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定中的指引下,陆轩来到249诊室。
“陆医生,助手应该要明天才过来,我的建议是要不下周再开始?”
“不用,就今天吧。”
陆轩摇摇头,继续说道:“而且吴老师您也说了,我刚来,都没患者知道我,会挂我号的患者可能一个都没有,就算有,可能也就一两个,我自己在系统上开下方也没问题。”
见陆轩坚持,吴定中也没再多说。
“也是,您没有在卫生院那边宣传的话,初来乍到的,知道您的患者可能都没几个。”
这点吴定中还是非常认可的。
知道陆轩的,基本上都会去裘市街道卫生院,而不知道陆轩的,即便是来了联南中医会馆,也只会去挂黄老、叶老和张老这些人,挂陆轩号的概率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
“行,那我就先回去了,您有事可以来我办公室找我,或者找其他人,您来坐诊的事情,我前几天已经宣布过了,照片也给大家看过,应该能认出您来的。”
吴定中说了两句就离开了。
陆轩上前将249诊室的门敞开,然后来到桌前坐下。
桌子右手边是几本常见的医书,其中有《伤寒》和《内经》,闲来无事,陆轩从上面抽出一本黄帝内经看了起来。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这本书陆轩看过不止一遍。
事实上,学中医的,基本上都能把这本经典医学着作翻烂了。
陆轩也同样如此。
在学校的时候,这本书他就翻了好几遍,背过很多遍。
毕业后,又不时会拿出来细细研读,深究其理。
而有了能够听到中药心声这项能力之后,对这本书的研究就更多了,再加上他又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看这类医书的频率就更高了。
对这本书,每一次看,陆轩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黄帝内经》医学理论很独特,无论是从人体观、疾病观还是疾病防治观皆是如此。
所谓独特,那当然是有参照物的,而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虽然西医是后传入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究《内经》的学术特点的时候,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一点。
人体观,也就是如何看待人体。
一方面是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会之间来看。
另一方面是认为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气机的正常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运行正常则人体正常。
而关于这一点,现代医学也有了新的观点,那就是把生物、社会看成是一个整体,从这一点来看,《内经》提出这一观点比现代医学早了好几千年。
疾病观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和谐观,人体失于和调、不和谐了和就是疾病,再具体点说,阴阳失调了就是病,阴阳就包括气血、脏腑等很多,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的,“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一切东西。
简单不简单、简单,复杂不复杂、很复杂,太复杂了,但是归纳起来又很简单,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阴阳失调,人治疗的过程就算想方设法的将阴阳调和平衡,应用平衡了,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所以疾病观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和谐与失调的问题,和谐了就正常。
气血多了就好吗?
气血充盛、旺盛是好事,但是过多了、瘀滞了那就不是好事了。
七情大家都有,这是正常的,但是过分了自然就成了坏事。
就好比高兴好,高兴大了也不好,过喜也伤心,“喜则气缓”,这一样属于失调,阴阳失调就容易生病。
可以说,《内经》根据“奇恒常变”的观念确立了自己的疾病观,“奇”就是特殊、“恒”就是正常,“常”就是正常,“变”就是变异。
正常就是健康、不正常就是病,体内的阴阳之气的和谐、有序、统一那就是健康,反过来就属于病态。所以《内经》关于分析疾病的问题,可以说是我学习们中医的提纲挈领了。
而防治观其实就是从整体机能和调的角度,来防治疾病。
其特点就是整体、机能、动态的和调,比如喝一碗汤药下去了,说这药准到哪儿、不到别处,那不可能。
又比如针刺合谷只治牙痛、不治别的,同样也不见得,而是应该从人整体的角度,同时更主要的是调节机能的角度,不是说我们不看形体、只强调机能,没有形体哪有机能?
但是在观察、治疗的时候,就需要把机能摆在第一位。
而在调节机能的时候,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
就好比说经验方,长期老用的经验方放在某一个人身上,它可能就不灵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点,那就是尽管这是经验方,可疾病变了,情况变了,环境变了,一副经验方自然就失去了它应该有的效果。
所以在这种时候,经验方也要跟着变。
又比如五运六气,今年的运气和去年运气不同了,今年上半年之气是“太阴湿土司天”,所以是湿气盛,可下半年就是“太阳寒水在泉”,就是寒气重了,所以同样是感冒,上半年的药方和下半年的药方就会存在区别。
听起来玄乎,可这却是中医的精髓。
很多时候,西方抨击中医不行,是玄学,没有一点科学道理在里面,可事实上,西方在抨击中医的同时,又大肆引进中医药。
中医在全球,形成了一种全球疯抢的情况。
甚至很多西方国家,因此还专门在大学设立了中医课程。
一边疯抢中医药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的培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医。
无论是日本的汉方,还是韩国的中医,又或者是在中医几乎泛滥的美国……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一点。
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美国内华达州早在1973年就通过了中医合法化法案,这也是美国史上第一部《中医法》。
不仅是针灸治疗,中药应用也正式合法化,该法案还承认了中医的独立地位,保障了中医不受西医影响。两年后,该州还进一步修改了该中医法案,规定保险公司支付针灸诊疗费用。
而且美国目前有34个州承认了美国中医执照(aom)考试,除少数州自行命题考试发证外,该证堪称全国统一上岗执照。
甚至将中医作为独立医学体系,每年花费超1.2亿美元用于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而针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研究项目多达几十种。
中医真要是玄学,真的跟西方所抨击的那样没有任何科学依旧,为何要在抨击的同时疯抢中医?
