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翀对此毫不知情,而李二则早已做好部署。

只见秦琼趁着夜色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京城,马不停蹄地赶往齐地。

李佑身为齐地的大都督,手握将近两万名精锐府兵。

此番秦琼前去,正是要调动其中一万兵力,悄无声息地向北进发。

他们计划以天津城作为根据地,步步为营,稳稳当当地平定来犯之敌。

此时的契丹和溪族已非昔日强盛时期,其麾下军队规模有限,全副武装的士兵不过寥寥数万人而已。

此次南侵的三万人大都由老弱组成,这也是蛮族人一贯的作战方式。这些老家伙虽然年事已高,但身经百战、刀法娴熟,往往能够以一敌十;

至于那些年轻力弱的,则被派到战场上来历练,毕竟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场。蛮族人向来不讲什么仁义道德,只有在生死搏杀中存活下来的人,才能成为他们眼中合格的战士。

辽阔的草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四处弥漫着血腥和杀意。

人们为了争夺宝贵的水源、肥沃的牧场以及美丽的女子而频繁发动战争,有时仅仅因为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

种种借口层出不穷,但杀戮却从未停歇。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男子们往往在十三四岁时就要踏上战场,开始他们的征战生涯。

然而,大多数人都难以活到五十岁,不是过劳死就是战死沙场。

与秦琼一同前行的正是程咬金,他此时显得有些忧心忡忡:“秦二哥啊,真没想到这次我老程也能掺和进来。”

显然,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李二心中充满了忧虑。

秦琼虽曾身患重病,但幸得房俊医治才得以康复。不过说到底,他已不再年轻,身为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其身体状况自然无法与当年相提并论。

毕竟,秦琼生于公元 571 年,而李二则是在公元 599 年降生人世,两人之间有着整整 28 岁的年龄差距。

相比之下,程咬金也比秦琼小了 18 岁,所以称秦琼一声\"二哥\"实至名归。在这群将领当中,无论是资历还是年岁,秦琼确实称得上是较为年长的一位。

“老程,这可是我重伤痊愈后的首战,你给我消停点,不许和我争!”秦琼目光锐利地盯着程咬金.

此机会重振雄风呢,可不能让这小子把风头给抢了去。

若是换作旁人一同出征,秦琼倒也不在乎谁立功多些,但对于程咬金这样的无赖,还真得提前打个预防针。

只见程咬金露出一脸谄媚的笑容,拍着胸脯说道:“秦二哥,您放一百二十个心吧!要是换成其他人,俺老程说不定还会插上一脚,但面对您秦二哥,我若敢争抢战功,那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啦?”

“哼!你呀,当年在瓦岗寨的时候,没少干这种抢功劳的勾当。”提到瓦岗寨,程咬金不禁咧起嘴来,似乎想起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那时的秦琼正值年轻力壮之时,而程咬金则是一个愣头青小伙子,众人聚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日子过得真是逍遥自在啊!

“秦二哥,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就不说了,这一次我就是打下手的,一如在瓦岗寨,秦二哥打头阵,我压阵。”

“好!这一次就让我们兄弟再次联手。”秦琼豪爽地说道,声音洪亮如钟,身上散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豪迈气概。

他与程咬金一同带着大批亲信士兵出征,这些亲兵们个个身经百战、勇猛无畏。

尽管大唐有明确规定,每个受封爵位者所能拥有的亲卫队人数有限制,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适用。

明面上的亲卫数量虽受到约束,但实际上府邸内许多家丁都是曾经退役的精锐士卒。

这时,程咬金突然话锋一转,说出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秦二哥,这一次你想要立功可不太容易啊。”

秦琼闻言,立刻转头看向程咬金,眉头微皱,语气坚定地回应道:“咬金,莫非你觉得你秦二哥我已经年老力衰,连这样的大战都无法立下功勋不成?”

程咬金微微一笑,轻声回答说:“若无大战,秦二哥又怎能立功呢?”接着,他将目光投向秦琼,眼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秦琼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紧盯着程咬金,质问道:“怎么会没有大战呢?蛮族三万大军已然南侵,我军岂能坐视不管?”

