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季在长安城外,整顿兵马,不进长安城,直接往东行进。

一路走到潼关,潼关守将,见魏主曹睿刚过关,司马懿等人随后赶来,看样子就知道魏军大败,等刘季来时,关上守将立马献关而降。

刘季留傅肜、傅俭父子把守此守,大将马不停蹄子,一路向东。

一路上,各地官员换上汉旗,纷纷来投,到达弘农时,弘农太守孟康想拒城而守,却被郡丞、主薄等人绑了,送到刘季军中。

刘季下令把孟康斩了,加郡丞为太守,郡中官员各升一级。

一直到了函谷关,才遇上魏军的抵抗,刘季令三军攻城,不出两日便取了函谷关,汉军的旗帜终于出现在了洛阳城下。

刘季为了急行军,刘季带的兵马不多,只有三万,但这三万人,已经远远超过洛阳的守军。

刘季大军驻营在洛阳城北门,并不急着攻打,而是一边派人拉拢洛阳周边各县官员,一边与河南大族通信,汉军此来,只诛魏贼曹氏,胁从人员,俱不定罪。

汉军大军陆续赶来,前后十几日,便已达十万,将洛阳四面围住。

孔明派马良来见刘季,孔明自己坐镇长安,将汉军尽数交给刘季,由刘季统领全军。

丞相高义,就算灭魏这么大的功劳,他也愿主动让出。

汉军围了洛阳后,魏主急下令各地人马进京勤王,等了一月,只有豫州兵马前来,走到阳城就不敢再走了。

魏国的精锐尽丧于关中,各地人马立刻已生出归汉的想法来,大魏立国不过三世,几十年,怎么能跟四百年大汉相比。

刘季派使入城,劝降魏主。

此时大将军已因病去世,曹睿也一病不起,眼见魏国已是国祚已尽。

曹睿在病榻之上,对众臣说道,“我为武帝之孙,只能以死殉国,你等自己寻出路去吧!”

众臣闻言,痛哭。

刘季见曹睿不肯归降,派王平、廖化地人,带一万精兵,前往阳城,将守在这里的豫州兵马杀的大败,豫州随后便归降大汉。

汉军在魏境已入本国,王平行军,路过各郡县,多有出城劳军者。

刘季令马良为行军大都督,陆逊为军师,张南、冯西、高翔、孙恒等几人为别督,这些人都是出身荆州、江东大族,刘季只给了他们五千兵马,让他们去取荆州。

马良等人从洛阳一路南下,在宛城之中,很多刘季的的故交旧部,早早就树起汉旗。

马良从宛城,一路走到江陵,各地望风而降,五千人马变成了五万。

徐盛、陈到二人,兵出白帝城,先后攻下秭归、夷陵,在江陵城下,与马良合兵。

江陵太守不降,可城中大户和百姓,听闻汉军前来,连夜开门而降,汉军入城后,马良请徐盛守江陵,自带兵去取江东。

江东各地,在吴郡大族的串联下,不等汉军前来,便举郡而降。

徐州人的投汉,最为激烈,各地百姓纷纷冲向州县,将魏国的官员,全部杀死,这些官员本就想投汉,可徐州百姓深恨曹氏,早就等不及了。

徐州的杀官行为很快就引发了暴乱,马良、王平各自从豫州、江东分了一支兵,进入徐州,一边安民,一边将那些趁火打劫的人全部处死,经历数月才将徐州安定下来。

丞相在长安,一边恢复生产,一边派使者前去并州,将并州劝降,西北东南各州,已尽归于汉,魏国手中只剩了冀州、青州、兖州三州之地。

刘季在洛阳,已经围了此城半年,外围的县城俱已投汉,洛阳成了孤城一座。

又到了七月,魏主曹睿大限已至,召见刘季的使者黄权,说道,“我愿去帝号,归顺大汉,但求大将军,能保曹氏满门老幼,可否?”

黄权说道,“大将军已上表天子,保曹氏一族富贵!”

