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子木树枝的婚变,像一记闷棍,狠狠地打在木卜凡、赵海云的脸上,也打破了两人生活的平静。
老两口像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
木卜凡、赵海云在家长吁短叹,尽量少出门,更不再往人多的地方去。
太和村人知道了木树枝离婚的真相,在背后耻笑木家,也有人幸灾乐祸。
十多年来,木家一直吉星高照,一路绿灯,一骑绝尘,5个儿女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令众人望尘莫及,望其项背,也眼红不已。
当然,会有人心里不平衡——凭啥呀?好事为什么都落到木家头上了?其他人家都被幸运之神遗忘了吗?
如今,人们终于听到了木家的丑闻,看到木家的生活之路亮起了红灯,见到了木卜凡、赵海云情绪的落差和不堪,心里稍微获得一些平衡:看来,老天还是公平的。
有人说,这下子,他木卜凡不美了吧。
有人说,正常现象,这年头,离婚又不是啥稀罕事儿。
有人说,谁家也没挂无事牌。
有人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有人说,等着吧,这才开个头,木家更多的麻烦事还在后面呢。
有人说,乌鸦嘴,看热闹不嫌事大。
有人说,风水轮流转,谁家也不能老走背运,谁家也不能一直走运……
宛然从云彩眼里一下子被摔到了地上,又像一口吃了个苍蝇,木卜凡眼冒金星,茫然无措,恶心坏了。
木卜凡不停地问赵海云:“咋会出这事?咋会出这事?”
赵海云除了难过得落泪,还能说什么呢。
木卜凡想,如果木家不与诸葛家联姻,崔珍珠可能就不认识诸葛平安,更不会去找诸葛平安,那么,就不会有强奸的事发生,木树枝跟崔珍珠离婚的事就不会闹这么大的动静,木家也不会丢那么大的人。
木卜凡又想,这怎么能怪诸葛家呢?诸葛洪运、潘如莲,还有诸葛丽娟,都是多么好的人呐。
怪就怪崔珍珠不守妇道,水性杨花。
怪就怪木树枝当初没听自己的话,非要急着与崔珍珠结婚。
怪就怪自己心软,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被迫答应两人入洞房。
木卜凡又一想,即使自己坚决不同意他们结婚,也挡不住,木树枝已经坦白:木树枝与崔珍珠已把生米做成熟饭,木树枝被崔珍珠勾走了魂,那时已离不开崔珍珠了。无论怎么阻止,都没用了,事情迟早要发生……
唉,真是儿大不由爹呀……
离婚太丢人了。何况又是在那种情况下的离婚。
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木卜凡的字典里哪有“离婚”这个词。
虽然这几年太和村也有几户人家的孩子离婚了,但是木家跟人家不一样呀。
他木卜凡是明日县大名鼎鼎的人物,木家的几个孩子是千千万万个孩子学习的楷模。
这些年,在明日县,尤其是乡村,谁家的孩子不好好读书,大人教育孩子时总是说:“跟人家木卜凡家的孩子学学,比比,那才有出息。”
木卜凡想,以后,恐怕没人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谁家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离婚呢?
对木树枝离婚这事,我倒看得开——这主要是因为木树枝对崔珍珠缺乏深入了解,没有找对人,往后,吸取教训就是了。
听说诸葛平安出事后,诸葛丽娟气哭了。
诸葛丽娟说:“这个诸葛平安,真是个畜生!诸葛家的脸面都让他丢尽了……”
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诸葛平安为何做出那样的事?成了那样的人?
家庭是孩子的早期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论遗传基因、家庭教育,诸葛平安应该都没有问题。
诸葛洪运、潘如莲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孩子们要求严,尤其对孩子们的品行教育,不会差到哪里去。
论学校教育,诸葛平安先后在明阳乡、明日县城读完小学和中学,学校的教育质量即使再差,也不会有任何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教唆学生违法犯罪。
可是,这些教育在诸葛平安身上为什么没有起作用?或者说失灵了呢?
在这样良好的不可多得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诸葛平安,为什么跌入了犯罪的泥潭?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对教育的复杂性,或者说教育的不可捉摸,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对教育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切人;无论什么人,只要给条件、环境,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把人教育培养成所要求的人。
“教育万能论”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英国教育家洛克,德国哲学家康德,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其中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最着名的代表人物。
教育万能论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莱布尼茨也曾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爱尔维修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断言人的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即“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他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将一打健全的儿童任意加以改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律师、乞丐、盗贼等。
爱尔维修接受了其老师洛克的“白板说”和“感觉论”。
洛克认为“儿童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纸,没有任何特性、没有任何观念。”“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由感觉和反省而来”。洛克还提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并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的缘故”。
可见,持教育万能论者普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社会环境和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真的是万能的吗?
诸葛平安这个案例,不得不让我对此打个问号。
诸葛洪运这么优秀的家庭为何出现这样的逆子?
抑或诸葛平安只是个例外?
由此,我又联想到人性的复杂性。
一个人往往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统一体。
高尚的人不一定没有卑鄙的想法,关键是克制自己,不要让卑鄙的想法变成现实。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好人与坏人并没有天壤之别,有时候往往就是一念之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人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
不是天使、也不是圣贤的芸芸众生,将会做出怎样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