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着日子,留给催收人的时间不多了。
务必要在四镇总兵赶来潼关前去一趟秦王府,和秦王交涉,完成催收业务。
如果朱存极能认清形势,慷慨解囊,自然最好。
如果不能,大帝就有必要让这位朱崇巴后裔,学习学习现代催收知识。让他知道什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穿越大明以来,大帝已经圆满完成了不少催收业务。
老天爷安排孙世瑞穿越大明,就是要孙大帝一劳永逸彻底解决明末债务问题。
如同后世阑尾楼问题基本无解,明末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
乡绅大户欠州县赋税,州县官员拖欠朝廷赋税,朱家皇帝欠九边军饷,总兵军头巡抚拖欠士兵军饷,地方官员克扣宗亲禄米,宗亲藩王不向皇帝交税·····
最后,明王朝的所有债务,所有压力,所有风险,都落在平头老百姓身上。
即便如此,老爷们尤嫌不够,还指责百姓不做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不肯撸起袖子加油干好好建设大明····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上帝说要有催收人,大帝就来了。
前世没心没肺,唯一一次良心发现勇敢催收,被从三十二层推下来做自由落体运动,死后还连累公司几百号人丢饭碗老板蹲号子。
穿越后,他放开拳脚大杀四方,除了所谓的皇图霸业,只是为狠狠发泄一下前世的怨气。
确定找秦王府催收,大帝当日便找到好基友高杰。
地点仍在黄五郎的魁星楼。
“老高,督师定下七月二十四出关援救开封。你,要少喝酒。”
高杰举起满满一碗酒。
“好!干!”
“咱有多少兵!”
孙世瑞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
“再想想?”
“十三万?”
“三十万!”
“三十万?”高杰虽然喝醉了,但他不傻。
“四镇兵马,河南陈永福,湖广左良玉,加起来三十万差不多了。”
“三十万对十五万,李自成必败,奶奶的,老子要和他算账!”
高杰说罢,挥手让翠花把酒斟满,咕咚咚一口气灌下去。
孙世瑞伸手按住酒碗。
“老高,茅台,不能这么喝!”
“起开,提起李自成,老子心里不痛快!”
高杰一把推开孙大帝,继续喝闷酒。
大帝在旁看着。
他忍不住想问高杰,你他妈抢了人家老婆,还说不痛快。
孙世瑞递给翠花二两银子,挥了挥手,姑娘千恩万谢退下。
大帝见左右无人,低头道:“李自成,到底是什么人?”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杰愣了一下,没想到孙世瑞会问这个问题。
他迟疑了很久,朦胧的醉眼渐渐清澈过来。
“李自成,比戈壁上的胡杨树都能活,他是我见过的最要强的人。当初被艾举人打得皮开肉绽游街示众时,不服输。被赶到商洛山中只剩十八骑时,不服输·····
孙世瑞不由感慨,就是这个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男人,最后在九宫山突然暴毙,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命这东西,如果李自成能多活几年,南明局势也不至于败坏的那么彻底。
“不过他婆姨说,他不是男人,天启二年,那会儿李自成还叫李鸿基,是银川驿的驿卒,一次坠马伤到了····”
“好了,我知道了。”
高杰继续道:“伤到了那玩意儿,然后····”
孙世瑞大吼一声:“我知道了!别说了!”
考虑到李自成两任老婆都离他而去,除了这个原因,也很难有其他解释。
不过,孙大帝不是一个八卦的人。
非礼勿听。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有些话,不听要比听了好。
高杰是个有故事的人,不过,现在不是讲故事的时候。
高杰瞟了眼孙世瑞,用米脂话骂了句什么,接着继续喝闷酒。
孙世瑞这才想起自己今天来魁星楼的目的。
“我算过了,出关,还缺一点粮食和银子。我准备去秦王府。”
“秦王府?”
“对,找秦王催收。”
高杰酒醒三分。
找大明王爷打秋风,显然超出了高杰的认知。
孙世瑞盯着高杰眼睛。
“敢不敢?”
高杰嗖一下蹦起来:“有啥不敢!”
孙世瑞大喜:“好,把你手下李成栋,李本深都带上,你带一千兵,我带一千兵,应当够了。”
高杰双眼放光,从前他跟李自成抢大户杀县官,还没碰过秦藩这样的亲王,现在他巴不得立即杀入秦王府,把奇珍异宝抢他个干净。
孙世瑞暗道,当初找这位催收合作人,算是找对了。
高杰忽然想起什么:“唐师爷去不去,他以前在秦王府当过差,熟门熟路。”
“他,应该不会去。”
孙世摇摇手,替唐恩城做了决定:“你也知道,唐师爷不好财货,不爱女人,他和你我不一样。”
“哎,不要银子,不要女人,那活着有啥劲!”
高杰替唐师爷感到可惜。
~~~~~~~
“谁说老夫不去?!”
迎恩门军营,唐恩城听说大帝要去秦王府催收,立即收起折扇,脸色大变只差要原地蹦起来。
高杰劝道:“师爷不要激动,咱这次去,干的是杀头的买卖,你一不要钱,二不要女····”
“老夫要炼丹!”
