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播间中。

一个又一个评论,皆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声讨,王安石看着昔日同僚在直播间评论区中言辞如此激烈,只觉得心中那一团怒火更甚。

他们这些人,为何要如此反对朝廷变法?

古有商鞅变法,塑造一代强秦,这才有了后来的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古功绩。

今有庆历新政在前,确实已见成效,若非仁宗皇帝摇摆不定,范相公所推行的新政改革早已成功为大宋扫除积弊,否则又何来他今日之变法强宋?

现如今,大宋因为错过了庆历新政,其内早已是积弊甚重,国库空虚,朝廷吃紧,官家登基之后,就连先帝的葬礼都不得不缩减规格。

地方之上,百姓困苦,世家大族和贵族地主,一心只想着圈地占田,百姓为了生计,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天下之潦倒,他曾亲眼见过。

若非如此,他又何至于以一己之身螳臂当车,力主推行变法改革,他一心为国为民,为何这些人就是不能理解?

原本以为,乔姑娘来自后世,必然也能对于他强势推行变法而赞誉无双,可没想到,乔姑娘肯定了他的人品与才学,却独独不认同他的变法。

难道这世上,就真的没有人愿意支持和理解他了吗?

官家!

王安石想起当年那个一心想要变法强国的官家。

如今竟也被那一群反对派牵着鼻子走,不但下旨废除了改革八法的推行,甚至还下诏罪已。

王安石心里闪过一丝失望。

他的变法改革之途,难道真的要就此夭折了吗?

难道他也要走上当年范相公新政改革失败的老路了吗?

王安石收回思绪,稳了稳心神。

这才在直播间中回道:“请乔姑娘赐教!老夫想知道,乔姑娘为何要如此断定?”

看到王安石并未因为其他反对派的偏激言论而恼火,宋神宗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定神望向直播间,也想要知道,为何后世会如此认为变法不适合当前的大宋?

说实在的,他内心里是想要变法的。

可是,如今……..

赵顼心中烦闷,他想要坚持改革变法,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这支持,只能来自直播间。

因为这直播间中的乔姑娘,来自千年之后。

只要她能支持变法,强调变法确实中富国强宋。

他一定能够排除万难。

可现在,赵顼也有些不敢肯定….

直播间中,乔安还在继续:

“大宋仁宗年间,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乔安开口道,“当时的仁宗陛下,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启用韩琦、富弼等人,推行新政改革之策,史称庆历新政。”

“但庆历新政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便以失败而告终,它匆匆结束的后果直接导致仁宗年间所积弊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繁重。”

“单就财政这一项,仁宗统治时期每年国库所亏空的数额已经达300万缗以上。”

“再到后面的英宗时期,由于英宗在位时间较短,也没能针对国家积弊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所以每年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更甚,是仁宗年间的三倍有余。”

“再到神宗陛下继位,大宋王朝的财政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

“为了节约开支,神宗陛下不得不裁减自家老爹的丧葬费用。”

“由此可见,此时的大宋财政,已经吃紧到了何等地步?”

“与此同时,北宋面临国内外困境,对内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日益突出,对外随着党项族崛起跟宋朝打游击战、契丹年年抬高保护费。”

“神宗陛下不得不寻求富国强兵的办法。”

“所以当名动天下的王安石带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想要为国家做点实事,变法图强之时,神宗陛下当即觉得眼前一亮,有如神助。”

“于是,一场由神宗陛下支持,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这是一个建立在想要富国、强兵基础上的变法改革,出发点确实是好的。”

“变法初期也确实见到了一些成效,比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巩固朝廷政权等等。”

“但我为什么会说后世认为,这一场变法改革并不适合当前的大宋呢?”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如果王相公是真的想要知道,首先你得先让自己从变法改革的圈子里跳出来,咱们心平气和的来谈这个问题。”

“不能自己先入为主地去认为所有反对你变法,或者抨击你变法的人就全是错误的,只有先放下成见,才能听到别人真实的声音。”

韩琦冷哼一声,随即在直播间中讽刺道:“看来王相公这“拗相公”之名,同样名传千古!”

王安石:……….

王安石:乔姑娘所言,老夫已然明了,请乔姑娘直言!

“行,那我们来说说这变法所推行的具体条令!”

“变法内容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只针对一个代表性事例来讲一下。”

“比如王相公所推行的《青苗法》。”

“据闻,王相公在地方为官之时,对于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豪强地主所设下的高利贷坑惨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青苗法》因此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青苗法就是低息贷款法。”

“要是哪一年农民的收成不好,可以向当地政府借钱,第二年农民再连本带利还给政府。”

“如此便可以防止那些农民因为在年景不好,青黄不接之时,为了活命去借高利贷,甚至到最后因为还不起贷,而不得不卖房卖地。”

“毕竟在那个时侯,自耕农破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民间高利贷,百姓周转不开时,往往会以土地为抵押向地主阶级借取钱财。”

“而当老百姓无法偿还借款时,土地便会被并入到豪门大户和乡绅地主名下。”

“他们这些人,为了能够多收土地,暗地里的骚操作实在太多,在荒年不济之时,强买强卖,逼良为贱的情况更是屡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