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百骑司的人将这份资料送来,而且已经明确了中原与倭国之间来往的路线,这就说明,百骑司的人要开始行动了。

他们会沿着这条路线出海,前往倭国,并且在倭国安顿下来。

甚至沿途会留在新罗,百济,高句丽这些国家,安静的潜伏在那里,等候将来为大唐做事的时机。

在看清楚高句丽对大唐周围的威胁之后,李世民就不会坐视不管了,即便是短时间内不会征伐高句丽,也会留心那里,在那里布置百骑司的人。

至于倭国,金银铜矿,李世民更是志在必得。

路远一点也无妨,只要能运送到大唐本土,怎么着都是赚的。

但凡是金属矿,大唐全都要!

李二凤越来越能体会到百骑司的好处了,用起来也是越来越顺手了。

李复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这不挺好的嘛,等到将来真要打的时候,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百骑司除去送材料之外,还带来了李世民的信。

说明了过两天和太上皇还有皇后,以及孩子们要来庄子上的事情。

毕竟是乔迁宴,李复的这宅子盖了也挺长时间,搬家也是件正经事,值得庆祝。

更何况,正好趁着这会儿天气好,出来走走透透气。

李复看到这些的时候,无奈一笑。

乔迁宴是乔迁宴,你想出来走走,透透气,又是另外一回事吧。

皇帝从宫中出来,但凡要是做点什么私事,比如说为了寻开心而打猎,那挡在李世民面前的就不是一个孙伏伽了。

自从孙伏伽劝谏李世民闲着没事儿不要出城打猎而得到赏赐之后,御史台的那帮人,就天天盯着呢。

还有这种好事儿?

那皇帝陛下的行动,可就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随便带几个人就出宫了。

不然臣等可要劝谏了。

你不听,那臣可要以头抢地了。

在李世民的纵容下,御史台的那帮人,邪乎的很。

但是吧,李世民在动真格的时候,他们又安静的很。

所以说,这帮人的底线,如同美少女的脸蛋一样,富有弹性。

庄子上新宅子这边,乔迁宴举办当天,苏定方在军营中,特意吩咐了巡逻的人,而且,今日的巡逻,密集程度比往日增加了有一倍多,用人数量也是直线上升,除却守营的人之外,其他事情全都停下,人全都派出去巡逻庄子,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和太上皇来庄子上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庄子上的庄户们也都知道。

虽然这次闹的动静有点大,但是庄户们也觉得正常。

以前庄子上没有这实力,现在有了,可不是得布置上嘛。

自家主君可是皇亲国戚,是太上皇的亲侄子,是当今陛下的堂弟,乔迁这么大的一件喜事,两位陛下从宫中来为主君庆贺,也说的过去。

早上庄子上的动静不寻常,庄户们才知道这件事。

远处,旌旗招展,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宫中的左右千牛卫,御刀宿卫侍从守着两辆奢华的马车,缓缓行进着。

这还是李渊和李世民来庄子上,阵仗最大的一次。

以往李渊来,宫中动用千牛卫,也不过百人护送。

至于李世民,他的行为就更野了,就带着几个护卫,带上身边的几个大臣,骑着马就来了。

也难怪乎御史台的人挡着他,不让他出宫。

一个皇帝,出宫就这么几个人,遇到事儿还要自己往前冲,这多危险啊?

你可是皇帝啊。

但凡出点差错,朝廷怎么办?大唐怎么办?

能不能清楚一点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不要这么任性?

但是这种事吧,御史台的人有时候拦得住,有时候拦不住。

拦不住的时候,就只能事后在李世民面前念叨。

之前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他们来庄子上,都是说走就走,让人备马之后,直接就来了,御史台的人连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等他们知道了李世民要出宫了,再去拦人。

人都已经跑出皇城了。

两位陛下这次出来,到庄子上,那是有正儿八经的理由的,而且也是带足了卫队,御史台的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自出皇城开始,见到这等场面,朱雀大街上,两边就站满了百姓。

一些来长安城的胡人,还是头回见到这等阵仗。

莫说是胡人了,便是长安百姓,一年到头也看不见几回。

今年倒是比较特殊,之前李靖将军把突厥的大可汗抓回来的时候,陛下就是在城墙上,接受颉利可汗投降的。

大唐不兴跪拜,因此,街道两边的百姓见到皇帝的车驾路过,也只是低头拱手行礼,表示对大唐皇帝陛下的尊敬。

而胡人们,则是将右手掌放在心口处,跟着躬身行礼。

本来胡人在长安城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若是见到天可汗的车驾还不行礼的话,周围的百姓能打死他们,而且官府还不带管的。

李世民坐在马车上,透过车窗看向外面的百姓,偶尔挥手向百姓示意。

而李渊坐在马车里,看到长安城内的热闹繁华,以及各种胡人,心情也是大好。

大唐繁荣昌盛,这也是他乐见的,自然要高兴。

大街两侧,有金吾卫站岗维持,千牛卫队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紧密的护卫着皇帝的车驾。

马蹄声响彻长街,所经之处,百姓们都屏息凝神,只是行礼,不敢言语,唯恐惊扰圣驾。

等到车驾过去之后,百姓们才开始议论,猜测皇帝今日为何出行。

有的孩童则是见到这等场面后,跟自己的父亲说,等到将来,自己也要成为威风凛凛的将军,护卫皇帝陛下。

而身为父亲,则是面带笑意,鼓励着孩子好好努力,将来参军报国。

贞观三年冬日,大唐对突厥用兵,荡平草原,生擒颉利可汗,对于百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毕竟,这口气也不光是憋在李世民的心里,更是憋在大唐北方所有的百姓心里。

很久了。

这口气出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