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歪着脑袋,斜着眼瞟了一眼老和尚,随即又是一口瓜子壳:“呸!回头是岸,回你妈个头!知道老子是一国之君,还他妈在这逼逼叨叨的。有事说事,有屁放屁,老子没时间跟你磨嘴皮子!”

老和尚摇摇头双手合十,喃喃道:“阿弥陀佛,贫僧蕅益智旭,见过当今圣上!”

说完就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这个时候,按照常理,崇祯就应该很有礼貌的回个佛号,然后热情的打个招呼。可崇祯不想说话,还是那副叼样子。并没有任何的回应。那意思很简单,有事你抓紧说!

崇祯心里已经知道这个老和尚了。穿过来后,他恶补了明末的历史,对于各行各业的顶尖大佬,他都了解了一些。这是明末有名的大和尚。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华夏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吴县木渎(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号八不道人,晚号蕅益老人。由于晚年居灵峰(今浙江安吉县)建寺、创社、着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

可他有名又怎么了,崇祯不信佛,不敬鬼神,不吃他家的粮,不靠他发家致富。又用不着他冲锋陷阵,为何要给他脸!

作为穿狗他有他的骄傲,他藐视这个世界的一切。不为别的,就为自己不来,这些人九成都要成为刀下亡魂。一亿多人被几十万人,杀得不敢反抗。这些人也没资格让自己尊重!

而且作为穿狗,这里对他来说,只算是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要不是自己头脑发热,他早都卷了金子跑路了。一群眼前人,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匆匆而过,他连记都懒得记!当然了,他不藐视金银。

爹亲娘亲,不如家里的黄金亲!

穷的时候,回家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整天瞎混,你看看隔壁的亮亮,人家奔驰宝马,换着开。昨天还给他父母钱,让他父母去旅游!

整天就是别人家的谁谁谁,多有出息,给父母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

很多时候他都想顶一句的,亮亮的爹那是县里的副局级领导。那谁谁谁的妈是县重点高中的主任!

有钱了,就不想回家了!

八不道人见崇祯不搭茬,只能自己开口说话:“阿弥陀佛,陛下,贫僧听闻,陛下训练新军,妄开战端,大开杀戒,屠戮百姓。贫僧恳请陛下,以天下百姓为己任,多行善事,止战养民!”

崇祯收起脸上的轻浮,双眼微眯,定定的瞪着这个八不道人:“大伴,找个地方坐坐,朕跟这个秃驴说说话!!!”

“遵旨!”

王承恩左右看了看,就见街道一边有个看起来还不错的酒楼,现在也不是吃饭的时辰,酒楼并无客人,一挥手,一队战士就率先跑了进去,把掌柜的和伙计都赶到后院集中起来。

“你们这里被征用了。等下回补偿你十块钱!”

掌柜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军队要来拿人了。没成想就是借下地方。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军爷您用就是了!”

王承恩见酒楼被清理干净了,狗腿的跑过来:“爷,去里面坐坐!已经准备好了!”

崇祯:“走着!”

说完就自顾的走进酒楼,在正堂的椅子上坐下,点上烟,翘着二郎腿,腾云驾雾!

八不道人左右看了看,迈步跟着进到酒楼,心里嘀咕:霸道,霸道至极!

可又想了想,自古帝王不都是这个样子吗?有那个皇帝是好商好量的跟你说话了!

进到酒楼里,八不道人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崇祯:“别阿了,,,坐下说话!当然你想跪着说也可以!”

八不道人也不扭捏,又躬身打了一个佛号,便大大方方的坐下了。跪是不可能跪的,他们都是圣僧,能躬身参拜皇帝,就已经是让步了。

佛教最初传入华夏时,有许多戒律与华夏传统习俗不相合,比如不娶妻生子、不蓄头发之类,这些都还好解决,后来的华夏僧人出家也做得到。但有一条却冒犯龙威。佛规中有不拜君父这一条规定,甚至反倒要君父拜和尚。更不用说要和尚说拜见父母了。佛教的这个规定引起了和尚与朝廷的龃龉。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年)译成的佛典《梵网经》卷下载:“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很显然,佛教坚持要在华夏这样的宗法社会不拜皇帝,与社会所公认的伦理不合拍,必将遭到全社会的排斥,于佛教的传布是极为不利的。佛教不讨好皇帝,佛教就难以顺利传播。当时朝廷进行的的几次灭佛,基本上和得罪朝廷有很大关系。

所以佛教入中土后,门内人便为此展开了争论。一些高僧始终坚持不拜皇帝的原则,大多数僧人也都认这个理。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三载,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十五日下《制沙门等致拜君亲敕》,但不到两个月,于六月八日又另颁《停沙门拜君诏》。可见佛教势力在这个问题上的强硬姿态。

但佛教并非全是强硬之人,也有不少明智之士主张变通。如北魏的法果,就带头致拜太祖拓跋珪。他在面对佛教内部的反对时,也作了一番解释。他称太祖是“当今如来”,“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魏书·释老志》)。不管怎么。佛教在这个问题上,开始找台阶下了。总之大家纷纷叩拜皇帝,但心中默念,我不是拜皇帝,而是拜佛祖。

到宋代情况彻底变化,僧人对于拜见皇帝开始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古尊宿语录》卷一九《后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语录》载释方会之法语说:“师于兴化寺开堂……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祝延今上皇帝圣寿无穷。’又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知府龙图,驾部诸官,伏愿常居禄位。’复拈香云:‘……奉酬石霜山慈明禅师法乳之恩。’”这着名的“三瓣香”,不光拜君,还要奉承地方官,最后才轮到自家的佛门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