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吃软饭吃成首富怎么了? > 第148章 一切为了公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新文报社记者的提问,苏母想了想之前的话,她将准备好的一番说辞说了出来。

“诸位,我说我这一切是为了公义,不知道你们有何感想;和记黄埔,拥有大量的员工,如果和记黄埔被清盘,那么,这些员工就会失业,他们身后,是香江无数个家庭。”

底下的记者纷纷鼓掌,认为苏爵士说的太好了。

这时第二个记者被点到,他问了一个比较犀利的问题。

“苏爵士,您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人士,为什么在此时进行退市呢?”

看到是一家香江排名前五的报社之后,苏母说道:“我自认个人能力,不是很行,管理世达科技,也是靠同仁们鼎力相助,才让世达走到了现在;既然我管理勉强管理好世达,但我肯定管理不好和记,因此,我才准备把所有的股票收上来,进行私有化退市,为了让股民少亏些,我溢价30%,就是为了让他们少受损失;而且为了稳定人心,我会请祁德尊先生,留在和记,和我一起努力挽救和记黄埔。”

底下人的再次报以掌声,这说的太好了,让他们无言以对。

接下来,提问的人非常多,差不多快六点了,祁德尊示意了一下主持人,接到信号的主持人站了出来,说道:“今天时间不早了,苏爵士与祁德尊先生也需要休息,请大家到旁边的酒楼用餐,苏爵士已经在那里定了包厢与酒席,还请大家随我一同前往。”

此次新闻发布会非常成功,第二天一早的报纸,非常快的就售光了,大家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后,非常震惊,这不是小惊,是震惊,这虽然不是第一次华资收购英资,比如牛奶公司,就是华资收购英资,不过那不一样,不了 也不是完全不一样,现在是这家英资公司,处于破产清算的关头,自然,也不能算是收购,只能算临危受命。

新文日报上就写道:一切为了公义。

内容也很简单,先统计了一下和记黄埔集团以及旗下所有的员工人数,然后说了一下,这些人的家庭,如果和记倒下了,那么这些人全要失业,现在香江已经有二十万人失业,不能再增加失业人口了。

而这时,香江苏爵士,这位女中豪杰站了出来,为了公义,为了不再增加失业人数,决定拿出身家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其他报纸也是大家称赞,这不是一次华资收购英资,不是华英之争,是为了公义,是为了股民,现在前景不明,石油危机还将继续,股市疲软,而大慈善家苏爵士,一位非常真诚的贵妇,她自言自己不一定能带领和记走出困境,却愿意用身价,来帮助和记,不让员工失业,这样的女性,在世界上也是少见吧?

这些新闻只是在香江这里报道一下,不过久了,就被华尔街那边的报纸转载,认为这是一次感情用事的失败投资,是一项非常糟糕的投资,投资应该是更改的,不能是感性的。

很多北美报纸争相报道,他们大多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理性方面,全是一面倒的指说她,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缺少理性思维;另一方面,他们赞扬这种行为,因为她会挽救无数的失业家庭,并让他们坚持下去,走出困境。

而带英伦敦的报纸也是从这两面来入手,对其进行了两面性的解析,但有一点,他们都赞扬这位女性对慈善的理解,让他们无法跟上这种高境界的理念。

但有些人却气坏了,比如某大行,他们就认为,猎物居然没了,现在还要把手中的股票便宜卖掉,现在全香江都站在那个女人身后,他们不敢不卖,因为,对方真的会退市,而且还不分红,理由都不用想,一句话,为了渡过危机,股东至少十年不会分红,只是不让员工失业。

他们其实更恨那个快入土的祁德尊,因为对方没打招呼,就将手里的股票卖了,这让他们很被动。

新文日报对苏爵士进行了专访刊登在了头版头条上,引用了苏爵士的话:曾经我淋过雨,所以我要给他们撑起伞。

仅这一句话,让新文日报卖出了十三万份,一时间,感动香江。

周一这一天,在王达成证券天团在本岛九龙等地的营业大厅,挤满了人,他们是来出售手中的股票的。

有记者采访问:”你为什么出售手中的股票?“

路人甲说道:”苏爵士是一个大慈善家,她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响应她。“

其他人在旁边纷纷附和,表达了同样的感情,现在的香江人,还是很淳朴的,想当年,金大侠写了龙骑士那一章,无数人到明报,把明报的前台砸了,然后去都金大侠的家门口。

说明了香江当初的爱憎分明,无线电视台的采访上,苏母感动的眼泪掉下来,说自己一定会努力把企业做好,不会辜负香江人民的期望。

第一天回购的结果统计出来之后,让那些大股们有些惊到了,和记的股票,已经达到了73%,加上另外几个大股东手中的股票,就可以退市了。

其他那些上市公司,也已经差不多这样,很多股东,感觉大势已经去,他们再怎么样,也打败不了公义二字,让他们很难受,最后想到现在公布的救市方案,根本一点用没有,他们只好将手中的股票拿去登记出售了。用了不到一周,和记黄埔与其相关的上市企业,宣布退市,和记现在持有三百多家的企业,这些企业太多了,收购之后并没有消化。

原时空,李首富,就是看出了这个,每收购一家企业,就要消化掉之后,再进行下一家企业收购,当初收购和记,他就隐忍了二年,才将公司医生赶出了和黄。

而现在的和记黄埔,一盘散沙,管理上,抄作业就好了,其他不用管,有了威望好办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