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 > 第200章 三王同朝 与我何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越州城好像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距离吴迪被派去落叶城任通判仅仅过了三天,朝廷又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事,一件关乎到国运,关乎到所有文武百官命运的事情。

这天早朝,所有的大臣都发现陛下气色虚弱,坐在那里,虽威严仍在,可几次议事,他都是话说到一半就有些力不从心,最后都是草草了事。

满朝大臣似乎都默契的相互环视了一下,仿佛都在说:看来前几日的谣言果然是真的了。

上官烈南似乎明白了大家的心思,议论完朝事,就宣布了一件事:近日朕身体偶感不适,然国事繁多,朕决定让瑞王,燕王一同入朝听政,于晋王一起为国分忧。

众大臣一片哗然,纷纷进言:请圣上保重龙体。

不过很明显圣意已决了,很快朝堂又突然安静了下来,事情太过突然,事关太过重大,一时之间大家都想了太多太多,反倒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早朝终于结束了,只是散朝的时候,刚出了大殿突然变的奇怪了起来,众大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朝廷出来这么大的事,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陛下因为落叶城之事对晋王产生了不满,所以让三位王爷同时入朝听政,是为了考验他们。

有的说,陛下因为龙体欠安,已经在考虑皇位的问题了。还有的讨论的则是三位王爷的品行问题,总之,朝堂一下子像突然变了天一样。

晋王府里,丫鬟们又是战战兢兢,晋王下朝一回王府,就开始大发雷霆了,前几日朝堂之事还历历在目,那些人一看就是针对他的,奈何他虽然能上朝听大臣们议论国事,但此事牵连自己,他也不好多发表意见。好在有大臣替他说话,最终只牺牲了一个通判,知府还是自己的人。

谁知才刚刚过了三日,父皇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想着那些人的嘴脸,他就气上心头,想不到自己如今已经入朝听政一年多了,那些人依然对他没有半分重视,一听说另外两位王爷也能入朝听政,一个个窃喜的样子,就差笑出声了。

李二恭敬的站在那里听着晋王训斥:你哥也是个蠢货,我让他特意去落叶城处理商行的事情,没想到他给我惹了这么大的麻烦,明明知道瑞王就在落叶城,做事情也不动动脑子,这次便宜了那个姓吴的不说,现在连瑞王跟燕王都入朝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哼。

李二本来想替哥哥李大辩解一句,一看主子的态度也只好不做声了。

晋王正欲接着斥责,夫人李若芸突然抱着女儿进来了,她望了一眼李二,对晋王说道:王爷,我父亲来了,我已经让人把他带到书房去了。

晋王一听:哦,我马上过去。

李若芸的父亲名叫李思德,乃是先皇时的重臣,当今圣上也并非嫡长子,据说当年跟几个皇子争夺皇位之时,多亏了李思德在朝中的人脉支持,才登上了这九五之位。

圣上登基之后,对与当初助他登位的几位功臣极为重视,赐了他们高官厚禄。这才有了这南越国如今的三家名门望族:南宫家,百里家以及李家。

李思德如今年事已高,虽已无官可做在家养老,可他在朝中的那些影响力依然不可小嘘,朝中几位尚书都是他的门生,两个儿子也是官居要职。

晋王虽然贵为王爷,可他很清楚,自己若要图那九五之位,少不了这个岳父的大力支持。因此一听说他来了府里,丝毫不敢怠慢,赶忙就去了书房。

李思德一身素衣打扮,极其简朴,站在人群之中跟一个垂垂老者没有任何区别,虽七十有余,可站在那里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自带威严。

见晋王进来了,也只是礼貌性的问了声好:见过王爷。

晋王赶忙说道:阁老大人千万别这么客气,快快请坐。

二人依次落座,李思德笑着说道:王爷太客气了,我早已经闲赋在家,当不起这阁老的称呼。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满朝大臣,谁还认识我们这些年迈之人啊。

晋王说道:阁老如何担不起这称呼,您可是父皇的心腹之臣啊,虽已在家养老,可朝中多是门生故吏。

李思德笑着说道:心腹之臣,愧不敢当啊。我们都已经老了,要说起心腹之臣,那屠鹏举才是圣上的心腹之臣啊,虽远在临安城,可这越州城的一举一动都跟他息息相关,听说前几日朝廷同时收到了益州跟嘉州的奏折,就连秦州也有奏折呈上,那才算是一呼百应啊。

晋王似乎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叹了口气:是啊,没想到他们会同时上奏折,也是我的人一时疏忽大意,白白便宜了别人,还惹的父皇对我有些不满。现在居然让瑞王跟燕王同时入朝听政了,看来这次父皇算是彻底的不待见我了,唉。

李思德却笑着说道:老夫倒是觉得未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下哪儿有白占的便宜。

晋王疑惑的说道:可父皇让那个姓吴的小子去落叶城当通判不就是为了牵制孙敬知吗?谁不知道那姓吴的小子跟瑞王关系交好啊。

嘿嘿,依老夫看倒也未必。那姓吴的小子在安平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些,确实有些才能,可此次被圣上派去落叶城当通判,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

哦,阁老的意思是……

李思德低声说道:听说圣上早已经派了暗卫去安平县盯着那姓吴的小子,虽然双生子之事过了这么久,你说圣上真的能放心吗?

