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晃眼又是八年过去了,连淳哥的儿子都考上童生了,秀娘现在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

王澜还给她生了一个孙女,目前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孩,靖哥睿哥他们先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全家孙子多,唯独只有这一个姑娘,自然是放在手心疼爱的。

孙女叫李欣,跟在秀娘身边受教导,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

日子过得飞快,秀娘没有再去京城,她老了已经不能长途跋涉了。

李睿早就去京城做京官了,现在已经在内阁跟随周乙他们老家伙做事。

哦,周乙已经是内阁一品大员了,是皇帝的亲信,备受宠信的重臣。

李群还在外放,但也是三品大员了。

淳哥是五品官,先后去过三个外放地,做的有声有色,是有实干政绩。

一晃眼,孩子们在外面做的都很不错,李家早就不是当年的李家了,低阶官位上,族人当官人数是很可观的,京城的京官也不止一位,算是正式扎根在京城,站稳了位置。

清儿和卢俊在外放做的不错,以卢家的能力自然是不能拉下他的。

他们兄弟早分家了,卢老夫人在赵学而成亲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后葬入娘家墓地,紧靠着父母,在哥嫂给自己预留的墓地旁边。

卢老夫人走时是含笑而逝的,她说谢谢哥嫂容她,她很开心死后能靠在父母旁边,临终前把自己最后剩下的养老庄子也留给了赵家学堂。

这一点卢家是同意的,也算用尽力气修复了与赵家的关系吧。

老夫人走后,卢俊外放好几年做的挺成功,清儿又给卢家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夫妻一共有三个儿子。

老夫人去世后,卢大人就主持分产不分家,把他们夫妻手里的东西也给兄弟两个彻底分清楚了,算是分产不分家,彻底分家要等自己和老妻去世以后才行。

这一晃就是十年,秀娘已经不在书院教书了,她在书院也干了小二十年,岁数大了,眼睛老花,不得不辞去书院夫子的职务,回家养老。

这一年淳哥也已经不再年轻,是人到中年的时候,看着老迈的母亲,和哥哥们商议后,他做了个决定。

辞官回乡教书,这一直是他的愿望,如今借着回家照顾母亲的理由,干脆辞官了。

李睿等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成全了弟弟。

李睿如今圣眷正隆,眼瞅着前途无量,官位还有希望晋升,那么群哥和淳哥其他儿郎不可能再出高官,这事也被秀娘预料到了。

淳哥自己对权势官位并不迷恋,他想做的都做到了,想有功名做状元,他得到了,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去外放做父母官,他的政绩是优良,皇帝都赞过。

如今他又想回乡教书,去传承继承母亲奋斗一生的事业,作为读书人,他也很高兴能回去教书。

李家虽然有点惋惜,可还是支持了他,要紧的是妻子王澜也很支持他,毅然放弃了京城的一切回了家乡陪伴丈夫去做教书匠。

回到家乡学堂的淳哥夫妻俩,非但没有失落难受,反而异常开心,觉得鱼入大海,这是海阔凭鱼跃,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擅长的事。

王澜负责教姑娘们礼仪教养,人情往来,管家理事,淳哥负责教男孩们读书科举,琴棋书画,夫妻二人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奋斗的目标。

他们能这样坚决,也是得到了秀娘的鼓励和支持。

虽然京城很多人不太理解,淳哥人到中年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政绩优良,就算做不了高官,也是实权官员,怎么就放弃了呢,这简直太可惜了。

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也不同。

卢家张家等世家对淳哥和李家是赞不绝口,培养家族儿郎正需要淳哥这样有过官员经验的族亲回家族,可说是如此,谁能真的做到呢。

可淳哥做到了,他回到家乡,教书育人,钓鱼画画,带着老母亲和一群侄儿崽子,满山遍野的去采风游玩,日子过得好悠哉快活。

秀娘老了,已经不教书,也不去织作坊了,她把自己从织作坊和酒坊分的钱做了一些处理,都给儿孙族亲们交代清楚了。

省城书院定期捐赠书籍笔墨和粮食,留给条路。

江南书院那边也是如此,友好往来给族亲儿郎们多条出去见失眠的路,该捐的不能省。

剩下的用于帮衬附近家穷的村子,让他们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别忘了我们想成为人人称颂的望族,就要帮衬穷苦百姓。

这些钱就作为这些事的启动资金,由李家学堂出面去做事,为李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准备,去亲眼见识苦难,去帮扶穷苦的百姓,去起身实践,去地里见证水稻麦苗的成长,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

此举被族中日志记录在内,李家族亲坚决执行秀娘留下的任务和教导,淳哥作为督促人,指点大家亲身实践,拥有理论不够,还要有实践经验才行,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书读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那是废物。

秀娘得闲多半用来教导孙女了,把一身的本事和缂丝手艺都传给了小孙女,唯有这个孙女最得她的宠爱。

几个孙子辈都有功名了,靖哥的两个儿子也是秀才了,只等后面再考举人。

去年,李家老太爷去世了,紧跟着夜里老太太也走了。

秀娘和公婆好伤心。

虽然知道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早晚有这一天,可是心里还是难受的。

淳哥不敢怠慢,一直陪在长辈老人身边,生怕他们有个好歹。

老人的丧事很隆重,老人去世后,将自己留在酒坊的那份份子钱,也无偿捐赠给家族和学堂,其他用于修建祠堂和墓地。

如今三房也不需要这么多钱,该捐的就捐了,也算是给孩子们留条路,买了几个庄子以孙子孙女的名义捐给族学和宗族了。

李家正式退出酒坊,把利润留给了族亲。

这一点二叔和公爹也是同意的。

二叔也老了,不做村长了,现在的村长是四爷爷家的孙子,年轻有为的岁数,为人公平公正,手段很不错,跟在二叔跟前历练做事也有十多年,早就对村里十分熟悉了,得到全部族老和秀娘等人的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