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75章 文官领兵的坏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文说贾瑞隐射的是东林党派出来抢夺兵权的文官,王熙凤掌握着荣国府的兵权,贾瑞梦想得到王熙凤,隐射的就是东林党想得到兵权。

文中初次写贾瑞见王熙凤是在第十一回:

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蒙侧批:偏不独行,用此等反克文字。】

凤姐儿正自看园中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请嫂子安。”

要分清楚的是,贾瑞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当着媳妇婆子们的面说的,而不是电视剧里只有两人。

更有后面这段:

贾瑞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蒙侧批:重点“有缘”二字,方是笔力。】

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

也难怪电视剧里要把下人都去了,如果按原着里这么拍,常人一定接受不了。

现在读者大多也按常理以为是就这两个人了,所以说读者常常掉入作者的陷阱里呢!也难怪正照风月鉴者如此多,正面故事也是太精彩了,读着读着就被代入进去了。

正面这样不合理,所以后面有蒙侧批打掩护:

【蒙侧批:别者必将遇贾瑞的事声张一番,以表情节。此文偏若无事,一则可以见熙凤非凡,一则可以见熙凤包含广大。】

其实批者完全多虑了,众多《红楼梦》的读者自然会过滤不合理的情节的。

当然这里说的可以见熙凤包含广大,是指王熙凤隐射的范围广大,任何实掌兵权的都在他的隐射范围。

但是我们还是不要忘了看背面,通过前文知道此处贾瑞隐射的是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他到了辽东,先去见王熙凤这些领兵大将,就像贾瑞一样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他真正的心思,却是大家手里的兵权。

所以这件事情,一定是要当着众人的面说的,作者为了背面的事实,有时也不顾正面的不合理了,这种情况在书中有很多。

王熙凤们多聪明啊!作者说了:王熙凤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透个八九分呢!

然后便是一面假意答应,一面就给袁应泰设了个相思局。原文里是这样骗他的:

凤姐儿说道:“你快入席去罢,仔细他们拿住罚你酒。”

原型里大概就是:

“请经略大人先回辽阳坐镇,大人位高权重,辽阳重镇不能没有大人您呐!我们自当安排好一切交接事务。”

哄走了袁应泰,他们转眼就骂人,原文写道:

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蒙侧批:大英雄气概。作者以此命凤,其有为耶?】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那王熙凤们是如何解决贾瑞的呢?我们看一下辽阳之战:

辽阳城有熊廷弼经营的高城深池,他没有选择凭城固守,而是调集城内候世禄部、李秉诚部、梁仲善部、姜弼部、朱万良部和参将周世禄部所有机动战兵出城列阵野战。

一开始还像模像样的打了一阵,后来就是“虎威军”临阵脱逃,接着西门火药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意外点燃,城上引起连环爆炸,守城川兵大多被炸死,敌台、窝铺、城楼也被大火焚烧,不久后火势又蔓延到城内房屋,一发不可收拾。

就这样,袁应泰只做了两天的美梦,就丢了辽阳,自己也自杀了。

到后来贾瑞就死了,文中又给贾瑞复活了,因为又来了一个“贾瑞”,王化贞。

为了提醒读者,这里写了一个情节,尤氏拿了戏单让凤姐点戏,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

就是在提醒读者,下面这出戏里,有还魂的戏码。至于和同时唱的《双官诰》等具体是个什么样的隐喻,后文再详解。

这第二个贾瑞也是妄想实控军队,多次招兵,还请求朝廷给他六万兵,打算出击建功,先看原文写:

过了几个月,凤姐问有什么事?旺儿媳妇和她说:

再有瑞大爷使人来打听【蒙侧批:正。】奶奶在家没有,【蒙侧批:没他。】他要来请安说话。”

凤姐儿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

平儿因问道:“这瑞大爷是因什么只管来?”凤姐儿遂将九月里宁府园子里遇见他的光景,他说的话,都告诉了平儿。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话说凤姐正与平儿说话,只见有人回说:“瑞大爷来了。”

