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懿成都令的征辟令下来了,在拿到了征辟令的第一时间,司马懿就入宫谢恩,又立刻向刘协和诸葛亮告假几天,说是自己还有一些个人的事情需要处理,等处理完了之后,便立刻上任。

“想不到啊,在我麾下两年多的人,居然会是大名鼎鼎的河内司马懿。”

李严看向了司马懿,心中满是警惕。司马懿化名在自己麾下这么多年,又办了诸多的事情,甚至是那些隐秘不能宣之于口的。

“还请李尚书莫要如此,懿不过是一凡俗之人,当不起尚书如此赞誉,懿今日专程前来,便是为了向尚书解释。原本懿不过是一离乱之人,隐姓埋名实乃是不得已为之。”

“无妨,是李某眼拙,居然不识仲达。如今还要恭贺仲达上任成都令。”

李严说着,就招呼司马懿坐下,又挥退了所有人。

“仲达此来,恐怕不仅仅只是和我解释此事,有事不妨直说。”

“好,尚书大人快人快语,那懿若是再隐藏心迹,便非君子所为,此来便是希望能够助尚书一臂之力。”

“哦?如何助我?”

“尚书大人受先帝所托,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可惜如今却困守永安,若是尚书能够北出关中,则能够凭借此功劳而入朝堂,届时,大人若是能携不世之功进入朝堂,则陛下倚重,而朝堂诸公也会心悦诚服。”

以外来户压制益州本土势力,是刘备留下的制衡手段,是荆州系和东州系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果有一天他们放弃了,那么就会被益州本土势力迅速同化,至于回关中、回中原的想法,也会付之东流。

因此,若想回到关中地区,必须尽早行动才行。否则,再经过一两代人之后,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便会逐渐认可自己是魏国人,认为曹氏家族乃是上天所赋予统治权力的正统之主,而位于蜀地之中的大汉政权将会被世人视为一个虚假、冒牌的朝廷,其正统性和合法性将受到严重质疑。人们可能会对这个政权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它并非真正代表着汉室的传承与权威。这样一来,蜀中的汉政权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压力,难以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

如今以谯周为首的益州势力中的投降派只敢在小范围内说着自己的观点,先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被夏侯信、曹真等人阻挡在阳平关和汉中,他们就已经跳出来了,说北伐空耗粮草,损伤士卒,以一隅之地而抗天下,智者所不为。何况魏代汉乃是天命,应验了那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魏代汉有了天命这个最重要的合法性,又经过了刘协的禅让,程序上也没有问题,所以当尽早归降,使百姓尽早得到休养生息。

这一番言论却被诸葛亮当面驳斥

“不想你饱读诗书,精通经史,还以为能够说出什么高论,却不想见识如此浅薄。你既是汉臣,当着陛下却出此等言语,不知允南心中可还有先帝的恩德,又可曾记得先帝的志向?当着陛下的面口口声声的喊着投降,还说是为了天下百姓好?这曹贼篡汉自立,我等即便投降了,可这是曹贼所立,非是大汉!”

“想我大汉,自高祖斩白蛇起意,武帝驱逐匈奴,成就煌煌大汉,虽有王莽作乱,可依旧有光武中兴,大汉如今不过是又一次遇到了波折,也是上天对我等的考验,只要我等能够团结一致,必然能够光复中原,再造大汉,何以出此等乱心之言?”

“汉贼不两立,臣请诸谯周,以正视听!”

蒋琬等人听诸葛亮说完这些话,立刻就跟上。

“汉贼不两立,请诸谯周!”

“汉贼不两立,请诸谯周!”

“汉贼不两立,请诸谯周!”

谯周被诸葛亮这么一顿驳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又见诸葛亮要杀了自己,心中惶恐不安,看向了自己的那些盟友。

其他人看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而归,居然如此强硬,想到诸葛亮手中掌握着大部分的军队,如今成都外面都是诸葛亮的大军,迫于诸葛亮的压力,诸人不敢直面,可要杀谯周却万万不能。

“丞相,谯周言语昏聩,理当治罪,可若是因言治罪,岂不闻道路以目?”