然而,正当他准备继续说下去时,却突然愣住了,双眼瞪得浑圆,满脸惊愕地看着程咬金。

程咬金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脸上的表情显得格外严肃和沉重。

“他怎敢如此行事?”秦琼喃喃自语道,似乎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他就是敢!秦二哥可别忘了我们此次北上究竟是为了什么?雍奴那里又有谁啊?”程咬金瞪大眼睛说道。

“可恶至极!若他当真如此行事,休怪我上奏圣上,恳请废除他的王爵之位!”秦琼怒发冲冠,此时此刻,他终于恍然大悟为何此番出征众将领皆无异议。

就连平日里最爱争抢军功的侯君集也缄默不语,想必原因便在此处。

“秦二哥,切莫动怒,说些气话于事无补。您瞧陛下虽面露愠色,但实则并未动真怒。”程咬金脸上透着一股神秘劲儿,似乎已洞悉李二心中所想。

“陛下此举意欲何为?”秦琼满心疑惑,蛮族竟敢举兵南侵,显然是对我大唐心存蔑视。身为一国之君,岂能不气愤?理应统率大军北伐才对啊!

“蛮族此番南下,矛头直指雍奴,而那弹丸之地仅有区区几百户百姓,他们究竟能抢掠到何物呢?再者说了,房俊恰巧驻守此地,陛下定是想要借此机会一窥其能耐。”程咬金分析得头头是道。

“可皇后陛下也在啊!”秦琼最为无语的就是这个,李二有心试探房二,可长孙皇后还在那地方的。

“这一点你就更加不用担心了,皇后陛下身边有近三千禁军,这些人不会出动任何一人,守住皇后陛下还是足够的。”

“事情恐怕不会如此单纯,千万莫要遗忘房二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啊!”秦琼心头满是忧虑之情,他深知房俊此人狡黠无比、阴险狡诈,即便面对毫无破绽可言的鸡蛋,亦能够从中找出缝隙并狠咬几口。

程咬金无奈地叹息一声,感慨道:“圣上有时实在过于工于心计了。此番举动说不定真会引发巨大变故,甚至可能直接致使北方陷入混乱局面。”

正如秦琼所言,房俊向来善于权谋诡计且心机深沉。届时,那些禁卫军能否坚定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着实难以预料。

毕竟房俊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就连圣上都曾被其花言巧语所蒙蔽,现今圣上岂不是时常遭受责罚?

当初李渊之所以对圣上拳脚相加,不正因为房俊巧用言辞蛊惑人心,使得李渊坚信“老子教训儿子无需任何理由”吗?

而那些禁卫军或许真的会被房俊的三寸不烂之舌所迷惑,毕竟房俊得以飞黄腾达全凭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不过那可是李君羡啊,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受其蛊惑吧!”连程咬金此刻都变得有些不自信起来。虽然李君羡性格较为固执刻板,但也要看面对的是何人。

“这可是绝佳的契机啊!倘若房二企图闹事,咱们正好趁此机会推波助澜一把。”秦二哥满怀着期待说道。

然而,程咬金却提出了质疑:“秦二哥,您是否过于乐观了呢?房二固然实力超群,贵为一名威猛无比的武王,但切莫忘记,咱们爱字营仅有区区七百余人而已呀。”

七百多人与三万大军相较量,简直就是微不足道。哪怕房俊个人再怎么勇猛善战,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上万敌军也是痴人说梦。

所谓的“万人敌”并非真正意义上能够孤身迎战一万敌人。

这时,秦琼冷静的开口道:“可别忘了,咱们这边还有将近一百号兄弟呢!而且齐王李佑虽说可能会卡着人数,但他绝对不敢一点儿兵卒都不分派给我们。”

“难不成还指望能以一挡十不成?”程咬金心里清楚得很,李佑所能提供的精锐士卒数量绝对超不过三千,而且其中恐怕大多都是些年老体弱之人。

想要做到以一敌十并且取得胜利,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是秦琼这样的猛将也难以办到。

“你莫要忘了,咱们手中可是握有制胜法宝的!这次虽无法全力施展,但优势依然显着。”说话间,秦琼回头看向身后那一长串的马车,显然他并不是毫无准备地前去赴战。

“秦二哥果然深谋远虑,这是准备打造三千铁骑?”

