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都有些佩服这些老秃子的养气功夫了,换其他人这样对自己,他指定就是一脚踹过去!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不服就干!

崇祯一副二流子的模样,嘴里嚼着瓜子,人歪歪扭扭的站着,还一抖一抖的。:“呸!好狗不挡道啊!秃子,你挡道了知道不?”

和尚面不改色的双手合十,微微躬身的轻声念了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施主,嘴下留情,至城执意妄语人,不知惭愧,无有羞辱!”

崇祯眨巴眨巴眼睛,他能听懂一些老和尚的话,不多,大概知道这老和尚说他骂人,不要脸!他也不生气,怼人嘛,谁不会啊!吐了嘴里的瓜子壳,似笑非笑的说道

“老秃子,你秃还不让人说。你德行不够,道行不深啊!”

老和尚还没开口,崇祯又屁啦帕拉的一顿输出。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老子喊一句老秃子你就激动了。你出个哪门子家?还不赶紧回家抱着寡妇吃点奶,长长公德!”

“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汝非人也!你说说,你父母生你可不易,你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居然跑去庙里,剃发为僧,整日喊着四大皆空!你他妈连爹娘都不要了,装什么慈悲人。你跪在佛祖面前大喊一声,你是狗娘养的,老子就算你四大皆空!”

和尚崇祯没什么好感,他本来也没什么迷信的,不信佛,不信道。也不信洋鬼子的教会。走南闯北那么多年,他就悟出一个道理,人只能信自己。父母亲戚都信不过!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早就跟咱们总结了,至亲好友之间的关系!

至于佛教,在明初,因为开国皇帝老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进了皇觉寺,出家为僧。他不是信佛,就是纯粹的去庙里混吃混喝。

从此后,老朱就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明太祖之后,朱元璋对佛教也格外重视,而他的佛教政策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大体以洪武十四年为界,前期侧重于对佛教的保护和提倡,后期则着力于整顿和限制!

扶持原因之一--阴翊王度

“阴翊王度”的特殊作用是明太祖扶持佛教发展的根本原因。佛教极力宣扬 “生死轮回”、 “三业三报”等思想,劝说人们要弃恶从善,对苦难也应该逆来顺受,潜心修行。实际上是掩盖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实质,使人们安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更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个思想,能帮助老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当然要不遗余力的帮扶!

“愚民未知国法,先知虑生死之罪,以至于善者多而恶者少,暗理王纲,于国有补无亏。”--《明太祖御制文集补·释道论》

此外,朱元璋觉得自己出身寒微,所以在称帝后,竭力借佛教神化自己,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所以关于朱元璋和神佛、僧侣的神奇故事,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有流传。《明太祖实录》就有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在梦中吃了神佛给的药丸,在第二天生朱元璋时,红光满屋。邻居还以为是着火了,跑来看才发现是朱元璋降生了。真假不论,这愚民手段倒是炉火纯青!

朱元璋扶持佛教原因之二--出家经历

朱元璋17岁时,迫于生计入皇觉寺为僧,“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后来在情势危急时,他又在寺内求佛问卜,最终决定加入红巾军。皇觉寺对他来说,不仅是贫困时的救命所,也是人生的转折之处,因而在他称帝后,对佛教仍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不仅表现在对佛寺的眷恋和向往,也表现为对僧人的亲近和重用上。

扶持原因之三--外交需求

明朝建立后,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朱元璋一方面利用佛教的和善形象,消除其他国家、地区对明王朝的疑惧;另一面,多番以僧人为使节,以期和其他国家、地区建立友好往来关系。明太祖先后派遣僧人出使吐蕃、省合刺国(今天的斯里兰卡)、日本、印度。可见,在明王朝对外交往中,僧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持原因之四--环境影响

民间尊崇佛教的社会环境,以及一些大臣的崇佛言行,势必对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产生了影响。佛教构建的“极乐世界”,极大迎合了民间百姓由贫困、痛苦而产生的寻求出路和心灵慰藉的心理,因而民间多信仰佛教,借以自慰。许多大臣也同样崇佛信佛,“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以佞佛闻名,而且经常向明太祖灌输佛教思想,“每召对,辄与究论佛经奥义”。在这样的影响下,明太祖自然对佛教更为偏爱了。其实这也是上行下效,老大喜欢的,官员臣子,没理由反对。也不敢反对。

洪武后期

限制原因之一--佛教自身产生问题

在洪武前期的扶持政策下,佛教势力迅速发展:洪武五年十二月,全国僧道仅有5. 72 万余人,到了洪武十五年,猛增至约11万人。而僧人队伍的迅猛膨胀,却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下降。许多僧人“欢妻抚子,暗地思欲”;大部分人出家,要么是为了逃避差役、要么是为了谋取衣食;私创寺院更是夸张,“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

此外,在佛教的优待政策下,许多僧人“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不货殖而财用有余。”僧人耗费了大量社会财富,同时也加重了百姓负担。明太祖也曾承认,佛教“近代崇尚太过,徒众日盛,安坐而食,蠧财耗民,莫甚于此”。在这样的状况下,明太祖自然不能容忍僧人对社会的蛀蚀,对统治的危害。

限制原因之二--吸取前朝经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太祖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对许多史籍都曾涉猎,也指出,梁武帝、陈武帝过于推崇佛教,太过沉迷于天堂、地狱之说,因而导致了“社稷移而君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