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井昭仪没了亲生的皇女,她和东阳之间的合作也就有了变化。
井昭仪含着泪对她说,他没能保住他们的女儿,但他们之间的合作依然还在。
他们东阳愿意在背后帮助池景宣杀了池渊帝,到时候,池景宣是选择自己继位还是扶持三皇女继位,她在背后做手握实权的摄政王都可以。
池景宣没有告知井昭仪自己的想法,依然选择了蛰伏,在暗地里试图瓦解姜家。
其实,随着她年岁的增长,对于皇位,她已经没了最开始那般的执着。
可就在前一段时间,三皇女当街做出淫秽之事,彻底惹了池渊帝的厌恶。
井昭仪前去求情却被池渊帝一番痛斥。
他突然主动找到了池景宣,告诉了池景宣一个让她措手不及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池景宣所有的计划都做出了改变,更是冒险决定在池渊帝围猎时选择了刺杀。
井昭仪口中的消息就是,当年他们的孩子没有死,现在的三皇女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原来,东阳那边始终就不曾对池景宣坦诚过。
东阳告诉池景宣的计划是,扶持井昭仪生下的皇女继位,池景宣做摄政王。
东阳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要摆脱附属国的地位,从此不再向北池纳贡。
井深作为大皇女和东阳皇帝的使者,还向池景宣保证,它们不会干涉北池的内政,侵扰北池的国土。
可实际上,东阳的野心根本不止于此。
井昭仪承认了自己的私心,他是故意将三皇女和那名使男生的孩子对调的。
原因就是他知道如果孩子是他所出,流着东阳一半的血脉,那这个孩子就绝无登上皇位的可能。
东阳真正的计划是让井昭仪生下皇女,然后和使男生的孩子调换,让孩子明面上没有了东阳的血脉。
再想方设法害死或者弄残其他的皇女们,让池渊帝和北池没了其他选择,只能选择三皇女继位。
等到三皇女继位后,就会反过来向着东阳俯首称臣,岁岁纳贡,不断削弱北池的国力,最终将北池吞并。
之所以找上池景宣,选择和池景宣合作。
一来是因为池景宣依然对皇位不死心,有着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
二来是池景宣和太上皇、池渊帝长得相像,必要的时候可以找池景宣借种。
井昭仪在知道三皇女已经没了继位的可能,他再也无法回国和自己爱的人长相厮守的时候,人就已经疯狂了。
支撑多年的信念一朝崩塌,他再也顾不得其他,知道自己怎么样都无法自圆其说,无法给出池景宣一个合理的解释,干脆全部都合盘托出,反正他的手里有池景宣最大的把柄,池景宣也无法拿他怎么样。
池景宣这才知道自己完完全全的被利用了,在知道东阳真正的打算后,她的内心愤怒的无以加复,恨不能立时杀了井昭仪。
她再不济也是皇室之人,她只是心有不甘,想要争一争,试一试,看看如果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她,那么北池国在她的治理下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毕竟无论是扶持三皇女还是井昭仪生下的皇女,至少都是她们老池家的人,她是和东阳勾结,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想要看着北池灭亡。
可她的愤怒在井昭仪的下一句话下烟消云散了。
井昭仪说,如果她不对池渊帝出手的话,那么会直接向池渊帝告发她,大家一起鱼死网破。
毕竟三皇女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据。
眼见着池景宣冷静了下来,井昭仪又开始哭泣。
三皇女毕竟是他们俩亲生的女儿,池景宣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为她做过什么,现在眼见着三皇女没了指望,不如直接刺杀池渊帝。
在池渊帝暴毙没有留下遗旨的情况下,想必几位皇女会争的两败俱伤,到时候三皇女有了池景宣和东阳的支持,说不得就能争上一争。
刚刚经历了被东阳人欺骗的池景宣,自然是已经不再相信井昭仪的话了。
可她不相信归不相信,井昭仪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她做了那样的事,不说诛九族,至少整个安郡王府都要为她陪葬的。
池景宣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三日。
杀了井昭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井昭仪敢来找她自然也就留了后手。
那么似乎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眼见着到了井昭仪给的期限,池景宣决定铤而走险。
如果什么都不做任由井昭仪告发她,全府上下毫无挣扎的去死。
不如按照井昭仪的要求去做,至少还能留下一线生机。
若是刺杀池渊帝成功了,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是不成功,至少也拖延了井昭仪一段时间,届时再用别的借口拖住井昭仪,那么她们安郡王府或许还能再做别的打算。
可她万万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
井昭仪那边她是成功的拖住了,可却败在了平日里被她们当作透明人的陈雨晴的身上。
她们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只以为一个小小的陈雨晴,还不是任由她们捏圆搓扁,无法翻身。
一切发生的是那样的猝不及防,快到让她来不及将池珍她们送出去,给安郡王府留下一丝血脉,就这样被一网打尽。
除此之外,池景宣还交代了她暗中培养的势力的地点,以此来换取她们最后这段日子的安稳和平静,不要再对安郡王府的其他人动刑了。
姜唐万万没想到,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池景宣,背后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若非她今日陪着姜白茶和池青橘一起审问,亲耳所闻,只怕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她捧着手里的供词,心情颇有些沉重。
有了池景宣的招供,接下来的审问就顺利了许多。
池珍、池珊、池瑚以及其他人,都将自己做过的事情一一交代清楚。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中不乏一些风流韵事以及打死下人之事。
但和池景宣做的那些比起来,实在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这些供词到了池渊帝手里的时候。
池渊帝的眼睛,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