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0章 名声初显

对于刚才书店的那名男子,李清照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她身畔的两名丫鬟心中很是不忿,毕竟在她俩看来,刚才的那年轻男子的确太过失礼了。

站在李清照肩头之上的白止却有些惊讶,没想到李清照刚来汴京城的第一天,便遇到了历史中的赵明诚。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两人将会结为夫妻,琴瑟和鸣,故而,会在李清照第一天来到汴京城的时候便会相遇。

但是这一次就不同了,李清照和赵明诚注定无缘。

即使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几年会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在往后的余生中,留给李清照的只有痛苦与孤寂。

这对于李清照是多么的不公平,所以,李清照注定和赵明成不会再续前缘了。

看着身后的两名丫鬟仍旧愤愤不平,李清照只是微微一笑,也并没有阻止两名丫鬟的吐槽。将手中的残破青铜鼎递到丫鬟的手中,然后她却继续在街道之上游玩。

汴京城的繁华自然不必多说,即使是白止看到街道身上的景象,也不得不感叹。大宋的繁华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超过了大唐。

但是在白止看来,大唐的繁华是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作为依靠的,然而大宋的繁华,却显得如此飘渺,犹如无根之萍,随时便会在暴风骤雨之中彻底覆灭。

李清照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虽然心智远超同龄人,但对于有趣的事情自然也很感兴趣。

听到这里,白止有些意外。

其他国家的史书也真的是彻底的失传了。

“具体关于葫芦的出现时期,也已经不可考了。对于先秦之时发生的事情,记载最为详细的《秦记也已经失传,所以后世之人对于先秦之事也只能从传说之中获得罢了。”

听到白止的确定,李清照脸上露出感慨之色,然后说道:

但事实却让他有些惊讶,那些该失传的古籍终究还是失传了,不会因为一些灾难事件的消失而永远的流传下来。

所谓的《秦记,不过是秦国的史书罢了,与此相应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史书,鲁国的史书名叫《春秋。

“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研究金石等物的原因了,古典古籍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但这些金石等物却不会那么快的消失,而上面所记载的东西,可以再次记录下来,发掘历史上的一些事件,使后人所知。”

“传闻葫芦是神鸟所创造的,不知是否为真?”

在吃葫芦的同时,李清照询问自己肩头的白止。

所以接近之时的许多估计也都能顺利地流传下来,因为如此,但是也没有刻意的去保护那些古籍,在他看来,历史之中所存在的人会自发的去保护那些古籍。

“没错。”

原本,秦国并没有发生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之事,许多的古籍也能够流传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流传下来的古籍在岁月之中也慢慢的消失了。

听到神鸟的惊讶,李清照再次说道。

“对,《秦记也已经失传了。”

“《秦记失传了?”

“来根葫芦……”

听到李清照的话,白止却有些惊讶。

因为自己存在的缘故,使得先秦之时许多事情并没有发生,比如对于华夏古籍毁灭性灾难的焚书坑儒,在这个历史也彻底的不存在。

李清照路过一个售卖葫芦的商贩,当即取出几文钱购买了三串一串葫芦,分别分给了自己的两名丫鬟,自己也吃了一串。

所以就现在看来,春秋时期诸国的史书,也只有鲁国的史书《春秋,因为孔子的缘故而能够流传下来。

白止点头。

“你说的对,华夏古老的文明的确需要传承……”

白止轻叹一声,然后说道。

听到神鸟的赞同,李清照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润泽的红唇吐出一枚山楂籽,娇嫩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后才询问道:“既然如此,神鸟又是为何发明了这葫芦呢?”

“那是因为……”

因为先秦之时的那个女子,那个女子还是孩童之时,思念娘亲,故而自己创造了这葫芦,希望能够给那女孩带来舌尖之上的震撼,而忘却对自己娘亲的思念……

片刻过后,听完白止的诉说,李清照脸上也露出了心疼之色,不过终究也没有说什么,她的目光再次看向了街道旁边的杂耍上面。

杂耍滩面之上,有胸口碎大石、有口吐火焰、然后脚踩高跷……赢得围观的人连连叫好。

……

汴京之繁荣,百姓富裕,山珍海味皆可食之。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四海商人皆聚于此。天下繁荣,海量财富聚集汴京之城,蛮夷商人来此,犹见天宫。

货值的繁荣,自然是百姓追求精神之上的满足。酒楼之中,有诗词歌赋传出,歌女的歌唱声犹如从九天之上传下,空灵飘渺,哀怨久绝,使人驻足倾听。

平民百姓自然有庸俗之歌,达官显贵自然有高雅之意。而一些高明大户之中,才子佳人,诗会相聚,传达雅意。

直接一个诗会之中,汴京城中的才子佳人多聚于此,他们吟诗作对,饮酒作诗,相互探讨,兴高采烈。

然而就在诗会达到高潮之时,突然有一人站出高声说道:

“诸位,我这里有一首词,还请各位评鉴一二!”

“哦,是什么词,竟然能够让周公子如此郑重以待,我等可要好好的观摩!”

“既然是周公子拿出来的词,我们竟然要好好的吟诵。”

“莫非是周公子在家中所做?”

“……”

那年轻男子的话,顿时引起了周围之人的应和,然后迫不及待的催促那年轻男子拿出手中的词。

不过那年轻男子也并没有邀功,实话实说道:

“不满诸位,这首词乃是家父好友之姑娘所作,乃是家父与好友闲谈之时拿出来的,引得家父一阵赞叹,而我心中疑惑,不知词中哪里可让人赞叹,故而此时取出让大家一同品鉴。”

“哦?是令尊好友之姑娘所作?莫非是哪家府邸的才女?”

