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这样,郎君和夫人真是好人。”杨家大娘子面露激动:“多谢赵管家,赵管家,您也是个好人。”
老赵一怔。
好嘛,自己也成好人了。
算了,好人就好人吧。
“那你愿不愿意嘛。”老赵笑道:“这是郎君和夫人给的机会,他们觉得你一个人也不容易,家里的孩子还在庄子上的书院上学,眼见着庄子上的人,都逐渐的过上好日子,总不能把你给落下不是。”
其他人家家里都有家中顶梁柱,能出去干重活,出力气挣钱。
而杨家大娘子,即便是将自己当成男人使唤,肯出力气肯干活,但是比起那些在工地上挣钱的,还是多有不足。
她倒是也想着去工地上卖力气,可是工地上在人员富裕的情况下,只要男人。
工地上的管事也说了。
知道她不怕辛苦,有力气,也肯卖力,但是不管是修房子也好,还是修路也罢,干起活儿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真要是好几个人一起抬巨石,女人的优势还是不如男人。
如果真的想干活的话,工地上如果有零工,会通知她去干的。
不仅仅是杨家娘子,其余人家,健硕的女子,工地上的零碎活,都归了她们,也算是能让她们挣点钱,补贴补贴家用。
真正的穷人家,哪儿会怕什么工地上的活儿辛苦,不管是运土,还是抬石头,她们即便是女子,也是当男人使唤,这些事情,也是做得的。
想要过日子,哪儿还顾得上矫情。
“今年庄子上也盖了一批新房子,到了年底,又是要置换房屋的时候了,我知道你家中条件比较艰苦一些,所以,你要抓住这个机会,而且将来大壮读书也要用钱。”
“往后过几年,庄子上的人家陆陆续续都换了新房子,总不能就只有你一家住在老旧的房屋里,每年冬夏,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让人提心吊胆的。”
老赵这话说出来,自己倒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这也是事实。
村里的老房子,都有这样的危机,夏天要是下大雨,连续两三天的那种,就得担心房子被雨水冲泡会倒塌,或者是房顶漏水什么的。
这都不好说,毕竟现在住的房子,大多都是泥砖垒起来的,若只是一场大雨,过去了也就罢了,就怕阴雨连绵的天气。
还有冬天的大雪,房倒屋塌的例子还少吗?
莫要说外面庄子上的人住的房屋了,便是长安城里,每年因为下雪倒塌的房屋有多少?
下大雪的时候,城里的金吾卫巡街反而更勤快了,就是担心城内有百姓的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金吾卫若是能及时发现,也好赶紧救人。
“赵管家说的对。”杨家大娘子连忙应声。
“那你这是答应了?”老赵笑着说道:“我这就回去向郎君和夫人复命,顺带着,你明日一早,就来宅子里吧?到时候我来安排。”
“是。”杨家大娘子向老赵福身行礼:“多谢赵管家,多谢郎君和夫人,我一定珍惜机会,在宅子里好好干活,不辜负主家的信任。”
杨家大娘子也表态了。
“行了,这工地上的活儿,你就别做了,回去准备准备吧。”老赵笑道:“往后,专心将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不要耽误了在宅子里干活,白天在宅子里,晚上还是可以回家住的,郎君说了,鉴于你的情况,就不给你安排夜里值守厨房的活儿了。”
杨家大娘子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感激身为郎主的李复两口子,还有一直帮助自家的赵管家了,只能激动的连连应是。
周围的人也竖着耳朵听了几句。
在听到杨家娘子得了这样一份好差事之后,纷纷向她道贺。
都是一个庄子上的人,知道杨家大娘子这些年日子过的不容易。
早年间两口子日子就过的不怎么好。
杨家娘子的公公婆婆卧病在床,为了治病,没少花钱,她的夫君为了挣钱给老人家看病,在外出力气,结果出了意外,人没了。
后续人家倒是给赔了一笔钱,但是这笔钱,也都用在给公公婆婆看病了,早就花完了。
钱花完了,人也没坚持多久,也走了。
杨家大娘子是掏空了家底,最后还是在庄子上的帮助下,才将给老两口把身后事给办了,后续这几年就一直独自拉扯着儿子杨大壮。
好在这两年庄子上的日子算是好起来了,多少能挣些钱,能维持住这个家。
否则,只靠着他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仅仅只是种地,就够家里忙活的,更别说让孩子去上学了。
如今,地里的活儿,依旧是娘俩一起忙活,到了春耕的时候,杨大状就跟书院请假,去和母亲一起在地里干活。
书院的先生感念他的孝顺,也不为难他,后续回来将落下的课程补上就是了。
今年春天,甚至让学生们一起,帮着下地干活去。
这都是身为副院长的陆德明教导的好。
陆德明对于李复所说的,教书育人,树立品德的说法,十分赞同。
先贤所教授读书人要明白的道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籍上。
泾阳王曾有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道理!
太有道理了!
