾国士兵不会装作打不过,让郑剑锋带兵支援吗?

那你就想多了,别说士兵为了争取军功奋勇杀敌,就算不为了军功,在战场上开小差,那不是找死吗?

谁会用自己的命,去为别人换取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