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41章 唐懿宗完,谥号庙号年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唐懿宗完,谥号庙号年号

贞观时期。

李世民阴着一张脸。

作为一个有凌烟阁的男人,二凤实在理解不了,大唐后面的皇帝是怎么敢让忠君之臣失望的。

他们知道学他玄武门之变,学他乱吃丹药。

那怎么不学学他的勤政和亲征。

不学学他能容得下能臣。

从天幕说起王朝兴衰开始,他早已能接受他大唐终有尽时。

可他如何能接受他大唐亡的那么狼狈,那么窝囊。

接受他大唐终究给中原大地的百姓带来如此多伤害。

向来肆意潇洒,威风凛凛的二凤陛下,再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他的后代怎能如此。

他愧对百姓啊。

……

[但这并不是结束,懈怠朝政,任用奸臣,还只是李漼的其中一个标签。

我先前说过,唐懿宗的行事作风是跟唐穆宗很像的。

沉溺玩乐,大摆宴席,喜好音乐,是他另一个标签。

他与唐穆宗一样,每逢下朝后,就在宫中举办宴会。

每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

在宴席上,唐懿宗除了饮酒,还喜欢观看乐人的表演。

听得高兴了,随手的赏赐就是上千贯钱。

属于是杨玉环看了都要羡慕的程度。]

[除此之外,李漼还觉得,天天待宫里多无聊啊,这不得跑去郊外的行宫别馆耍耍。

你耍就耍吧,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他要跑哪里耍啊。

因此行宫中的官员每天都要备好美食,乐师,随时准备接待皇帝。

这皇帝当的那叫一个潇洒,民脂民膏用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那是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真的,唐朝那么多皇帝,虞美人真就觉得,很少有像李漼这么离谱的。

毕竟,他不止挥霍,他还没啥自知之明,脸皮厚的要死。

[皇帝不都有上尊号这一件事嘛,在唐朝,尊号一般都是在皇帝死后才会上的。

但他不,他特立独行,他非要上。

朝臣没办法,嘀嘀咕咕商量半天,最后决定“睿文明圣德皇帝”。

李漼看了,李漼觉得不行,这配不上我的英明神武啊。

九年后,他又给自己加了几个字,变成了“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

唐宣宗时期。

李忱看了,李忱沉默,李忱扶额。

他只知道他这大儿子担不起大任,是个好玩乐的。

如今看来,是他看得不准了。

这分明还是个厚脸皮的。

也不看看自己配得上这几个字吗,就往上加,是半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了是吧。

这儿子怕不是不能要了。

[昏君李漼我们也差不多说完了。

只剩最后一件,他不信道,他信佛。

所以,很遗憾的是,他没像他父亲和唐穆宗那样,直接被丹药药死。

建寺庙,迎佛骨,还是日夜兼程的那种,也是被他弄得轰轰烈烈。

甚至还把高僧请进宫中,差点把皇宫弄成了寺庙的模样。

又怎是一个离谱了得。

值得高兴的,大概是此事后两个月,唐懿宗病重,太医也束手无策,最终与世长辞。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虞美人鼓鼓掌,决定说些题外话缓缓,再讲最后一个昏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各朝代皇帝的称呼都是不一样的。]

她说的并不是直呼其名的那种不一样。

但不少皇帝却秒懂,不说对始皇帝称呼秦始皇。

毕竟始皇帝又没啥庙号谥号的。

但天幕确实,说起汉朝皇帝,如刘彻,就是汉武帝,是谥号。

到了唐宋,就是唐太宗,唐懿宗,宋高宗,开始称呼庙号。

明清很少提,但提明朝的时候,就说过,“永乐帝”“嘉靖帝”,是年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

虞美人能抛出这个话题,自然是要解答的。

[其实原因还蛮简单的,好记。

庙号谥号的起源很早,大概都是商周那会儿,后来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全给废了。

始皇帝嘛,多好听,多霸气,秦朝就这么叫了。

后来,汉朝逐渐恢复了庙号谥号的传统。

汉之后,唐之前的朝代,我们更习惯称呼谥号。

原因很简单,他短,还好记。

唐以后,宋之前,开始称呼庙号。

当然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谥号的长度就逐渐离谱起来了。

比如李世民,谥号“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赵匡胤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明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虞美人看着手机,一口气念完朱元璋的谥号,忍不住大喘一口气。

[就这么长的谥号,让我们记住,这不是为难人嘛,而且他们的后人还有事没事往上加几个词的,这谁能记得住啊。]

被念到的皇帝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一时间不知道该悲伤自己还没死呢,就知道了自己的谥号,还是该尴尬被天幕点名了。

不过,这好像确实有点长了哈。

以后要不要学习汉朝,弄得短点。

对此,爹控李治表示不服。

他觉得自己起的谥号挺好。

而且他感觉自己输了,要不要再给他爹加点。

李世民:大可不必,再加你阿耶自己都记不住了。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记不住谥号怎么办,那就记庙号呗。

三个字,好记的很。

但到了明清,情况又不一样,我们一般用年号记皇帝。

特别是清朝,名字太长了,那是一个也记不住,但年号好记啊。

所以小时候的我,还真以为康熙帝名叫“康熙”,雍正帝名叫“雍正”呢。]

虞美人没说,时至今日,她也没记住元清皇帝都叫啥。

名太长,记不住。

[当然,明清之后称呼年号,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规定,一任帝王只能用一个年号。

不过明朝前期,也还是庙号年号混着记的,到了明朝后期一直到清朝,才开始只记年号的。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可以称为“洪武帝”,或者“洪武大帝”。

看这称呼,多霸气。]

明朝。

朱元璋闻言,嘴角上扬。

十分认可天幕的话,这称呼确实霸气。

还是咱年号起的好。

……

[后世就主张一个,哪个短记哪个,能对号入座最重要不是。

好,我们题外话就说到这里,我们接着说唐朝最后一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