唐恩城打断高杰,一把揪住孙世瑞衣领:
“老弟,你不会不知道秦王府有多少丹炉吧?老夫不图钱不图名,跟着伱干啥的?”
“啥?丹炉?这丹炉他正经吗?”
唐恩城怒道:“炼丹的丹炉,想哪去了!含真饼,知道吗?”
孙世瑞摇摇头:“啥?好吃不?”
张二虎在旁解释:“公子,含真饼,是前任秦王进献神宗皇帝的仙丹。”
“哦哦,原来是仙丹啊,早说嘛,我以为是你们陕西的煎饼果子。”
没想到万历皇帝朱翊钧还好这口,肯定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
唐恩城见大帝一脸茫然,不禁啧啧称奇:
“孙指挥?原来你对秦藩一无所知,这就要带兵马去催收?真是勇气可嘉啊!”
“啥一无所知,本官知道他占了不少田地,知道朱存极与民争利,知道他不是啥好东西。”
唐恩城笑道:“这话说得,咱大明朝哪个藩王不占地?哪个藩王不与民争利?谋财还是好的,你是没赶上好时候。”
“没赶上好时候?”孙世瑞好奇问道,“唐师爷的意思是,秦王还会给咱发钱?”
唐恩城无语。
“不发钱,要你命。若生在洪武朝,遇上愍王朱樉,你小命不保。”
孙世瑞努力回忆这个憨王是谁。
大帝对明代藩王了解不多。
据他所知,藩王炼丹的,好像就只有兴王世子,也就是后来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嘉靖帝朱厚熜。
这哥们从小就受他爹影响喜欢炼丹,当皇帝后成功将修仙事业发扬光大。
至于其他人炼不炼丹,大帝不知道,他只知道藩王宗亲都被皇帝养猪一样圈养。
见孙世瑞茫然不知,唐师爷只得耐心解释:
“我朝藩王炼丹求仙者,比比皆是,甚至不少取了法号,受了箓。比如宁王朱权,湘王朱柏,辽王朱宪[火节],尤其这位辽王,不但自称“忠教真人”,也喜欢别人称他为“真人”而不是“亲王”,州县主官来拜谒,也总是身着道袍,俨然羽士。”
孙世瑞忽然想起前世听某些民科专家解读《西游记》,说这小说反道尊佛,甚至有人推断《西游记》作者不是什么吴承恩,而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本人。因为书中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很是透彻,而且估计只有嘉靖皇帝本人敢这样黑道教····
“唐师爷,藩王为何都痴迷道教?是因为太祖不喜欢和尚吗?”
唐恩城摇动折扇,“这就说来话长了,还得从成祖皇帝靖难之役说····”
孙世瑞见唐师爷一副得意样子,忍不住打断:
“既然说来话长,那就不说了,时间不多,扯这么多无非是想去西安,好,本官同意了。”
“当真?”唐恩城喜出望外:“何时启程?事先说好,老夫只要丹炉……”
孙世瑞翻身上马,挥鞭指向西边:
“现在就走。”
~~~~~~~
至于明代藩王为何热衷信道,唐师爷来不及细说其中详情,作者趁孙大帝赶路之际,替老唐多说几句。
明代藩王虽被封于府治州治、各地战略要津战略枢纽,然而对当地人口并无管辖职责,也不控制当地州府,正所谓:
“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俸而不治事。”
靖难之役后,藩王不再被允许培养军事才能或实现个人军事抱负,被进一步剥夺权力。
崇祯九年,阿济格率兵入关。唐王朱聿键救国心切,不顾朱由检禁令,自募兵马北上勤王。尽管动机纯粹,唐王还是被煤山战神按上“非法抗清”的罪名,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远方亲戚关进凤阳高墙。
发展到后来,藩王连像正常百姓一样种地、经商、科举(嘉靖中期后放开)都没了。
作为藩王,儿子甚至不能探视其病重的父亲,如安塞王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哀叹:
“每思父母之恩,心摧肝裂,不能自已!”(注1)
这种藩禁制度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藩王的社会地位。
起初,地方州县衙门主官还有拜见藩王之责。由于藩王田庄的租税是有文官负责征收而藩王本人,藩王们的收入“实际上被削减至仅为国家禄米”(注2)。
换句话说,地方主官对藩王不再给予应有的尊重。
事实上,明中以后,藩王宗亲最后能平等结交的人群,就只剩下些低级官吏和本地道士。
宣德以后,地方官员与藩王平起平坐,官员勒索藩王钱财之事比比皆是,如果藩王不体面(主动贿赂地方主官),知府知县便会帮他们体面。
严厉的藩禁制度之下,藩王们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社会活动受到隔绝,久而久之,自身存在意义价值也会倍受质疑。
在这种背景下,绝大多数藩王精神状态都不太正常,(注3),有明一代,藩王自杀自残者不在少数。
活着的人,总要有些精神安慰,好让自己不发疯。
于是,信仰道教便成为明代藩王宗亲们的普遍追求。
注:
1、《明英宗实录》卷五十六5a
2、吴辑华:《明代制度史论丛》第288页
3、对明代宗藩成员的不正常的社会心理和人格讨论,见暴鸿昌:《明代藩禁简论》,第57页;赵中男:《明宣宗的削藩活动及其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