曹睿叹道,“吾幼年时,祖父常对刘伯长赞不绝口,今日终是被刘伯长灭国!”说罢口吐鲜血而亡,年仅26岁。

曹真之子曹爽,带着满朝文武,手捧玉玺,出城投降。

刘季在洛水边,接受了曹魏投降,并指着洛阳发誓,保曹家满门性命。

刘季兵进洛阳,出榜安民,将曹家一门妥善安置,并上表,封现任曹家族长曹爽为安乐公。

冀州、青州、兖州三州传檄而定,大汉十三州,终归于汉。

刘禅与大汉百官,于次年五月,来到洛阳,在城外重建宗庙,祭祀祖先,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终于达成,史称季汉。

刘季在朝中,一直掌权尽到一百多岁,收回州牧兵权,打击各地大族,将土地分给百姓,在各地建立学堂 ,鼓励百姓读书,并废除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先后六次带兵出征塞外,向北扫荡草原,对草原上的部族,实行分封管理,将草原分成小块,一口气封了五十多个世袭太守,让草原上的人,自己管理自己,再也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草原王朝。

向西,恢复汉朝西域都护府,派遣使者,寻找到了传中的大秦(罗马),将丝绸之路,开辟到了欧洲。

向东,开拓海疆,在扶桑设立护倭校尉府,管理这四个岛屿,向南开拓了南洋航道,与南洋各国贸易。

在刘季的辅佐之下,大汉空前强大,四海之内,无人不知强汉者。

不过,对刘季的抨击之声,从未断绝,不少骂刘季专权,如当年的董卓曹操一般。

而更多的人,把刘季比做周公、伊尹、姜太公,刘季只有一个女儿,没有过继后人,任人只唯品德才能,就算被封为赵王,也不建赵国,不设百官,日常礼仪穿戴,都依大将军之制。

刘季在九十岁时,便开始逐渐将权利交还朝廷,先是卸去了录尚书事,再交还了兵权,到一百岁时,已经向朝廷辞去了大将军一职。

刘季在朝中历经四朝,从先主刘备开始,到明帝刘禅、文帝刘谌,直到新帝刘俊登基,年号,开元,此时刘季已经将一百二十岁了。

刘季向天子上表,自己想回逐县老家养老,刘俊想留刘季在洛阳恩养,刘季却以洛叶归根为由,再次上表。

天子刘俊只得同意,亲带百官送刘季出城三十里,临别之时,刘俊对刘季哭拜道,“朕自幼便跟在老祖身边,十七岁便跟老祖北征至瀚海北,今老祖不在洛阳,朕无人可问治国之策!”

刘季笑道,“朝中文武,尽是忠心博学之士,陛下又英明过人,有高祖遗风,我已垂垂老矣,只愿早归故里,再看一眼家乡的大桑树!”

天子与众臣,皆挥泪与刘季作别,看着刘季的车队向着涿县走去。

车队缓缓而行,刘季已经无法骑马,只能坐在车中,自己老了以后,便常怀念故人,甘宁、贾诩、先主等人,似乎离自己已经非常遥远。

沿途官员,听闻刘季路过,都想拜见,却被刘季拒绝,自己现在只想回家,什么人也不想见了。

等路过涿县时,看到一年青年骑着一匹瘦马,正在走向县城,眼前的情景,不由的令刘季想起自己当年,就是骑着瘦马去涿县的,今天自己还在,路上却再也遇不上刘备了。

一名随军文吏,指着涿县,问刘季,“殿下,这里便是你与先主的起家之地吗?”

刘季回道,“是啊,当时我才十五六岁,入城做了武库司马,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一路这么爱问以前的事情?”

文吏拜道,“下官叫陈寿,我想如太史公那样,将当年的事情,写成史书!”

刘季大笑道,“那你可跟对人了,我把当年的事,一一说给你听,你写的书,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三国志》!”

陈寿一听,哪来的三国啊,当年最多也就是汉魏两国!

刘季远远的看到了那样一直在梦中常见到的大桑树,自己终于回来了,回到了楼桑村,先主临死前都想回来的地方,终于回家了!

刘季在家乡,过完了人生最后几年,并给天子上表,自己死后,封地送还朝廷,家财上交府库,爵位不传给任何人。

天下人闻此奏表,无不赞叹刘季一生为公,有圣人之姿!

开元六年,刘季薨于涿县楼桑村,消息传到洛阳,天子、百官、百姓无不掩面痛哭。

天子刘俊为刘季加谥号为,“武穆皇帝”,以天子之礼归葬于洛阳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