陆德明甚至让人找了块大石头,把这四句话刻下来,放在了学堂的院子里。
甚至还想着,以后若是有什么良言警句,都找石头刻在上面,放在各个院子里,让在学堂上课学习的孩子们,能够时刻看到。
对了,墙面上也能刻,找上好的石板,打磨好,刻好字句后,镶嵌到墙上去。
书院嘛,要有书院的氛围。
春种秋收,书院也要求孩子们要参与到其中去。
在书院读书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都是跟着父母种过地的。
而也有少部分,家里条件很好,小时候没吃过苦,到了岁数,家中父母听说书院的名头,就奔着书院的名声来,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的。
这一部分孩子,无疑是最应该去躬行的。
老赵将消息传达到之后,也就没在外面多停留,宅子里还有他需要做的事情呢,而且,得到杨家大娘子确切的回复之后,他还要回去向郎君和夫人复命。
回到宅子里,老赵去了趟账房,从账房那里拿了发放赏赐的账本,翻看了一番,确认无误之后,便带着账本去书房了。
书房里,李复还在研究倭国的事儿。
李韶倒是清闲,只是在琢磨手里的一堆地契,将地契都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开始分门别类的放了好几堆。
“郎君,夫人。”
书房的大门敞开着,老赵恭敬的站在廊下。
李复抬起头来,看向门外。
“进来。”
老赵这才抬脚走进书房里。
“看你这样子,事情是办妥了?”李复笑着问道。
老赵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已经办妥了,属下问过杨家大娘子了,她愿意来宅子里干活,明天一早就过来。”
李复和李韶两口子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那挺好,反正,宅子里的事儿,你是管家,你安排吧,剩下的,我就不管了,对了,往后这些事情啊,多问夫人。”李复笑道。
“是。”老赵拱手应声。
随后将账本双手奉到李韶面前。
“夫人,这是今日下发给宅子里的下人们的赏赐,赏钱已经发下去了,这是账本。”
李韶微微颔首,接过账本。
“发下去就好,这两天大伙也都辛苦了,宅子里要是没有什么要紧事的话,就安排大家休息一两天吧。”李韶说道:“等过两天,厨房那边,还有的忙呢。”
老赵点头应声。
他自是知道,这乔迁宴的事情,还没办完呢。
长安城,国子监。
孔颖达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封信,有些头疼。
一向在泾阳县庄子上待得潇洒的陆德明给他写信了。
聊的还是倭国使者的事情。
“怎么连陆博士都关注到了。”孔颖达叹息一声。
随后想想就明白了,泾阳王回到庄子上去了,肯定是通过泾阳王知道的。
而泾阳王对外族人,向来也没有什么好态度。
朝廷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也为了安稳四方番邦的心,不会拒绝倭国使者,给了两个国子监监生的名额。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沸腾起来了。
人都麻了。
群情激愤。
在他们看来,两个倭国人,进了国子监,成了国子监的监生。
那他们岂不是多了两个倭国人同窗?
这怎么行?
有这样的同窗,那都拉低了他们国子监监生的身份。
就不能送到别的书院去吗?
就非要在国子监吗?
这真是癞蛤蟆跳脚背上,不咬人恶心人了。
国子监里也都在传这件事,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子监这边还没有通知倭国的人来这边上课。
孔颖达知道陛下是想要如何应对这件事,这也是他们在宫中都商议好的,但是旁人还不知道呢。
而且,如何应对倭国的使者,这事儿也不能往外传啊。
如此一来二去,孔颖达反而成为了被人误会的最深的那个人了。
都拿着他孔家传人的身份说事,说他为了推行先祖有教无类从而接受了倭国人什么的。
孔颖达心里也是委屈。
但不能往外说。
“唉~~~”
孔颖达自己坐在书房里,长叹一声。
无奈摇头。
“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孔颖达想了想,还是给陆德明回了一封书信,倒是没有明着说,只是说自己要教授一些什么样的课程,最后告知陆德明,让他不要担心,自己心中有数。
甚至,不止是自己心中有数。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差不多了,能理解就理解,若是理解不了,也没办法了。
有一瞬间,孔颖达甚至觉得自己在忍辱负重。
倭国的使者如今住在鸿胪寺安排的驿馆当中,他们在长安城,也并非每日只是等候,坐以待毙。
有了遣隋使的经验,他们对于应对长安城的官员们,还是有一套心得的。
只是等着的话,可是成不了事的,要主动出击才行。
于是乎,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在朝堂上请求拜师学习,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带着礼物,分别去拜访长安城的官员。
不管大官小官都去拜访问候,所携带礼物,也各有不同。
但凡能跟大唐的这些官员打好交道,那么对于他们要在长安做的事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
届时,就算是他们向大唐皇帝请求什么,也有人能够帮着说话。
驿馆中,义直古麻吕跟高丸真藤坐在一起喝茶。
“最近进展遇到了一些阻碍,原先对我们还算热情的太仆寺的那些官员,现在对咱们的态度也不明朗了,曾经我说想要一些大唐建筑的图纸,他们说会帮我们找,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动静,我问了好几次了,每次问都是推脱。”义直古麻吕无奈叹息:“我也不知道,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明明一切都好好的,好像突然之间,就变了。”
高丸真藤思索一番。
“会不会是,咱们没有给太仆寺的官员送上珍贵的礼物,他们没有收到东西,从而对咱们的事情不上心呢?”
“可是,送礼物的话,咱们早就给他们送过了啊,当初正因为是送过了礼物,所以我向他提出要图纸,他才会答应的这么干脆吧?”
“大唐的官员真是不厚道,明明收下了咱们的东西。”高丸真藤气愤的拍着桌子。
义直古麻吕也是直叹气。
“看来,咱们在这方面上,还得研究研究,加把火。”
“不过好在,咱们以使者的身份向大唐皇帝请求拜师学艺,现在他们并没有拒绝,为了维护大唐的颜面,他们也不会拒绝,这就是机会。”
“等到拜师之后,一切应该就容易多了。”
义直古麻吕实际上是将最大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大唐如今风光无限,大唐的皇帝,应该不会驳回他们这样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