此时此刻,所谓的\"骑兵\"实际上难以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铁骑\"。原因在于,马蹄铁尚未问世,同时,能够身披铁甲、实力超群的骑兵也是凤毛麟角。

此时期的骑兵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之处:他们无法进行长时间或远距离的持续奔袭;马掌完全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长距离的战斗需求。

然而,就在这时,大唐的铁骑却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由于配备了马蹄铁,马匹脚掌的损耗大大降低,使得长距离、长时间的奔袭成为可能。

这种马蹄铁仿佛给战马穿上了靴子一般,不仅有效减少了马匹皮肤的磨损,还缓解了它们的疲劳感。

\"三千铁骑?我可不敢奢望,但一千还是没问题的,这可是陛下特别批准的呢!\"

\"陛下……\"听到这里,程咬金不禁露出惊愕之色,显然他未曾料到李二已然洞悉了李佑内心所思所想。

此次派遣秦琼携带马蹄铁出征,绝非仅仅为了应付一场小小的战役那么简单,其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大的图谋。

说不定,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以少胜多,在草原之上立下赫赫威名。

吐蕃近来骚动不断,高句丽也对李唐心怀不满,局势愈发紧张。

值此之际,李唐急需一场惊世骇俗、以寡敌众的大捷来稳固江山。一旦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周围的番邦必会心有余悸,不敢轻易挑衅李唐威严。

此时此刻,李世民正全力以赴地筹划着扩张领土之事,但这绝非一蹴而就之举,而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方可达成目标。

\"看起来陛下心中已然明了,此番举动乃是为了试探各方势力。\"程咬金不禁惊愕万分,实在未曾料到竟会演变成如此局面。

相较于程咬金的惊讶,秦琼则显得淡定自若。对于李二的行事风格,他再了解不过。李二历经风雨,每一步棋都精心谋划。

此次表面上似乎过于张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凡重大战事,他必定做好充分准备。毫无疑问,这次亦不例外。

尽管看似对那些蛮族不屑一顾,但实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如果李佑能够顺从地服从命令也就罢了,但若他胆敢违背旨意,那么恐怕将来必定难以逃脱劫难,最终会遭到残酷的清算。

要知道,在李二心目中,军事命令就如同巍峨高山一般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容许任何人有丝毫的违抗。

“薛延陀愈发嚣张跋扈,李唐和他们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战争。如今陛下已经开始展开试探行动,这其中自有其深意所在啊!”

秦琼深知,尽管目前看来李唐还算相对稳定,但实际上仍然处于重重危机之中。周边诸多番邦势力对李唐虎视眈眈,如果李唐稍显软弱无力,便极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从历史角度来看,李唐曾多次发动对外征战,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喜好战争,更多的原因在于历经战乱动荡的中原地区,使得各方番邦都嗅到了可乘之机。

每个人都渴望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毕竟此前已有成功案例可循。

面对如此局势,李唐绝不会选择退缩避让。既然有人妄图分割中原大地,那么李唐唯有以战止战,一路奋勇厮杀,用实力铸就无上威名。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战斗,才能向外界展示自身的强大,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望而却步。

薛延陀近来势如破竹,迅速扩张势力范围,逐渐吞并了东突厥的领土。程咬金心里清楚,圣上对此定有忧虑。

毕竟,当年隋朝执意发动战争攻打高句丽,目的就是为了树立威望。可惜隋炀帝运气不佳,未能如愿。

如今李唐同样需要立威,虽然东突厥已被剿灭,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周边的各番邦对于这个所谓的天朝帝国仍心存疑虑。

此次李二显然有意再度立威,以少胜多无疑将成为李唐真正崛起的关键一战。

\"眼下咱们要做的不仅是取胜,更要赢得漂亮、利落!\"秦琼满怀信心地说道。

他们首次运用了新型的马蹄铁,且采取了隐秘战术,如果不能大获全胜,必然会遭人耻笑。

李唐军队悄无声息地出征,并未引起任何人的警觉。就连房俊此刻也一无所知。尽管他坚信李唐必会出兵,但万万没料到竟是由秦琼与程咬金这两位猛将领衔挂帅。

此时房俊正在不断的修筑粮仓,二十万石粮食要入仓,这可不是小事。

几乎将卢家的陈粮都弄走了,这些玩意价钱低一点,房俊自然非常需要。

“小三啊,粮食已然尽数收入粮仓之中,但如今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开始修建城池!”程处默与尉迟宝琳忧心忡忡,因为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凶险。

