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郏县,三日之后,新任县令抵达,同时,县衙中近三分之二官员被换掉。

刘义康决定,暂时离开郏县,前往襄城,襄城是郡治,而且暗卫的消息,襄城更加黑暗,同时,襄城太守府大部分官员都不干净。

襄城太守杜俜,是科举上来的,是为数不多出身平民的官员,但是,他一上任,就彻底变了。

不仅想尽一切办法靠近世家,还不断打压百姓,襄城百姓也深受其害。

不仅襄城的粮食和郏县无二,同时商税也很离谱。

每年,襄城赋税都很正常,但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襄城两大世家并不用缴纳任何赋税。

这就让人很是不解,既然襄城赋税没问题,那那两家的赋税是如何补充上去的呢?

难道这位杜太守会自掏腰包吗?

当然不是,襄城近办的商铺在两大世家手中,而其他都是散户,缺的赋税当然从他们身上出了。

很简单,襄城商会掌握在两个世家手中,想要在襄城经商,必须要通过商会,商会只是辅助官府的组织,没有收税的权利。

但是两大世家在商会设立了高额的入会费,想要在襄城郡范围内经商就必须缴纳,而且是每年都得缴纳。

这就补上了税款,还有盈余。

这就让襄城郡的商业并不像表面那样繁荣,反倒是一些商人被迫离开襄城。

然而如今大宋想要经商必须有原地商会的推荐信,襄城商会不出具,那些商人根本无法到其他地方经商。

不过,也有一些商人想到了办法,离开宋国,去魏国,取得魏国官府的文书,就可以不通过宋国商会,在宋国经商,不过也要缴纳两份商税,好在相对来说,要比襄城郡商会的入会费低不少,至少还能赚钱。

不仅如此,襄城地方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大事小事莫进衙门。

意思就是,不论大事小事,普通百姓进衙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句话襄城百姓十分笃信。

当初还真有人不信邪,结果不仅有理变没理,自己还被关进了大牢。

要说豫州都这样吗?也不是,整个豫州,只有一处能好很多,颍川郡,毕竟,颍川荀家可是皇亲,虽然荀家已经分家,但是依旧是颍川第一大族,并且是皇帝姻亲,豫州牧张弻也不敢将手伸进颍川,一旦被荀家察觉,那他就完了。

其实这次还真是荀家,上次刑部尚书刘湛也没查到什么,最后荀家派人告知,这才有了收获。

刘湛也是怕张弻察觉,连夜回长安,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毕竟都在豫州,荀家怎么可能一点没察觉,况且荀家也经商,虽然张弻叮嘱各地,不得为难荀家商人,但是,都是商人,荀家当然也有一两个好友。

因此,荀家开始留意豫州,最终找到了机会。

如今楚王以钦差身份来到豫州,荀家也就放心了。

接着,钦差大队向襄城前进,暗卫已经调查清楚,至于郏县县令,如今也在队伍中,他已经将一切都招了,并且他愿意当面指认襄城太守杜俜,以换取活命的机会。

按理说,郏县县令必死无疑,但是如果他能够立功,还真可以保下一命,不过最好也得去劳教司,至少还能活着不是。

得知钦差将至,杜俜也是愁眉不展,他知道,钦差是楚王,从身份上,他就不能采取最激烈的办法,而且郏县的事情他也有耳闻,不过他没有郏县县令那么蠢,粮食他可没动。

他知道,粮食对于大宋的重要性,尤其连年征战,粮食需求极大,如果拿粮食做文章,他早就完了。

就这样,杜俜的目光一直盯在商人身上。

还有,杜俜主要是贪,每次断案,他从不管身份就看谁的钱给的多。

所以,每次,失败的都是普通百姓,哪怕商人,拿出的钱都不是百姓能够比的。

就这样,整个襄城郡的刑狱冤案十分多。

暗卫也只是调查出一部分,其中还有很多已经无人申冤,因为早已家破人亡。

刘义康看着暗卫的消息,怒从心起,他没想到,襄城太守就是个魔鬼,襄城如今看似每年上报的案件不多其实是根本没人去官府,知道,去官府花费太大。

其中,刘义康看到了一个案件,本来只不过是一个小事,一名百姓为其中一家世家搬运货物的时候,导致货物破损,其实赔点钱就完了,结果那家子弟看上了那个百姓的女儿,逼迫其以女儿作为赔偿。

那人当然不干,最终,那名世家子弟联合衙门,说是要他坐牢,那人家中本就不富裕,一旦他坐牢,恐怕一家人都得饿死,无奈之下那家的女儿不得不答应。

然而,三个月后,那名女子悬梁自尽,原因是那名世家子弟将她送给了他的几个狗腿子,那名女子不堪受辱,只能选择自我了断。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刘义康叹了一口气,于是道:“传令,加快速度。”

钦差大队两日后抵达襄城,襄城太守也出城迎接,然而他发现,不仅楚王刘义康,就连刑部侍郎周孚和大理寺少卿徐磬对他都很冷淡。

杜俜心中有了想法,他知道,肯定是他们知道了什么,突然,他看到了队伍中的郏县县令,他立刻明白了,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进城后,杜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青龙卫全面控制城防,守城军退出城内,襄城大牢也被青龙卫接管

这下让杜俜慌了,然而,接下来,刘义康等人并没有其余动作,只是在查询卷宗。

不得不说,杜俜还是有本事的,卷宗根本看不出什么,几乎天衣无缝,要不是早就了解杜俜,刘义康还以为他们冤枉了他呢。

襄城太守府,杜俜得知刘义康几人的动静松了一口气,毕竟他知道,光凭卷宗,根本查不出什么。

不过他还是想解决郏县县令,因为这人对他威胁太大,很多冤案都要上报太守府,所以,郏县县令知道他的一些事,虽然不至于置他于死地,但是丢官罢爵还是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