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臣根据《宋刑统》、《淳熙条法事类》等律法条文,史弥远谋反罪证确凿,当处以凌迟之刑,籍没家产、家人面部刺字后充军。”

“夏震发动兵乱,因其已经身死,可判罚籍没家产后,家人刺字充军。”

“郑清之、袁韶二人均可按照籍没家产,家人刺字充军以示惩戒。”

说话的是新上任仅两个多月的刑部尚书范钟,他原本的官职是徽州当知州,赵灵笙特意将他调回临安,知刑部尚书一职。

乔行简立刻道:“史弥远等人谋反,影响极其恶劣,属十恶不赦第一位,如果只是单独处死他一人,怎么能震慑其那些狼子野心之人呢?”

葛洪附和道:“史弥远、夏震二人是主谋,他们必须夷族方能让天下堵住悠悠之口。”

范钟迟疑着道:“只是大宋律令里,并没有夷族的条文啊?”

真德秀这时候道:“那大宋两百多年来,可有宰相参与谋反的先例吗?”

范钟一下子答不出来了。

“史弥远身为右相,联合殿前司夏震谋反,不仅罪大恶极,而且还开了一个极坏的头,以后宰相对陛下心存怨怼是不是都要学习他谋反啊?”

“臣以为不仅要将史、夏两家夷族,并且要明正典刑,要让百姓们都知道谋逆的下场是什么,管你是宰相还是百姓,都免不了遭这一刀!”

说话的是翰林学士承旨真德秀,他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座大庆殿。

礼部侍郎程珌拱手道:“殿下,史弥远固然罪该万死,可他父亲史浩是三朝元老,更是光宗朝的宰相,于国于朝均功勋卓着。恳请殿下看在史浩的份上,放史弥远的兄弟史弥大、史弥坚一条生路。”

听到程珌先开口了,立刻就有十几个官员一起求情,后来求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在南宋一朝,史家绝对算是大家族了,按照原本的历史更是一门三宰相,从史浩到史弥远,再到史弥远的堂侄史蒿之。

这一大家子在南宋的朝堂可谓是盘根错节,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与他们家有利益或者联姻,如果真要把史家一族全部灭杀,那么半个朝堂的官员都会被牵扯出来。

所以赵灵笙提出要将史家完全夷族的时候,他的五个师傅无一例外的全部都反对,认为史弥远一家可以杀,史弥远的兄弟和堂兄弟不能杀,不可这件事情牵扯太大,甚至会闹出不可估量的后果。

赵灵笙接受了这个建议,只诛杀史弥远一家,史弥远的两个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嗣,全部发配到穷山恶水之地。

史浩的堂兄弟史渐这一脉,全部丢官罢爵贬为平民,此后三代人不许入朝为官。

至于夏震,那就必须夷族了,三代以内的夏氏族人,都得陪他一起去地府团聚。

在前两章的时候,有许多书友提议将史家诛九族,我只能说两个字:呵呵。

从秦始皇到清朝灭亡2100多年的历史里,唯一一次有明确记载的诛九族只有一次,是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反抗杨广,最终被杨广判决诛九族。

至于方孝孺诛十族更是子虚乌有,方孝孺其实就是被朱棣夷族了,没有诛九族,更没有被诛十族。

所谓的诛九族,一般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具体的大家可以去百度,我就不啰嗦了。

那些历史上知名的暴君、昏君都不敢用诛九族,你一个皇帝都不是的皇太女就敢?

朱元璋也算是杀人如麻了吧,也没见他诛谁的九族,胡惟庸案、蓝玉案动辄杀几千上万人,是因为牵连的人太多了,并没有诛他们的九族。

像史家这种大家族,真诛九族下来,起码要杀上千人甚至更多,其中还有许多还是朝廷的文臣武将。

到时候估计人还没有开始杀,南宋朝廷说不定就彻底的乱套了,也不用等蒙古人来进攻,自己就先一步领了盒饭。

赵灵笙见到求情的人越来越多,装作很不情愿的道:“既然有这么多臣工求情,那么孤就免去他们一死吧,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史弥大、史弥坚二人,以及他们的子嗣发配岭南,永世不得回朝。史渐一脉,尽皆贬为平民,只可耕种不可从商,三代人不许入朝为官。”

听到赵灵笙的判决,乔行简立刻道:“殿下,史弥远谋反罪大恶极,史渐一脉与史弥远十分亲厚,应与史弥大、史弥坚一样发配岭南,永世不得回朝!”

赵灵笙摆了摆手道:“史家一门于我大宋有功,史弥远虽然罪大恶极,史渐一脉毕竟隔了一层,贬为平民就可以了。”

乔行简拱手道:“殿下宅心仁厚,实乃大宋之福。”

其他人本来还想求情来着,毕竟史弥大、史弥坚两人虽然是史弥远的亲兄弟,可他们毕竟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参与其中,发配岭南永世不得回朝这个有些重了。

可是赵灵笙和乔行简师徒俩这么唱一出双簧,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求情了。

不少精明的人已经看出了,师徒俩这是在做戏给他们看呢,现在求情万一被皇太女记在小本本上了咋办?

既然史弥大、史弥坚以及他们的子嗣没有死,自己也算对得起史浩老相公的恩情了。

何必多此一举呢?

史弥远定刑之后,作为主谋之一的夏震,朝臣们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夷族。

三代以内的袁氏族人,一个也别想跑。

殿前司里的武将们,虽然没有参与谋逆,可是却知情不报,也都有罪。

如果不是赵灵笙的据理力争,殿前司的其他几个【军】的统领、副统领,都得被一撸到底。

赵灵笙已经看过了殿前司的资料,这些个统领、副统领都不咋受夏震的待见,待遇、装备都要比中军差一等。

所以赵灵笙这才要保住这些人,好让自己能掌控殿前司的数万兵马。

郑清之和袁韶两人,也基本上和赵灵笙预料的一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籍没家产后全家流放。

他们俩毕竟是文官,官员们多少也得给他们留一点体面,刺字这一条就压根没人说。

文官和武将的待遇,从这个判决中就可以略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