“这谁能知道呢,毕竟汴京城中的才女,吾等也都大致知晓。”

“就是不知这词句如何?”

“……”

听到周围之人的议论,那名被称作周公子的年轻男子当即说道:

“诸位也不要猜测了,加父好友的姑娘也不过是最近才来到汴京城的,所以大家没有听过这才女的名声也是很正常。”

“话不多说,还请大家评鉴这首词……”

周公子的话音落下,便见两名小厮上前,将一张张纸张分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而纸张上面分别都写了一首词。

只见一人接过纸张,忍不住将纸张上的词念了出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

众人皆过纸张,并且读过了纸张上面的词之后,忍不住沉默了下来。

他们忍不住仔细品味词中的内容,一时间,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沉默。

最终,一人才不禁开口说道:

“词中虽然并没有精美的词藻,似乎是一次游玩之中的返回轻叹,但在轻叹之中,不乏对那溪亭日暮的回忆,以及留恋……”

“短短的一首词,却能将当时的景象完美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词之简朴,意之精美,的确是一首好词!”

“不过在辞藻之中也可以看出,这首词的创作者的确是一名女子,但是这一句‘沉醉不是归路’,难道这名女子还喜好饮酒?”

“不拘喜好方为真性情,从这一句也可以看出这女子的洒脱,单单是这一方面,吾等皆都有不如啊!”

“……”

在场之人,也包括达官显贵之家的姑娘千金,也精通诗词歌赋,文采不低,但是此时见到手中的这首词时,也不及心中惊叹,对作这首词的女子心中感到敬佩。

一阵惊叹过后,终于有人想起来询问作这首词的女子是谁了,于是连忙询问那个提供诗词周公子。

“这我自然知晓,作这首词的女子乃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已过了及笄之年!”

在场的青年才俊们听到这里,皆是眼前一亮,不过在外讨论别人女子之事,乃不是有礼之举,故而也没有开口再次询问,此时知道了具体是谁家的女子就行了,若是想要再详细的了解,可以自己安排人去打听即可。

而且,刚才周公子特意强调了作这首词的女子已经过了及笄之年,是否便说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也有招婿之意?

一些青年才俊已经对创作这首词的女子产生了好奇,这也引起了在场的一些女子的嫉妒。这些女子同样出身于达官显贵、簪缨之家,同样从小熟读诗书,身有礼仪,此时却被一个不知姓名的女子争夺了光芒,她们一起能甘心。

虽然她们出来参加诗会,也需要注意男女之防,虽然能够和汴京城中的英青年才俊一同读诗写词,但身旁跟随着的一些侍女小厮,都会严格盯着她们。

即使如此,世间有一位容貌颇为美丽的女子走了上前来,然后高声说道:

“不知写这如梦令的女子是谁,可有姓名?”

“毕竟不是现场所作,谁又能知道这首词是不是那位女子写的?”

“说不定是他人代笔,说成是那女子写的而已!”

“的确有这个可能……”

“既然那女子也来到了汴京城,为何不参加这场诗会呢?”

“……”

那名女子的话顿时引起了在场的其他女子的附和,而一些男子也不禁点头。

但是更多的人却不禁皱眉,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作这首词的女子和他们本来就非亲非故,即使他们心中因为这首词便对那女子心中产生了景仰,但是只有才情也是远远不够的。

若是一位面目丑陋的女子呢?

虽然娶妻娶贤,纳妾纳色,作为礼部员外郎之女,恐怕也不会嫁与他人当做妾吧!

“……”

……

诗会之中发生的事情顿时传了出去,偌大的汴京城虽然繁华,也有三教九流,发生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让城中百姓津津乐道的,也少之又少。

而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汴京城中的一些达官显贵,才子佳人。

而每一场诗会更会传出许多优美的诗词,随即便被汴京城中格外繁华的烟之地所传唱。毕竟当朝官员,去往烟之地饮酒作乐也是一种雅事。

而文人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多是被烟之地的歌女所传唱,所以只要汴京城中有诗会举行,而是会之中发生的事情都会一字不落的传出去。

所以,这次诗会发生的事情传出去之后,一首风格不一样的诗词便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汴京城中的诗词多是有家国情怀、年轻士子的积极向上、赞叹优美的汴京城风光、感叹汴京城之繁荣、烟之地歌女的哀婉凄凉……

但是这一次的诗词,却表现出了待字闺中少女的慵懒午后,那种淡淡的闲适,少女之时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更是给了城中的人不一样的感受。

所以接下来,他们不禁好奇创作这首词的人究竟是谁,名字又叫做什么。

市井之中自然无法了解官宦之家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官宦之家,门当户对之家,却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到对方家中有哪些青年才俊、才女。

“听闻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便是创作那首如梦令的女子!”

“李格非之女,好像名叫做——李清照?”

“正是!”

一些富贵人家之中,家中的妇人、夫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每家家中的代嫁女子、代娶公子。

“如此看来,这李清照却也是一名才女了!”

“没错,且李清照之家也是簪缨之家了,其父李格非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其母王氏更是曾经丞相之女!”

“就是不知这李清照相貌如何,又有多大年龄了,家中父母是否有意招婿?”

“显然是有意的,不然其父母也不会将她所创作的诗词传出,如此也是算为她扬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