立刻就有人站出来为谯周说情。

“丞相,还请饶过谯周这一回,大不了让谯周辞官便是了。”

同样作为益州本土人,杜琼也跳出来为谯周求情。

“丞相啊!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当年曹操率领着庞大的军队南下征讨,江东地区的许多大臣都纷纷表示应该向曹操投降。而孙权也没有处罚那些建议投降的人,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曹操可是势如破竹、威风凛凛,其势力之强大让人望而生畏,许多人认为江东无法与之抗衡。如今丞相仅仅因为谯周的投降言论就要处死,那么势必会引起内部人心惶惶。还请丞相饶谯周一命,再责令辞官便是。”

刘禅本身就不想杀人,听到了有人出来说话,立刻就补上。

“相父不必如此,谯公不过是年老昏花了,不如让他辞官就好了,这打打杀杀的,总归不好。”

其他人见刘禅也这么说,立刻就出言保谯周,为谯周求情的人就更加的多。

诸葛亮看着局势知道自己不可能太过“霸道”,只是让谯周辞官。

————————

李严同样作为外来人,若是想要在蜀中立足阵脚,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和诸葛亮联合,然后拿出足够的功劳。

“不知仲达有何妙策?”

李严问司马懿,也想看看,司马懿到底有什么能力。

“上庸城申家和我家有旧,若是我能够说动申氏兄弟拨乱反正,不知道尚书大人可愿意出兵一试?”

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此来的目的。

“上庸?”

李严听完之后,立刻就在脑海中回想起上庸的地理位置,以及和自己这边的距离。上庸若是拿下了,就能够直接威胁关中,倒是一个好计策。

“那该如何取信他们?好端端的,他们恐怕也不会因为仲达一封书信就弃暗投明吧?”

利益,只有足够的利益,才能够让人背叛。这便是李严所相信的。

“曹叡上位之后,继续延续迁移户口,充实关中的政策,这首当其冲的便是关中附近的郡县,申氏正在其列,多受困扰,不知这个理由够不够?”

李严听完了司马懿这话,立刻就明白了申家为什么会反,也知道夺下上庸城的可能性大大的提高。

“好,仲达果然大才,可惜曹叡不能用,等你我拿下上庸,兵锋直指长安,且看看那曹叡是何等模样,到时候你我立下如此功劳,入主朝堂,互为盟友,则为光复大汉不世之功臣。”

“尚书大人过誉了,此战若是能够拿下上庸,皆是尚书大人运筹帷幄之功,懿这点微薄功劳,何足挂齿?”

司马懿谦虚的说着,又将自己的信物留下来给李严,方便申家兄弟相信,然后便回成都开始做成都令。

————————

不说李严开始和申家兄弟开始秘密的联系沟通,确定起事接应的时间和相关事项。

司马懿回到了成都之后,开始认真的做起了成都令,这成都令不好做,就如同洛阳令一般,城内都是朝中官吏,功勋子弟,稍微起一点冲突,说不得就会惊动许多人物,所以都城令不好做。

司马懿上面还有诸葛亮等人盯着,而且初来乍到,必须认真尽职,又小心翼翼的处理着朝中各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本土、荆州、东州、外戚等各个派系,各家的子弟少不得会有冲突,还要执行诸葛亮丞相府的各项政令,征粮征兵,抽调徭役,等等诸多事情。

诸葛亮还喜欢事必躬亲,有些事情还会将司马懿拉过去当面询问,这让司马懿有些受不了。

自己原本在曹丕的麾下也算尽职尽责了,可是和诸葛亮比起来,自己就是一个弟弟。

诸葛亮似乎有着极强的权力欲望和掌控欲望,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甚至军队的训练,保障等等,都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权臣;可又有极高的道德水准,不但自己家中过得极为简朴,空闲的时间就是着书立说,这种活法,让司马懿难以理解。

“诸葛孔明如此亲力亲为,殚精竭虑,如今正值壮年还好,时日若是一久,恐怕会出事情。”

司马懿将这些看在眼里,心中又开始仔细的观察起丞相府的诸多属臣,无论是蒋琬、董允、费祎,还是杨仪等人,还有关兴等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