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 第255章 正一与全真(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师道的当代张天师来临安了?今夜在洞霄宫挂的单?”

赵灵笙听完夜幕首领陈煜的汇报,她心里琢磨了一下,很快的就猜出了张可大的来意。

对于佛道这两大宗教,赵灵笙此时秉持着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则,只要他们不越过她的红线,她也没打算动他们。

毕竟宗教是百姓的心灵寄托,百姓们本来就过得很难了,此时突然取缔佛道的话,弄不好就会激起民变。

在赵灵笙的授意下,夜幕已经开始在搜集佛道有无违法犯纪的证据。

根据目前的情报,道教的情况要好一些,道观除了皇帝赐的田地外,基本上没有搞什么祸害老百姓的事情。

佛教的情况就要复杂多了。

比如临安的上天竺寺,仅仅是从赵构到现在,就赐下了两万多亩地,灵隐寺也有皇帝赏赐的田地一万多亩。

整个临安被赏赐给佛寺的田地,大致就有三十多万亩之多。

除了皇帝赐下的寺田外,还有一些百姓主动将自己的田地、财物捐给寺庙,以期望能在自己死后投个好胎。

除此之外,佛寺还用寺庙的银钱,开设了【长生库】。

长生库其实就是抵押贷款业务,算是最早的当铺了。

大多数寺庙的长生库,只是单纯的当铺,有一些无良的僧人,借着长生库的名义让百姓借高利贷,让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虽然寺庙还要承担两税,还要缴纳【免丁钱】,可佛寺动辄几万亩地的体量,却只有数百上千的僧人,缴纳这些税赋后,依然能让佛寺的和尚们过得很滋润。

好在也因为寺田依然要承担两税,所以佛寺并没有大肆侵吞民田,长生库确实也帮了一些百姓,这一点比青苗法强不少。

这也是赵灵笙一直没有动佛教的原因之一。

……

第二天,张可大、张启筠二人,带着随从进入了临安城中。

在张启筠的建议下,两人决定在佑圣观中挂单。

佑圣观位于无量宫以北,原来是宋孝宗未登基前的旧邸,与无量宫几乎是一墙之隔,这个道观也是老爹赵扩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关于这个佑圣观,在元代起火焚毁之后,知名书法家赵孟頫还写了一篇《佑圣观捐施题名记》。

让张可大失望的是,自从小赵旭和小赵婧雯出生以后,老爹就很少出门了,每日里除了自个儿修炼,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含饴弄孙了。

让张可大想来一次偶遇的想法也破灭了。

第二天的时候,张可大本来想去径直拜访太上皇,在张启筠劝说之下,还是先到和宁门外先见官家。

虽然他们都是方外之人,不过这种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要遵守的。

赵灵笙在常平朝结束后没多久,就知道了张可大求见的事,只是今天的事情格外多,只能让张可大等等了。

自从两年多以前,赵灵笙开始逐步裁撤厢军,将原有的厢军人员送去从军,送回老家务农。

经过分流之后,原有的厢军还剩有不少人无法分配,就组织成了一个民团,负责地方上的工程建设、运送粮草等工作。

每个州府根据州府的大小,还有五百到三千的驻军,这些驻军负责剿匪、护送粮草,只有州府的知府、同知、通判同时下令,当地官府才能调动驻军。

经过近两年的裁撤,现在两浙西路和荆湖南路境内,所有的厢军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境内的军州也改为了正常的州府。

赵灵笙看到效果不错,就开始趁热打铁的将裁撤厢军,推广到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北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两浙东路七路。

加上此前的两路,南宋一共十七路,就有九路开始在轰轰烈烈的裁撤厢军。

因为有两浙西路和荆湖南路的经验,所以这九路裁撤厢军进行得相对较为顺利,在砍掉上百颗脑袋后,血淋淋的教训让那些既得利益者总算是暂时安静了下来。

即便如此,厢军的裁撤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昨天夜里赵灵笙接到一封急报,广南东路雷州(雷州半岛雷州市)当地的厢军将领,不知道为何非常的抗拒裁撤厢军,最终在半月前发动兵变,杀死前去裁撤厢军的官员,带领三千多跟随他的将士逃到了东海岛。

因为厢军将领带走了大多数当地的战船,当地不仅没有了战船,更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士。

于是这个消息经过层层上报,终于在半个月后来到了赵灵笙的案桌上。

赵灵笙当即下令,让前去驻防大散关的征北军统领王坚,率征北军搭乘前去琼州运铁的海船,顺海而下前去雷州剿灭兵变。

批复完兵变的奏札后,赵灵笙已经忘了张可大两人还在等候传召,继续勤勤恳恳的开始批复奏札。

直到要吃午膳的时候,赵灵笙在杏梅的提醒下,这才想起还有两个道士在等着自己的传召呢。

赵灵笙也不忍心两个道士一直等下去,于是就派内侍带他们去膳厅。

杏梅早就吩咐厨房,制作了两份正一道道士的饭菜,因此倒也不用担心犯了他们的忌讳。

等了两个时辰,茶水多次冲泡都没味了,张可大与张启筠终于等来了传召。

内侍带着两位正一道道士,来到了垂拱殿的膳厅。

“贫道张可大(张启筠),拜见官家。”

张可大与张启筠对赵灵笙行礼拜见,没说自己的道号,直接报的自己的俗家名字。

赵灵笙道:“两位道长无需多礼,今日让你们等候了两个时辰,朕之过也。”

张启筠立刻道:“官家勤政爱民,是我大宋的福分,我们多等候些也是理所应当。”

赵灵笙多看了两眼张启筠:“朕让你们等候了两个时辰,现在正好到了午膳之时,你们就陪朕用膳吧,有什么事情咱们吃完再说。”

张启筠不经意的碰了碰一旁的张可大,躬身道:“多谢官家。”

张可大第一次见到,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官家,不由得有些失态了。

还好张启筠应对得当,又暗示了张可大一次,这才让他回过神来,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官家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