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611章 既不精彩也不热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城外的火炮数量并不多,大部分炮弹都打在了城墙上,飞进来的屈指可数。此时能被炮弹直接命中,几率堪比飞机失事,可遇而不可求。

洪涛带着一队人,敲着鼓,不急不缓的溜达了大半圈,别说被炮弹打中,百米之内甚至一发落地的都没看见。然后城内的慌乱情绪就无声无息的消散了,士兵们不再缩头缩脑,眼神里无助的神色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崇拜和热烈。

“陛下,女真人在集中炮轰东门,大致有二十门左右,我们是否要还击?”一圈还没走完,丁顺和杜文焕又跑了过来,除了有些气喘,神态镇定了许多。

“让东门的炮兵选四五门炮,用最小装药量胡乱放几下,频率不许超过女真人的,射程也不许超过一里半。你们再辛苦一圈,和每位百户把昨晚的安排重新强调一遍,然后去找执法参谋,每人记警告处分一次。

现在知道什么叫带兵了吧?带领带领,军官就是士兵的榜样,就算心里害怕也得装成不害怕。否则凭什么拿钱比士兵多、待遇比士兵好、权力比士兵大?”

女真人的火炮绝大多数都是从三十六行走私的,是什么参数洪涛很清楚,打碎城墙外层包裹的青砖比较容易,但对付城墙内部的夯土很是无能为力。一炮上去就是个碗大的坑,多余的土渣都不会掉。

现在还摸不清女真人是真想攻城还是虚张声势,所以陆军还不能暴露真正的实力,稍微装一装样子,让对方觉得也不过如此足矣。

这场很不激烈的对轰持续了大概半个多时辰,随着晨雾被阳光驱散,女真人首先停止了炮击。从城头望下去,一片片步兵举着厚木板、长梯,从北、东两个方向靠近,真正的攻城战开始了。

“停止炮击,选四个百户,每门各安排两个,百步才可开枪射击,若敌过于靠近城墙,扔空心弹驱赶。”

在炮击期间,洪涛不顾王承恩的劝阻坚持登上了城墙,藏在城垛后面用望远镜观察了许久。见到女真军队派出了步兵,终于下达了还击命令,但还不是全力,在数量上有很大限制。

女真军队在行进时与蒙古军队挺像,都是以马匹代步,行动迅捷。但在作战的时候立刻分出了明显的区别,主力不是骑射,而是步兵。还不是一般的步兵,而是装备了甲胄和盾牌的重步兵。

在这些重步兵里面,夹杂着不少步弓手。他们使用的战弓与蒙古人的骑弓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战弓的弓体更大、弓稍很长、弦垫明显。

按照后世冷兵器专家们的说法,弓体大可以在弓体变形小的前提下增加对箭的推动力;弓稍长虽然增加了弓体的负担,但杠杆作用更突出,适合发射重箭;加大的弦垫则能缓冲弓弦对弓臂的冲击,产生等效弓臂变换效果。

把这些理论放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其实就是一句话,箭射的远且杀伤力大。

如果对上蒙古骑兵,女真步弓手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获得更大的杀伤力,给骑兵冲击步兵增加难度。要是对上了明军步兵,身穿重甲的女真步兵也不吃亏,更有丝毫不逊于蒙古人的骑兵做为掩护。

总结来说,女真的兵种设置很有针对性,完全是为了克制蒙古骑兵和大明步兵设计的。再加上他们的士兵多是猎人出身,单兵素质比大明、蒙古人都强,战斗力才能保持得很好。

但勇猛善战的女真步兵在宁远城外一个照面就吃了大亏,原本用来对付大明火铳百试百灵的厚重盾牌和双层铁甲,面对景阳皇帝的陆军却成了豆腐渣。

只要步兵进入百步之内,城头上每发出一声脆响、冒起一股白烟,女真的重步兵就会倒下一个,或伤或死,盾牌、铁甲皆不可挡。

好在城头上的火铳数量不太多,女真步兵在付出了不小代价之后终于还是渡过了淤塞很久的护城河,摸到了城墙之下。

可是还没等把长梯架起来,城头上又抛下来几个黑铁球。砸在头盔上并不致命,却会突然炸开,三四步内无人可躲,照样是盾牌重甲皆不可防。

女真步兵冒着枪林弹雨好不容易摸到城墙下面,梯子还没架好,又被几个铁球全给炸成了血葫芦,不得不撤下来重新组织,再度发起冲锋。

往复几次之后,负责在前线指挥的牛录、甲喇额真们就扛不住了,纷纷向攻城总指挥大贝勒代善进言,希望能暂停攻城,研究制定新的办法,免得让八旗兵将们白白送了命。

“大汗已然下令,我岂有不遵之理,命正红旗随本贝勒登城,擂鼓!”牛录、甲喇们反应的情况代善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没什么好办可以解决。

攻城战本来就是守方占优,攻方多死点人实属正常,为此就去向老爹哭天抹泪,太有损大贝勒的威名。所以代善一咬牙一跺脚,打算亲率本旗精锐带头攻城,给其它各旗兵将打个样儿,封住他们的嘴。

“大贝勒万万不可!大汗本就是要围困此城,伺机歼其援军,如损失过大反倒会误了事。这是正蓝旗摆牙喇冒死抢回来的明军利器,不知为何没有炸开,你我一起去面见大汗,看看此物究竟有何厉害,再做决断不迟。”

还没等代善把头盔戴好,胳膊就被扈尔汉给拽住了,讲事实摆道理,包了包归就是一个意思,不许和守城的明军拼命。至于说怎么和大汗交待,扈尔汉也给出了办法。

他手里托着一颗黑乎乎的圆球,和小孩脑袋差不多大,一端有个突出的孔洞,被木塞子塞住了。这是攻城士兵冒死捡回来的,据说就是它最阴险,比火铳还害人,炸开来周围三四步内非死即伤。

如果不能找到克制办法,攻城的人越多越倒霉,除非能用人命把明军的铁球耗光,否则永远也攻不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