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沟的这个罐头厂虽然叫罐头厂,但是还能生产果干。
罐头和果干好的那部分都被挑出来当商品了,差的那部分则进了村民的嘴里。
罐头厂还没挣到几个钱,村民的嘴都甜出蛀牙了。
一开始对开罐头厂还有些意见的村民,这下是彻底被甜没声了。
在罐头厂建厂之前,周兴家就着手准备了几种罐头的秘方,经过众人筛选、调试形成了最终的配方。
第一批罐头生产出来后,周兴家寄了两罐给周兴然。
周兴然打开尝了一口,差点甜掉牙,很符合这年代的罐头口感。
水果容易腐烂,现在食品行业对于防腐剂的使用也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为了延长水果罐头的寿命,重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这年代的人们平均生活水平还不高,糖、肉比较紧缺,嘴巴淡的人群也好这口甜味。
过于甜腻的味道,已经完全掩盖了水果本来的滋味,周兴然尝着和外面卖的罐头并没有什么区别。
周兴家送罐头给周兴然,一是为了让他品尝,二就是邀功。
周兴家和周兴然的感受是一样的,他觉得自己生产出来的罐头和外面的没什么区别。
他为此感到骄傲,梨乡沟罐头厂都还没正式营业,就已经生产出来和那些老品牌一样的罐头了,这不得大卖?
周兴家仿佛已经看到天上掉钱的景象了。
自罐头生产出来后,周兴家每天睡觉都能笑醒。
给周兴然寄出罐头后,也迫切的想要看到周兴然的回信,信上肯定都是夸自己!
然而,周兴然回信上不但没有称赞他,反而要他重新研制罐头的配方。
周兴然在信上说,如果罐头的口感和本地那些老厂子生产出来的罐头口感差不多,人家凭什么买你的罐头?
先不提老厂子和各家工厂、供销社以及政府领导都有一定的联系,信誉也好,当出现竞争对手,上面这些人要面临二选一时,他们会选哪个呢?
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比较特殊的年代来说,缝纫机、手表、电视机这种奢侈品他们认可全国都出名的那几个牌子。
毕竟,这些奢侈品也不是一般城市能供得起的工厂。
但对于布料、食品、毛巾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更信任当地工厂生产出来的,即使竞争对手是国家一线品牌。
首先在价格上,当地工厂占优势。
第二,在知根知底上面,工厂可能伴随了一批人长大,他们从小就用、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地老品牌都有它固定的受众。
在当地人眼里,老工厂的名字就代表着信任。
就算去送礼,你买一个当地人耳熟能详的罐头,拿到别人家里,别人会很开心的接受,品牌影响力、价格是大家都清楚的。
你要是买一个新盖的厂子生产的罐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自己在家做的呢。
要想在这种老工厂威压下出头,除非你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这样做显然不符合建厂的初心。
建厂就是为了挣钱,带领全村老少奔小康。
现在的白糖可不便宜,一个罐头能这么甜,投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卖价过低的话会导致回本困难。
要想在这种方法下挣到钱只能动原材料的心思,比如白糖换糖精,这显然也不合适。
任何一家工厂建起来的时候,都是想着能长长久久的干下去;村集资建厂,更是想着爷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使用糖精做罐头,一旦被上面发现,后果难以想象。
可能在被上面发现之前,就被眼红的邻村给举报了。
罐头厂关闭是小事,村子在附近这一片名声都臭了,再建别的厂都难,
另一个方法是在口味和风格上和老品牌做到完全不一样。
人们会被不同的风格、包装吸引,会尝试买两罐回家尝一尝,如果味道好,就能留住客人。
随着时间渐长,会慢慢地固定下来一批客人,这批客人还会帮助厂子口头宣传、推荐,又拉过来一批客人。
等个一年半载后,如果能有固定的销量与客源,新罐头厂就算成功了。
周兴然在信上推荐让周兴家在做罐头前,先将水果腌制一段时间,不但能够保留水果脆脆的口感,还能延长它的寿命。
这样的话,熬制罐头的时候不需要放太多的白糖,水果是甜的,罐头水是清甜的。
包装也可以从玻璃瓶换成铁罐、铝罐,然后在罐身上面贴上水果的图像,水果一定要画的大而生动,保证一下就抓住人的眼球。
除去桃罐头,葡萄也能做成罐头。
到时酸枣饼、桃罐头、葡萄罐头、柿子、石榴可以做成一个年节礼盒,进行捆绑销售,不但卖的快,还可以加价售卖。
周兴家看完信后,开心的情绪一下子七零八落。
他想说,梨乡沟的罐头不愁卖,但理智告诉他,周兴然说的对。
周兴然怕周兴家脑子转不来弯,在信上还提到如果不相信,可以做个实验。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罐头应该还有剩余,可以试着先卖给周边的村子,看看他们是反应。
周兴家还真是去试了,如果罐头是白送给他们的,那些人都非常高兴,好听的话也是一句接一句的冒。
可如果要钱,脸顿时垮了,说什么附近的几个村子和梨乡沟沾亲带故的,怎么好意思收钱?
就算收钱,为什么要卖这么贵?看在你xx叔、xx婶子的面子上能不能便宜?
为什么要卖这么贵?县里的罐头也就卖这个价,你一个村里的厂子能和人家比吗?
好吧,这个实验才刚开始,周兴家都来不及问什么,就已经结束了。
受到打击的周兴家,开始埋头研制新的罐头配方以及干果配方。
因为周兴然对周兴家研制出来的干果也提出了意见。
葡萄干、干枣都还行,毕竟这两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如果比别人家的差,就是差在原材料本身,目前为止这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解决。
只能等以后厂子挣到钱了,包一块土壤肥沃的果园,引进好果苗来改变。
周兴然对厂子制作的苹果干也不满意,软不拉叽,还有股潮味。
苹果树还是这两年梨乡沟有钱了,新引进的果树品种,在柿景镇这一片属于稀奇东西。
如果不是种植时间短,苹果树的品种也不怎么样,结出来的小而稀疏,一个个都是长得麻麻赖赖的青苹果,实在拿不出手。
不然,直接卖苹果就能挣到钱,何必还要走果干这一步。
从第一封信开始,周兴家就开始疯狂的改配方,每改动一版,就生产出一点样品送过去给周兴然品尝。
剩下的都低价放在了柿景镇的供销社里售卖。
因为最终配方还没有出来,罐头上都不敢贴厂家标签,生怕坏了以后的名声。
导致罐头就像一个三无产品一样,售价非常低,只勉强维持着不赔本。
周兴然这次来信,就是催周兴家最后一版配方的,周兴家这次保证说,绝对让自己满意,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动静。
周兴然还给他留了一笔大生意,没动静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