没有人是傻子,这些西方大国同样不是。
将他们当作傻子的时候,兴许,他们反倒是依旧在嘲笑我们才是真正地傻子,将传承了数千年而依旧屹立于医疗界的中医视为猛虎,当作糟粕。
一方面,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拼命叫嚣,中医不科学,中医应取缔;另一方面,是全球资本在世界中医药市场上疯狂布局与扩张,抢挖人才秘方,抢注专利商标。
外国人真不傻,虽然他们还解释不清中医的六经六气,还搞不懂其阴阳升降,但作为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医的疗效是他们追捧的事实。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格局下,中医被步步进逼,奇怪的是:在几多濒临“生死存亡”的过程中,中医非但没有被抹杀、被遗弃,还在21世纪科技文明的今天,广泛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遗憾的是,多数国人一辈子不曾明白:相比占有,失去永远更为简单。
当这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在国外攻城拔地时,却在本土渐渐萎缩,不得不说,很讽刺。
陆轩看着眼前的《内经》有些出神,这一刻他想了很多,中医在本土比起西医的确呈现出不小的劣势,可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中医。
联南中医会馆不过是冰山一角,可陆轩看到的却是中医的兴盛,它正在用一个极快地速度在重新崛起。
看了一会,陆轩将《内经》合起,放回了原来的位置。
陆轩抬头看了眼门外,因为249诊室靠里的缘故,门口几乎没有半个人影。
不过,二楼的嘈杂声却是不绝于耳。
“还真没有人挂号,早知道应该在卫生院宣传一下的。”
虽然早就有所预料,可真当一个患者都没有的时候,陆轩还是忍不住露出苦笑。
不过,倒也不是他没想宣传。
只是在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通知,一旦中途出了什么意外,他真丢不起这个人。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见没有患者,陆轩也没继续在诊室坐着,起身走到门口,看着外面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随后一个又一个的诊室看去。
绝大多数诊室的门都是紧闭着的,人太多,声音太杂,不关上门很容易影响医生诊治,而这样,也可以保护一下患者的隐私,一举两得。
因为是周六的缘故,平时没怎么出诊的大佬今天都有坐诊。
陆轩就在门牌上看到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黄老,还有传承中医世家的长老,看到这两位今天也有坐诊,陆轩本想进去看看,可见两人诊室里都有好几名患者在等待,想了想还是没有进去。
于是,一直来到针灸诊室才停下脚步。
与其他诊室不同,针灸诊室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里面坐着两三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
陆轩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挂在诊室里的白大褂并未穿上,只得摇头笑了笑。
陆轩是第一次来联南中医会馆,之前一直以为这里只有中医内科,没想到针灸拔罐什么的竟然都有。
见里面有好几名患者正在接受针灸治疗,陆轩想了想,有些好奇地走了进去。
陆轩走进针灸诊室的时候,正在给患者扎针的周建德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小伙子先坐一会,我给剩下的几人看完再给你看看。”
说完,也不理会陆轩,认真地给手头的患者行真给气。
陆轩正想解释,见对方没理会自己,也只好作罢,看了一眼针灸诊室里的布局过后,这才将目光放到了正在给患者行针的周建德身上。
看了有一会,陆轩也不得不承认,跟周建德这种沉浸在针灸几十年的老中医比起来,自己手上的技巧还是有所不如的。
或者辨证周建德不一定有开挂的他厉害,可说到手法,陆轩觉得,还真没有几个能跟眼前这位周医生一比的。
能够让联南中医会馆邀请来坐诊的医生,别说在甬城了,就是放眼全国也是能够名列前茅的。
跟周医生比手法,陆轩觉得自己的本事还没到那个程度。
正是因为如此,陆轩也忍不住靠近了些,在一旁细细的观察起来。
周建德的行针手法很细腻,无论是扎针还是提抽捻转,熟练度都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陆轩比较了一下,换作是他来扎这个穴位,效果就没有周建德施针来的好。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位周医生的针灸基础打的到底有多好。
而陆轩,熟练度上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边看着,陆轩一边将周建德行针的细节记下来,想着回头拿自己试试针。
针灸行针捻转,就得多练,没有患者就拿自己练,反正有些穴位多扎扎也没坏处。
这也是中医和西医的不同。
西医无论是什么医疗器械还是药物,基本上都是靠患者试药。
而中医,一般都是中医自己试药,针灸也是如此,一般会针灸的中医师,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拿自己试针,然后才敢给患者行针。
兴许是见陆轩看的认真,正给患者行针的周建德突然间说了一句:“小伙子对针灸很感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