晋王恍然大悟,不敢相信的说道:您是说父皇让那姓吴的小子去落叶城任通判竟然是为了这件事情,真是让人没想到啊,还是阁老明智,一下子就猜到了父皇的心思。

嘿嘿,圣上的心思岂是常人能理解,虽有这个缘故,可那小子也确实有些本事,此次之事瑞王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啊,听说婉儿公主可是在宫里待了不少时日才走的。

晋王听完就气不打一处来,气愤的说道:当初真是没想到他能为了自己牺牲妹妹,这次的事情那个叫问心的肯定没少出力,难怪他年前专程跑去临安城,一过完年,婉儿那丫头就回了都城,原来是早有打算的。都说那屠城主忠心耿耿,没有私心,全是屁话。

李思德说道:还不都是为了儿子,他以前只有一个女儿,现在终于把儿子找了回来了,自然想法就多一些了,此事既然已成事实,就无需抱怨了,还是想想以后的事吧。

阁老说的是,如今父皇已经让瑞王跟燕王都入朝了,依阁老所见我该如何得父皇的欢心呢?

李思德想了想说道:既然圣上让你们同时入朝听政,那你就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了,少说多听,朝中的那些大臣我会替你多走动走动的。

至于那个姓吴的小子,一个小角色而已,都说年轻气盛,那姓吴的小小年纪就做了一府的通判,你说他能不膨胀吗?让那孙敬知做好自己的知府,别再让人家抓到把柄了,一府的通判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我听说他自己暗地里就经营了很多买卖,就连他夫人的本家也是县里的乡绅,这人一膨胀就容易犯错误,御史台那些人可不是吃白饭的。

晋王似有所悟,又问了句:那他要是不膨胀不犯错呢该如何?

李思德一脸的老谋深算:那就制造条件让他犯错。让人盯着他,如果真如圣上预料的话,那他回了落叶城一定会露出马脚,到时候就是他的死期,说不定还能牵连到瑞王。

至于燕王,此人倒是不能小瞧,他一直在都城,为人极其低调,与朝中大臣关系也不错,是要小心应对。

知道了阁老,还望日后多帮帮我。

这个自然。

……

城里的另一处豪宅,屋内灯火通明,也有二人也在议论着今日朝堂发生的事情,商量着对策。

立刻给湖州那边去急信,那姓吴的小子去落叶城上任,应该会走陆路,肯定会经过湖州境内的鸡公山,让他们把他给我处理了。

说完做了一个动作,已经能让人感受到杀意了。

下首之人疑惑的说道:我们前几日不是给那刘二奎去了信,让他给那姓吴找些麻烦吗?怎么现在就要如此做,是要帮着晋王吗?

是啊,谁能想到今日在朝上父皇会让我跟瑞王同时入朝听政啊,看来落叶城之事父皇对晋王很是不满,这一切可都是那姓吴的搞的鬼,我以前倒是小瞧了他,说不定以后会给我带来大麻烦,还不如趁早解决了他。

至于你说帮着晋王倒未必,如今我们都入朝听政,算是正面交锋了,瑞王可不比晋王,决不能让他占了上风,晋王只不过是个昏庸之辈,跟他比我胜算倒是高了不少。大理寺大牢里,那人可从墨御医嘴里问出些了什么?

下首之人回道:消息传出来了,那墨御医嘴很严,并没有听到确切的消息,不过从我们找到的药方来看,圣上应该是龙体欠安。

倒是意料之中,墨御医年轻之时就跟着父皇,父皇每次身体不适都是他亲自去诊脉。他的医术在太医院里更是无人能及,想来由他为父皇诊治,应该没什么大碍吧。不过从今日朝堂之上父皇的身体来看,那传言也是可信的。

听他说话没有半分期待之意,显然是口是心非,巴不得父皇龙体欠安才是。

那下首之人又说道:想不到这次这个姓吴的一步登天,居然直接从一个小小知县做到了通判。

是啊,当初我把江善财调到落叶城区做同知,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没想到他这个通判倒是当的颇为简单,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吧。现在倒是有意思了,一个小小的落叶城,我们三人一人一个位置,可比这朝堂都有意思多了,给落叶城去信,让他们早做应对。湖州的信让他们尽快送过去,一定不能让姓吴的安全的到落叶城。

知道了主子,我马上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