契丹和溪族进军之速超乎预料之外,不仅如此,他们派出的兵力也并非之前预估的三万,实则多达四万之众。

至此,程处默和尉迟宝琳深知出征已近乎无望,此刻最佳策略唯有坚守不出。

至于大唐的精锐军队究竟身在何方?他俩心知肚明,此时就算想调兵遣将也鞭长莫及。

毕竟大军出征并非仅靠人员到位即可,尚需大量军备、粮草等物资作为支撑。

显而易见,完成这些筹备工作所需时间定然漫长无比。

若真要从遥远的中原关中等地调集人马前来增援,恐怕一切都已晚矣。

“天津城的建设进度相当迅速,短短数日之内,参与施工的人数便已增长数倍有余。接下来的日子里,工程速度必定还会进一步提升。”面对紧张局势,房俊却对修筑城池一事显得颇为淡定。

实际上,房俊对于守城防御毫无担忧之心,他真正渴望的乃是主动出击。

契丹和溪族之所以选择南下,无非是认为幽州兵力空虚,而房俊又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

在战场经验方面,他显然有所欠缺。他们盘算得很好,只要攻下雍奴,擒获房俊,便能够源源不断地挖掘出其中的技艺。只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太过于理想化了。

诚然,房俊的确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但别忘了,他可是来自于后世之人。

尽管未曾亲身经历过真正的大规模战争,但通过观看大量的影视剧以及各类小说,尤其是那些精彩纷呈的人物传记,让他对战争有着独特且深入的理解。

这些知识储备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虽然其中或许存在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总体来说仍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就在这时,程处默忍不住开口提醒道:\"小三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契丹和溪族皆属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这些家伙个个骁勇善战,绝不能小觑。\"

然而,房俊却显得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回应道:\"放心吧!我又怎会不知轻重呢?蛮族人确实厉害,这点我心里有数。但那又怎样?即便面对如此强敌,我也毫无畏惧!\"

“小三,你千万不要小看蛮族,他们的武器虽然很烂,也没有多少铁甲,不过蛮族马上战力很强。”

尉迟宝琳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忧虑,他发现房俊似乎对于修筑城池并无太大兴趣,这种状况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显而易见,房俊并不打算采取消极防守的策略,而是有意主动出击。然而,主动攻打蛮族无疑充满了巨大风险。

要知道,北方蛮族以骑兵为主力,其机动性极高,转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姑且不论双方战斗力孰优孰劣,光是追逐这些蛮族,恐怕就足以让己方疲惫不堪甚至丧命。

\"防御应该是那些禁军负责的事,我目前思考的重点在于如何展开攻势。\" 房俊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他已然下定决心要全面发动进攻。

\"进攻?\" 尉迟宝琳与程处默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

\"确实如此,蛮族此番南侵必然会分散兵力。尽管他们携带着肉干,但马匹所需的草料肯定供应不足。按照惯例,蛮族行军速度相对较慢,而且每处的兵力也不会过于集中。\" 房俊冷静分析道。

事实上,蛮族一直奉行以战养战之道,如今的幽州几乎已被清空,不仅马匹的草料极度匮乏,连他们自身的口粮也难以得到保障。

“小三啊!哪怕敌军数量没那么多,但少说也得有两千之众吧,而我方仅有七百余人呐。”程处默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绝非儿戏呀,而是真刀实枪、生死相搏的战斗呢!一旦决策有误,那可是会导致大量伤亡的啊!”

“老二,倘若当真只有区区两千敌兵而已,咱们又何须如此忧虑呢?毕竟咱手下这些兄弟们皆乃四品高手,身披坚甲,手持锋利无比的横刀与长枪,如果这样尚且无法取胜,那岂不是太窝囊废了吗?”房俊反驳道。

“那……莫非咱们就不再等待朝廷大军前来支援啦?”尉迟宝琳仍心存疑虑,觉得房俊这种激进战术风险太大。

“来不及了哇,蛮族人又不傻,他们早有预谋,就是忌惮关中地区的精锐部队会来攻打他们。”李唐军队的精锐力量全都集中在关中一带,这一点可谓举世皆知。

“既然如此,干脆直接出兵吧!此番若能大获全胜,咱们必定立下赫赫战功啊!”程处默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跃跃欲试起来。