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226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6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也就是说,两条路,都走不通呗?”李复笑了笑。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想要坐地起价的可能。”老周思索着说道:“其实,也有两家人,漫天要价,只是,咱们没有满足罢了,若是满足了他们狮子大开口,对原先签订契书的人,可就不公平了,王府麾下,在长安城还有很多土地宅邸,将来,势必也是要进行一番开发售卖的。”

“这个口子不能开,一旦开了,后患无穷。”

“所以,也就没答应他们。”

李复点头。

“做的不错。”

“这个口子的确是不能开,置换房屋的六户人家,出售房屋地皮的两户人家,这八户人家,谈事,办事,干脆利落,没给咱们添什么麻烦,咱们也不能辜负人家。”

“想要坐地起价,想要撒泼打滚的要钱?”

“要是人人都用这种手段来威胁。”

“那将来做起事来,成什么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给他们提个醒,还有三天时间,三天时间一过,他们愿意守着他们的宅子住在那里,那就让他们住在那里吧,地皮丈量划分好,咱们不占便宜,但是将来在土地的实用上面,也不能让他们占了咱们的便宜。”

“是谁的就是谁的,划出道道来,井水不犯河水就是了。”

“人家住在那里,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人家的宅子土地,咱们不能勉强人家。”

李复是不会拱起什么钉子户之类的概念的。

房子是人家的,地是人家的,人家就是想要住在那里,守着自己的老屋,守着自己的土地,不想给别人,怎么就钉子户了?

买卖交易,谈的成就谈,谈不成,避开就是了。

反正现在图纸还没出来呢。

而且,如今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

普通的民房,居住用的,能盖个两层,就已经很不错了,鲜少有三层的。

几处老房子在那边,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对了,卖房子卖地的那两户人家,是要在长安城另外的地方购置房子还是怎么着?”李复问道:“钱方面,一定不能短了他们,他们若是在长安城其他地方购置房屋,后续花销不够的话,咱们该出钱的也给出点钱,他们给咱们省去了麻烦,那咱们也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咱们泾阳王府麾下,做人做事,都要讲究个诚信。”

“名声,要顾着点。”

好歹也是皇室宗亲,为了点钱,把名声弄坏了,一点都不值当。

再者说,泾阳王府并不缺钱。

这年头,名声可太重要了。

泾阳王李复的名头将来拿出去,不求能抵多少钱,可是也不能被人扔烂菜叶子啊。

“谁给咱们方便了,咱们,也要让人家方便,这都是相互的,懂吧?”

“是。”老周恭敬应声,心中对自家郎君又是敬佩了几分。

“行了,你和马周,把这事儿处理明白,让马周多往姜少匠那里走动走动。”李复说道:“办这事儿,大家就得有商有量的来。”

“那边的情况,也跟姜少匠多说说,等到将来出图纸的时候,该避开的避开就是了。”

“是。”老周应下了。

中午吃完饭,李复刚想着回去陪着媳妇儿睡午觉呢,宫里就来人了。

两仪殿的内侍带着李二凤的口谕来的。

“殿下,陛下请您进宫一趟,说是有要紧事,百骑司的人,从凉州回长安了。”内侍低眉顺眼的说着:“陛下说,只要跟您说起凉州,您就知道是什么事儿了。”

李复一听这个,恍然大悟。

懂了!

凉州嘛!

前两天说过,百骑司的人从高昌回来,入关,那会儿就在凉州呢,这会儿是回到长安城了,那么他跟李二凤心心念念的东西,也一定给带回来了。

另外,还有高昌送到长安城的大批棉花。

今年这个冬天,长安城的金吾卫,算是好过一些了。

“走,进宫。”李复大手一挥。

这事儿还不得抓紧一些?

这是要紧事。

“来人,去跟夫人说一声,说我有要紧事进宫,陛下找我说棉花的事情。”

这样一传话,自家夫人也就明白了。

当初最会弹棉花的,还是自家夫人。

后来这活儿........给伍良业了。

反正他们这些人在庄子上闲着也是闲着。

这种重活儿,怎么舍得自家夫人去做呢?

再后来,庄子上有专门弹棉花的人家了,伍良业他们这才解脱出来。

今年庄子上地里的棉花收成了之后,也全都交给那户人家,如今他们在庄子上经营着一家弹棉花的作坊。

他们出工出力,宅子里出棉花出钱。

今年冬天,让王府两卫,和长安城的金吾卫一样,全都穿上棉衣。

“是。”丫鬟应声,往后宅去了。

李复和内侍一起,带上护卫,骑马进宫。

甘露殿中。

李五和另外几名百骑司站在殿中,中间摆放着一台织布机。

“陛下,这就是高昌人用的纺织棉花的机器。”李五解释着,并且让人上手演示。

李世民在一边认真的看着。

“另外,这个小一点的机器,是用来去棉花籽的。”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认真点头。

当真是方便不少。

大唐的工匠也能做。

原先之所以做不出来,也不过是工匠们对棉花,并不了解而已。

大唐的能工巧匠何其多,这简单的构造,可难不住他们。

去年,在泾阳县庄子上,棉花也是头一回在关中大规模的种植。

以往,都是在宫中御花园,或者是长安城其他高门大户家的后院里,种个三五株,用作观赏,仅此而已。

寻常工匠也接触不到棉花,而且去年庄子上种完了之后,采完了,也是宅子里的人处理的,拿着棉花给工匠,工匠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现在好了,有现成的了。

能用就用,觉得不好用,那就改嘛。

“今年从高昌运到长安的棉花有多少?”李世民问道。

“仅此次一同到长安的,有三十车,后续还会有队伍运送棉花入关。”李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