凤姐急命:【庚辰侧批:立意追命。】“快请进来。”

贾瑞见往里让,心中喜出望外,急忙进来,见了凤姐,满面陪笑,【庚辰侧批:如蛇。】

为什么脂批这里说贾瑞如蛇呢?应该不是指表面象蛇,而是说背面他的心大如蛇,人心不足蛇吞象,

连连问好。凤姐与他虚情假意一番。

凤姐笑道:“象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庚辰眉批:勿作正面看为幸。畸笏。蒙侧批:游鱼虽有入瓮之志,无钩不能上岸;一上钩来,欲去亦不可得。】

贾瑞听了,喜的抓耳挠腮,又道:“嫂子天天也闷的很?”

凤姐道:“正是呢,只盼个人来说话解解闷儿。”

贾瑞笑道:“我倒天天闲着,天天过来替嫂子解解闲闷可好不好?”

凤姐笑道:“你哄我呢,你那里肯往我这里来?”

贾瑞道:“我嫂子跟前,若有一点谎话,天打雷劈!只因素人闻得人说,嫂子是个利害人,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所以唬住了我。如今见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庚辰双行夹批:奇妙!】我怎么不来,——死了也愿意!”【庚辰侧批:这倒不假。】

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庚辰侧批:反文着眼。】一点不知人心。”

这一段应是隐射王化贞策反汉奸李永芳一事,李永芳假意答应他会作为内应,实际却策反了他视为“心腹”的孙得功,王化贞果然上当。

后来广宁之战,王化贞没等到李永芳的临阵倒戈,反倒是麾下的孙得功,祖大寿等将领把他卖给后金,战场上一边大呼“败了!败了!”一边就自己跑了。

从贾瑞的2次领兵,我们除了看到这些搞教育的文官不擅长军事指挥外,更应该看到本质上的原因。

首先就是以文制武,天然的就会有文武之间的矛盾,文官想抓本属于武将的兵权,武将本能地就会对抗,文武内斗争权导致战时不能一致对外,总是因为不能团结而战败。

像这样的例子贯穿整个明末,后来的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汪乔年,孙传庭,杨嗣昌,史可法等这些文官总督巡抚,都是同样的死法。

第二点就是文官打起仗来,到了拼命的时刻,是真的不如武将。虽然明末领兵的文官中不乏有些打仗不错的,也号称名将,但是吹嘘的成分比较多,离真正的名将差的远呢!

第三个,从他们分不清王熙凤在糊弄他们这件事来看,文官没有名将的那种敏锐的战场嗅觉,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象真正的武将一样,与将士们打成一片。

由于明末的文官本身文人士大夫阶级,天然的就与下面的丘八有距离感,士兵粗鲁无礼,他们自觉高雅。士兵在前面吃灰,他们则在后面享受,还必须摆足了官威,甚至贪污腐败,克扣军饷,这就更加拉开了与一线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战场的感知能力是严重不足的。

举个例子,有一次朱棣北征蒙古的时候,意外遭遇蒙古骑兵,就在一个文官不知所措的时候,朱棣已经领着三千骑兵冲出去好几里了。

再比如己巳之变的时候,皇太极领着数万骑兵从袁崇焕负责的蓟辽防区突入关内的时候,他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再比如明末最能打的文官将领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就被皇太极偷了后勤粮草基地。

等后文具体看了他们打仗的细节,就会发现,在决胜时刻,不管是普通的官员,还是像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这样的所谓“名将”,都会犯致命的错误。

所谓兵者诡道也,搞教育出生的他们,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同样是对阵清军,泥腿子出生的李定国,刘文秀就比他们的战绩辉煌的多。

这就是后来贾宝玉论文死谏、武死战里说的:他们当文官时,只知道一味死谏,当武将时,只知道死战,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置于国家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