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唐之后的各位大佬,想必对这位李贺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大唐之前的各位,应该不是太熟悉。”

“我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他叫李贺,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的唐朝诗人,其名号为,诗鬼!”

大唐之前的所有人:???

“为什么说他的名叫是诗鬼呢?”

“因为他所作之诗,想像奇诡,变幻缤纷,是另一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风。”

“比如,他描写音乐,那一首《李凭箜篌引》中,那一句: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其间运用了紫皇、女娲这等极尽想象之能事,思维跳跃,将抽象的箜篌之声,想象为带有神话色彩的具象事务,十分不凡。”

“再比如,他描写战争,那一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你看这两句诗,敌人压境,来势汹汹,如同黑云翻卷,压迫感十足,战士们铠甲泛着金光闪闪,随时准备待战,此时战争的号角正式吹响,半干的血迹在暮色中呈现暗紫色,都可足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这其中他运用了大量色彩来渲染和勾勒战争的真实样貌,想像力十足的同时,又能展现出他激励战士为国而战,并且自己也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这等奇诡诗才,当真不愧是有诗鬼之称的李贺!”

李贺:……

万朝中的所有人:……

韩愈听到这里,抚着短须感叹道:“贺之才,不逊于白子,只是可惜了……”

而李贺听到乔安对他大夸特夸,直呼他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诗鬼奇才,顿时不由得面红耳赤起来。

如乔姑娘所说,她来自千年之后。

而这千年之后的后世之人,居然将他与李白这样的先贤大才相提并论。

这实在是,不敢当!

李贺小小地惊喜了那么一下下,可却又想到,他再有才又有什么用?

他连考取进士都没了资格,前途一片黑暗,吟诗作赋,又有何用?

他这一生,终究还是前途无望了!

想到这里,惊喜之色也顿时变得苍白无力,若不能考取功名,那振兴家族的希望,岂不是成了一桩空谈?

与此同时,元稹在听到乔安对李贺的夸赞之后,不由得冷哼一声:“这位后世人实在是可笑,纵有诗才又如何,傲慢无礼之徒,又怎配与诗仙李白齐名?”

直播间中还在继续:

“李二陛下其实说得没错,这个李贺,他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诗才,而且他还是李唐宗室后裔。”

哦?

此人竟是他李唐宗室后裔?

李二挑起了眉尖,目光炯炯。

“他的先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只不过是到了他这一脉,已经没落了。”

“说他是家境贫寒也不为过,贫寒到什么地步呢?欲将千里过,持我易斗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远行千里去奋斗,只为换得一斗米回家。”

“可见其生存,确实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李贺十分用功,期望于将来考中进士,光耀门庭。”

“为了准备考试,他勤奋至极,就连他的母亲都十分心疼,你们应该听过一句成语,叫作沤心沥血。”

“这个成语前半部分形容的就是李贺,他终日为了写诗作文,斟酌、推敲、揣度、锤炼,煞尽心机,耗费心神。”

“这样的勤奋,用我们后世的说法就是,小镇做题家,刷了大量习题,只为了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出人头地,考出这片天地,光耀门庭。”

“可惜的是,虽然有才,却也过于清高孤傲,这不,一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小人,反倒遭其报复,落了个未曾避讳父名,不得再参与科举的后果。”

大唐李二:???因父名避讳?乔姑娘的意思是?

“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其中晋,是西晋的晋,却因为与进士的进字同音,而被人所举报,未能避讳父名。”

“这件事,实在是有点太扯了。”

“先不说李贺父亲的名字之中,那个晋字并非进士同字,而只是同音,最要紧的是,李贺父亲此时早已作故,可这该死的规矩,却拿能先人之名作为不能科举的原因。”

“实在是迂腐至极!”

“若是都按这种方法来彰显孝道,正如韩愈韩大家所言,若其父名之中,带有仁字,难道儿子就不要做人了吗?”

“科举取士,取的是国家人才。”

“面对如此大才,为科举陋习章法所阻,朝廷最起码也该拿出来一个合适的态度。”

“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难道还会比国家痛失一个天才还要更为可惜吗?”

韩愈:乔姑娘所言甚是,科举取士,为的就是为国纳才,若是因此小事而惘顾大才,岂非因小失大?

大唐李二:原来如此,只是此例,缘自于魏晋之时,到我朝,亦有所延续,依乔姑娘之意,可是极为不妥?

“当然不妥!”

“科举取士,为国纳才。”

“可见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人才,能够起到擎天柏玉柱,架海紫金梁的作用,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大明栋梁张居正,这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更别说,李贺其人,实是有天才之名,这等人才,难道就不能使得朝廷破格录用?”

“沿袭至今的律法,也不一定就是对的,针对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也该是当局者所应作之事。”

“若是有条例阻碍了为国纳才,百害而无一利,那就该废除,为什么还要因循守旧?”

“国家发展的意义,在于创新,于原有的基础发展自己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遵循旧制。”

“你说是吧?元稹?”

万朝中的所有人:???

这个元稹又是谁?

元稹此时已经是头皮发麻,这个后世人是何意?

为何要当众质问自己?

难道她发现了举报者就是自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