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的确是个好地方啊,不然也不会留到武德九年还没有被李渊赏赐出去。
说一千道一万,李复是占大便宜了,以一个郡王的身份,入驻进了超出郡王规格的宅邸。
也就只有李复,嫌弃那宅子冬天不暖和。
在屋里放炭盆放的多了吧,李复自己还有心理阴影。
一想想,大冬天的,关着门窗搁屋里烧炭,谁心里不犯怵?即便是知道那炭盆里烧的都是精心制作的室内炭,那李复心里也担忧。
这一年的时间,李渊一直待在大安宫中,未曾再出宫了,春日里本想到庄子上走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到了夏天,酷热难消,李复带着孩子们在庄子上,他也没有再去,连以往去仁智宫避暑的惯例都没有施行,秋天,李复去赈灾了,一直忙活到年前才回来。
如今李渊听到李复的提议,心里也想着,出去转转也好。
他刚刚禁足了张婕妤,估计张婕妤也不会心甘情愿就在殿中待着,肯定会闹腾,倒不如趁着这个时间,自己离开宫中,张婕妤就算是闹腾,也闹腾不出什么花样来,毕竟自己不在,她能跟谁去闹腾去?
现在内廷已经换人了,可不是以前了。
趁着自己离开宫中的这些天,内廷要做什么,他就不管了。
张婕妤,就算再宠爱她,就如同裴寂说的那样,不过是个玩物,比起李家的江山来,微不足道。
她想做皇后,断然不可能,前有长乐王,后有义安王,若是还纵容张婕妤,那万古的骂名等着他这个老头子呢。
李孝常的确也是李家人,但不过是个旁支罢了,大唐皇室的正统,在他这一脉,儿子争斗,斗来斗去,都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还都是嫡子,那些封王算什么?
夺权和谋反,李渊心里分的很清楚。
至于长孙安业,长孙晟英雄一世,怎么养了这么个东西。
“你去见二郎的时候告诉他,马上就要到元日了,大安宫这边,都在清理,让内廷对这边上点心,该收拾的都收拾收拾,该清理的都清理清理,我不在的这几天,都要弄好,等我回来之后,大安宫要收拾出来。”李渊面无表情的说着:“去吧。”
“是。”内侍连忙拱手应声。
李复笑了笑,过年大扫除,这是到哪儿都变不了的老传统了,大安宫这边的宫人不是已经在忙活着了嘛,不过也是,太上皇去宫外,大安宫这边彻底清扫,也不会打扰到太上皇,趁着这个时间,宫里的人赶紧干活就是了。
“别忘了,跟陛下说说,仨孩子也要带上。”李复对着离去的内侍的背影叮嘱了一句。
那内侍停在原地,转过身来对着李复拱手一礼,而后转身继续往外走。
大安宫的另外一处宫殿中,内侍领着一帮人来到了张婕妤居住的地方。
“传太上皇口谕.......”
张婕妤听到之后,赶忙出来,躬身听训。
住在这边侧殿里的方宝林和韦才人也是一左一右,站在张婕妤的身后。
殿内的宫人纷纷躬身。
内侍宣读完李渊的口谕之后,便着手,安排人帮着方宝林和韦才人收拾东西,挪地方。
而张婕妤站在原地,依旧是不相信,太上皇竟然下这样的口谕。
“不,这一定不是太上皇说的,你们这些下人,竟然敢假传太上皇的旨意?你们想做什么?!”张婕妤色厉内荏,盯着她对面站着的一大帮人。
“张婕妤,这的确是太上皇的旨意,从今日起,您就住在这里,就不能出去了。”领头的内侍提醒着。
“我是太上皇的妃子!”
“是,但是这就是太上皇的意思,义安王谋反,已经被诛杀,右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右武卫将军、统军,都已经被朝廷收押到大理寺了。”内侍面无表情的说着。
监禁张婕妤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
话没有必要说的太明白,只是告诉张婕妤,人都已经被抓了,太上皇才下了这样的旨意,你就不要再折腾了,再折腾也没用了。
听到内侍的话,张婕妤整个人都软了。
跌倒在地上,身边的宫人想上去搀扶,却是被她一把推开。
“起开!!!”
张婕妤状若疯狂。
“我有错吗?我有什么错?!”她声嘶力竭的喊着。
这么多年的皇后梦,就这么破灭了。
就算自己再怎么想,也做不成皇后了!
太上皇根本就不会这么做!!!
“我伺候他这么多年了,从他还是太原留守的时候就跟了他,一直到他当了皇帝,最后又做了太上皇,我一心一意的服侍他,到最后,我想要的,他都不给我吗?”
内侍看到这样的张婕妤,微微叹息一声,而后一挥手,他手底下的宫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张婕妤,您身边伺候的人,也要裁撤掉一部分,只给您留下两个人。”内侍说道。
“我要见太上皇。”张婕妤挣扎着起身,目光直视着来传旨的内侍。
“张婕妤,太上皇现在不会见您的,在过些时候,太上皇就要出宫了,您还是听从太上皇的旨意吧,一切,等太上皇回宫之后再说,说不定那时候,太上皇就消气了呢。”内侍提醒着。
他实在是不想再与张婕妤多费口舌。
不过,这张婕妤毕竟也是太上皇的宠妃,话也不能说的太死,万一还有以后呢?
大安宫的内侍来到了两仪殿,向李世民转达了太上皇的意思。
李世民听过之后,略加思索,随后说道。
“你回去禀报太上皇,就说宫中马上安排卫队,护送他出宫前往泾阳王宅,后宫那边,也会跟皇后说,让三个孩子,一同前往。”
李世民同意了这事儿。
主要是,太上皇的态度,让他有些意外。
太上皇离宫,要内廷好好清理收拾收拾大安宫......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是。”内侍拱手应声。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也听到了。
等到人离开之后,君臣三人才说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